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光远
手机的发展一日千里。最近,可以在手机上看连续剧的3G手机上市,有人见我的手机老旧,问我要不要趁这个机会换手机。“问题是,我连大荧幕的连续剧都不看,干嘛买个手机看小荧幕的连续剧?”我的答案让人找不出任何跟吝啬有关的破绽。
多年以前,也是在朋友的怂恿之下,买了一只当年刚上市的三频手机,“这款手机真的厉害,你在美国,或者去大陆,都可以接台湾的电话,一通都不会漏掉。”朋友大力推荐。
于是兴冲冲地换了个三频的手机。
然后才发现,再先进的手机,到某些人手中,也不过就是打电话跟接电话,平常很少离开台湾,三频也用不上(其实就算远游,为了省越洋电话费,通常也就把手机留在家里)。“早知道你连简讯都不会发,根本就不会建议你买三频的手机,像你这种人,手机公司应该设计一种蠢才手机给你们用。”朋友的话一语中的。
我真的不介意用蠢才手机,真的!也就是说,用一种只有接电话跟打电话两种功能的手机。说到底,当年爱迪生发明电话的时候,也不过就是让远距离的两个人能够通话罢了,哪来那么多有的没的功能,例如,最不可思议的,拍照的功能。
“爱迪生,你这个叫做电话的发明不错,不过……”
“不过什么?”
“如果它同时能够照相,是不是会更有销路?”
“老兄,希望你听了不要生气,你上次看心理医生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多少年来,我们坐在客厅,坐在办公桌前讲电话,什么时候觉得电话听筒上需要有个镜头呢?就算是在听筒上面附加配件,相信大部分人也会赞成装个计时器,或者放喉片的小盒子,怎么也轮不到相机镜头,是吧?
所以要是有人问我,“你的手机怎么没有照相的功能?”我想我的答案会是:
“因为我找不到一只上面装徕卡相机的手机,懂吧?”
其实,手机附照相的功能,颠倒过来想,不就是让相机也可以打电话?想到这,是否才真是蠢?
想像摄影大师布列松还在人间,他持着徕卡相机正要按快门,突然相机的电话铃声响起来,原来是底片公司的市场调查电话,你说,他会不会气死?
“先生,您听过熊猫底片这回事吗?”
“没有,我倒想问你,你听过决定性瞬间理论吗?”
“也没有,那是什么?”
“那是一种摄影理论,简单讲,就是你打电话到我相机的那一刹那,正好破坏了我一张可以传世的作品。”
“喔,不好意思,再见。”
所以,如果你觉得手机附照相功能是个超强的设计,再来想想照相机附电话功能这件事,你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再回到蠢才手机。
如果要设计一种只有说话跟听话功能的手机,拜托,绝对不要做得像一般手机这么袖珍,要知道,手机只用得到收话跟发话功能的人,通常都已经有老花眼,而巴掌大的手机,按键都小小的,荧幕也小小的,每次拨个电话都引来同情的眼光,其实并不好受。所以蠢才手机的机身要大,按键要大,音量要大,也就是说,手机出厂的时候,都要附一个大的手机套,因为市面上售的手机套都太小。
蠢才手机因为只能发话跟收话,顶多加一个重拨的功能,复杂的人生也会因此简单许多,不讲别的,光是没有留言这个功能,就不知道让人轻松多少。
不相信?
那我算给你听。因为没有留言,所以只要不接来电,就可以不知道编辑在催你的稿子,可以不知道第二天一大早要开会,可以不知道没有什么交情的人正在找你去参加他的婚礼,可以不知道勒索集团已经握有你的不伦照片需要你花三十万赎回,可以不知道一拖拉库的事情,你说,人生是不是轻松很多?
(选自台湾《中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