陈征一
在莫斯科第16届国际图书节上,达里娅·东佐娃第三次蝉联大会组委会授予的俄罗斯“年度作家”称号。这一殊荣,标志着她的讽刺侦探小说获得了成功,赢得了俄罗斯读者大众的欢迎。随后她的作品又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在俄罗斯国内外赢得了更多观众的欢迎。她成为近年来少有的畅销书作家。
达里娅·东佐娃(Дарья Донцова 1952-),本名阿格里平娜·瓦西里耶娃,是苏联时代著名作家阿尔卡季·瓦西里耶夫的女儿。毕业于国立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曾长期在《莫斯科晚报》担任记者工作。从小喜欢侦探小说的她,为了读到原汁原味的德国和法国小说,努力学习德文和法文。她的德文教师生涯一直到近年才结束。
她的第一本小说是在医院里完成的。1998年一场重病让她住进了医院。从死神手里逃出来之后,东佐娃在心理学家丈夫的鼓励下开始在病床上尝试侦探小说创作。在她写完第一本书后的第五天夜里,楼道里的大笑声把她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她的第一位读者——值班护士忍俊不禁发出的。病愈后,在家人和朋友的建议下,她把自己的第一件手稿《狠毒的继承人》投到了以出版大众通俗小说著名的埃克斯摩出版社。没想到,埃克斯摩出版社大加赞赏,马上拍板同意出版,而且要她继续写下去。不出所料,她的书上市后一炮打响,大受读者喜爱。五年多来,达里娅·东佐娃的小说一直牢牢地占据着国内图书销售榜首。已经出版的三个系列50本书,印数达到5500万册,成为继亚历山德拉·玛丽尼娜之后当代女性侦探小说大家“四娇娃”之首。
说到东佐娃小说的成功,还得说到当代俄罗斯的通俗小说。相对于熟悉的苏联时代的严肃文学,今天我们说的通俗小说是深得俄罗斯社会认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因是深受大众欢迎而广为流行。当然这一市场上也不乏色情、凶杀,或者说庸俗题材的影视、报刊。但正是这些深受大众欢迎的通俗小说构成了今天俄罗斯图书市场的主流。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苏联的一夜倾覆,俄罗斯的传统文学图书市场一落千丈,以往几代人所宠爱的作家作品少有人问津,一向养尊处优的作家再也无法靠写作来谋生,而跌落到了社会的边缘。随之而来的是西方惊险侦探小说、恐怖小说、爱情小说、魔幻小说大举进军俄罗斯图书市场。大众文化的兴起是俄罗斯文化结构10年来发生巨变产生的现象之一,西方低俗文化的入侵无疑起到了刺激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唤起了俄罗斯本土的大众通俗文学作家。今天的通俗小说不再承担形态教化的义务,而把愉悦生活、愉悦大众当作自己的使命,当作自己与市场经济惟一的纽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消费文学。从90年代后期崭露头角、一路走红的鲍里斯·阿库宁、亚历山德拉·玛丽尼娜的犯罪小说,到维克多·佩列文的后现代“名作”“百事一代”,再到维克多·多岑科和爱德华·拉津斯基的畅销小说,无一不是以作者卓越的创作才华和高超的语言技巧,加之以诱人的情节,描绘着一幅幅真实活泼的凡俗生活景象。达里娅·东佐娃也属于这个行列。毋庸赘言,大众的认可就是最好的评价,通俗小说与当今大众所喜闻乐见的通俗音乐、流行歌曲、大路影视一起,构成了今天大众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
有人为畅销小说家列出三项特征,或称条件,即第一,这个作家不能只出过一本畅销小说,必须是多产而又都畅销;第二,这些人有自己固定的读者群(或书迷),他们和评论家始终热切地等待这个作家出新书;第三,倒不一定算作必要条件,但是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即这些书被高价收购再拍成电影,而且也跟书一样成功。达里娅·东佐娃无愧于这样的畅销小说家称号。
