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成婆”现象

2005-04-29 00:44申全贵
党员文摘 2005年12期
关键词:赫鲁晓夫前人前任

申全贵

读完《推倒红墙——克里姆林宫最新档案解秘》一书,引起笔者的思索。书中向我们披露和展示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社会现象——起劲地反对和批判前人某种错误的一些人,自己又往往再犯前人的错误。

赫鲁晓夫曾在苏共二十大作过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公开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的错误行为,但到了他执政的后期,他也欣赏起别人对他的吹捧和歌颂了;勃列日涅夫愤怒谴责赫鲁晓夫的独断专行和粗暴作风,可待自己当上苏共中央总书记以后,他个人集权的意识也逐渐强化起来,个人意志取代了集体智慧,少数人拍板取代了集体决策,政治局和书记处形同虚设。

这,大抵就是国人当中常有的“媳妇成婆”现象。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曾说:“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压迫子女的,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

鲁迅先生所言自然是先前的事情。而在《荒原上的“狼群”——五七干校生活杂记》中,黄秋耘先生沉痛地写道:“干校的各级领导人大都是知识分子,他们当中有好些人还是吃过十年动乱的苦头在不久之前才刚刚被‘解放出来的,可是对待自己的同行和同事,也同样一点儿不心慈手软。”确乎如此,“大跃进”年代争放“卫星”、竞相吹牛的千古绝痛,大概许多人还记忆犹新,可是浮夸虚报、官出数字的事,现在不是依然屡见不鲜吗?有人刚到任时总抱怨前任的各种政绩数字有水分,可轮到他创“政绩”时,又比前任更会吹;痛恨形式主义的人,一旦角色变了,搞起花里胡哨的东西并不比别人逊色;对腐败咬牙切齿者,一到大权在握,其贪婪的程度也会同饿狼一般……

对这类现象,鲁迅先生当年剖析说,有些人的“革命”之举,“不过是争夺一把旧椅子。去推的时候,好像这椅子很可恨,一夺到手,就又觉得是宝贝了。”这样的人,你能指望他会把自己前后的思想、举动一致起来吗?所以,要让“媳妇”不成“婆”,一是要选其本质上不想当“婆”的人,二是要外界看住他让他当不了“婆”。

(摘自《杂文报》 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赫鲁晓夫前人前任
打渔人
The “Ex” Factor
说散就散
体 面
趣味古文
赫鲁晓夫访英“恶作剧”
指责
爱情里“前任”的影响力
痛骂之后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