东佐娃并不讳言自己的写作动机带有强烈的世俗成分。用她的话说,“我的作品是写给那些普通人读的,因为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东佐娃知道,只有大多数人能够轻松阅读,才能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创意。
东佐娃是个编故事的高手。看似平常的一件罪案,经她手加工便成为一本扑朔迷离无法释手的探案小说。她的小说大都以家庭矛盾为背景展开,穿插轻松幽默的细节,最后是皆大欢喜的结局,所以又被评论界称之为讽刺探案小说。相对于大量流行通俗小说中难以脱去的色情和血腥暴力场面,她的作品可谓超凡脱俗。如果说鲍里斯·阿库宁罪案小说的灵感来自于历史档案和个人资料对他的启发,那么东佐娃则靠的是自己长期记者生涯对平民生活的观察和积累,靠的是机巧情节的设计,加之女性敏锐的目光和细腻的心理感觉,因而更容易取悦于平民读者。
以《收获毒浆果》为例。这是她的讽刺探案系列中获得广泛好评的一本,已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购得中文版权,即将面世。小说的主人公维奥拉·塔拉卡诺娃,一位年轻漂亮的职业女性,《犯罪故事》编辑部记者。五月的一天夜里,正为写不出稿子而失眠,窗外一场群殴惊动了她。出于对邻居若拉被人毒打的同情与求助,维奥拉答应帮他去转交一张磁盘,第一次没有见到人,第二次却险些为此丢了性命。既然磁盘中的资料是三个病人的病历,维奥拉想直接交给患者本人,然而找上门去时却被告知病人已经去世多日。莫非病历的背后牵连着命案?她想把磁盘还给若拉,但磁盘的主人若拉从医院里失踪了,他的家被人洗劫,妻子也被人杀了。怎么办?记者的职业感觉告诉她这里有《犯罪故事》的素材。为了拨开迷雾,维奥拉自愿寻找凶手。从此开始了穷追究底的侦探生涯。
若拉原是一家档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迫于所里一桩莫名其妙的失窃案的干系下海去一家保险公司当业务推销员。然而,业务开张不久,刚有了一点起色,同他有关的三个寿险客户不出几天都在医院里死于心肌梗死。一个是老画家,因为整天混在歌舞厅的女儿向他要钱没有给,就被送给保险公司“上了寿险”;一个是被母亲嫌弃的20岁姑娘;另外一个是女儿嫌她碍手碍脚的病体缠身的母亲。三个病人的病历下面都有一个叫拉扎连科的精神病医生的签字。然而找到的拉扎连科是个大名鼎鼎的正派医生,根本不可能干这种事,他说,他的名章和空白处方曾经被人偷走过,签字是假的。线索就此断了。为什么这三桩人命要扯上一个正派医生呢?不过可以肯定,若拉与命案有嫌疑。
一个偶然的机会冒出来另外一个叫拉扎连科的女大夫使案情有了转机,但女大夫在电话里大骂了若拉一顿后却说她现在美国,无法见面。既然有了移动电话号码,按理说可以轻而易举地查到机主的个人资料,但登记的机主资料却是那个大名鼎鼎的男人拉扎连科医生,线索又断了。是谁假借了拉扎连科医生的资料购买手机呢?视线转移到了一位女性身上,但这位女性却一直不肯露面。
看来若拉并不像真正的元凶,离揭开真相还有一大截距离。
东佐娃为我们讲述的故事就是这样若断若续、欲罢不能,眼看着就要露出的谜底,却一转弯又不见了踪影。读者完全无法想象下面还会有什么隐情。
《收获毒浆果》写的是一个罪案,却折射出俄罗斯在现实的社会经济转型中各色人物的生活遭遇和态度。有被市场经济逼到破落地步的档案馆,有像花蝴蝶一样四处飘荡、漫天要价的流行歌手,有不惜代价把自己的才华用于编织陷阱的聪明过人的女大学生,有为了钱竟然不惜把亲生女儿送上绝路去骗取大笔人寿保险金的母亲,有穷困潦倒却整天在唠叨中度日的退休老人,有经常被人捉弄嘲笑的书呆子,有为了钱铤而走险的男人,有贪图享受堕入风尘的少年女子。正是这样一幅幅发生在身边的灵动的人间图画撩动了众多读者的心,而一边品味生活的苦涩,一边不时地从中挖取笑料,这原本就是传统的俄罗斯式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