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枪声

2005-04-29 00:44柯永亮
海外星云 2005年12期
关键词:塔夫警卫斯大林

柯永亮

希特勒上台之后,整个欧洲都笼罩着一片可怕的政治阴霾,恐怖活动接二连三, 1934年12月1日,被认为是斯大林接班人的苏共政治局委员、苏共中央列宁格勒省委书记、48岁的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在斯莫尔尼宫遭枪杀。

基洛夫的死因说法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变化。最初是将谋杀基洛夫的罪名安在斯大林的政敌季诺维也夫的头上;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又将其倒栽到了斯大林的头上。然而多年来,对于斯莫尔尼宫枪杀的真相,依然众说纷纭,惟一可以确定的事实是:基洛夫是于1934年12月1日被一个叫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的人所杀害。

行凶者精神失常

那天晚上,在塔夫里达宫里原本要举行列宁格勒市劳动者积极分子大会。这次会议将宣布在党的全体会议上刚刚通过的部分取消食品供应证的决定,该会的议题成了当时每个市民的关注热点。那天晚上,塔夫里达宫戒备森严,因为基洛夫将以政府最高代表身份出席大会。

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与许多人一样,极想参加这次大会。他是个30岁的年轻人,个头不高,手长及膝。他曾先后担任过“红霞”厂、“军械”厂、“卡尔·马克思”厂团组织的书记,后来仕途开始走下坡路,最终因为拒绝调到偏远的铁路运输部门工作而被除职和开除党籍。但尼古拉耶夫并不甘心于自己希望的破灭,不断写信上诉,甚至直接向斯大林反映,但是,他未收到任何回音。他的妻子米尔德·特拉乌娜谈到12月1日事件时说:“从他被开除党籍的那一天起,他完全陷入了沮丧的情绪之中,整天希望他的问题能得到解决。在申诉过程中,他的健康状况很糟——出现神经衰弱和心脏病发作。”

基洛夫的出现成了他的最后希望。然而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从基洛夫那里得到的不仅是要他撤回申诉,谋求一个领导职务的希望也破灭了——于是他把一切不幸都归咎于基洛夫,动了杀害他的念头。

在即将行使谋杀的那段时间里,他的神智变得越来越不清楚。据其妻子说,他写了几次自己的传记,还将其中一份打印出来。“我问他打印出来干什么,他对我解释说:希望马克思的大儿子能够读到它并且研究它。”若马克思的大儿子在世,当时也已经80多岁了。在谋杀事件发生的头一天,警卫就因为他在基洛夫住所前多次徘徊而将他抓起来,但看到他持有党证和枪支许可证又放了他。

两声枪响

12月1日上午,尼古拉耶夫从报纸上得知有关积极分子大会的情况,立即四处找人帮忙弄入场券,但没有着落;于是尼古拉耶夫决定在塔夫里达宫附近闲逛等待。后来因为忍受不了寒冷,他来到离其不远的斯莫尔尼宫取暖,打发时间。

下午3点,基洛夫乘“红箭”牌轿车返家;4点,基洛夫坐车前往塔夫里达宫。快到达之时,基洛夫突然叫司机别停下,要他继续往前开。他想先到斯莫尔尼宫,然后再回塔夫里达宫。然而就是这一念之差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车子驶达斯莫尔尼宫,基洛夫在警卫的陪同下朝大楼走去。由于条例规定,负责他安全的大楼警卫——阿乌泽、巴尔夫斯金和鲍利索夫只能跟随他到3楼,在顶楼的阳台上,警卫将重新进行调整。阿乌泽和巴尔夫斯金被留在3楼楼梯旁,只有鲍利索夫保卫着基洛夫。

依照惯例,鲍利索夫必须把基洛夫交给办公室的警卫杜列依科才能离开,但当时杜列依科因为别的事情在客厅耽搁了一会儿,没有及时出来迎接基洛夫,鲍利索夫就提前离开了。基洛夫一个人不紧不慢地在12米长的走廊上走着,因为晚会的缘故,这里显然比平常热闹许多。快走到拐弯处时,尼古拉耶夫碰巧从距离其数步之遥的厕所里出来。基洛夫的意外出现让尼古拉耶夫十分惊讶,他立刻尾随其后,从公文包里掏出手枪,朝着他认为造成自己一切不幸和痛苦的人后脑勺就是一枪……

枪杀基洛夫后,尼古拉耶夫企图按原计划当场结束自己,却因为手颤抖得厉害,子弹飞到了天花板上。不过他还是应声倒下——由于神经高度紧张,他昏迷过去。

斯大林借刀杀人?

斯莫尔尼宫的两声枪响发生在下午4∶30。15分钟后,政治保密局开始提审尼古拉耶夫的妻子米尔德·特拉乌娜。又过一个小时,开始传唤证人。有警卫人员、现场目击者,甚至枪杀当天与凶手接触过的斯莫尔尼宫工作人员。

而尼古拉耶夫本人直到晚间9点左右才清醒过来。在审讯中,尼古拉耶夫回答:“我坚信,没有任何人参加我的谋杀活动。我和基洛夫同志不共戴天。所有的谋划都是我一个人做的,并且我没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想法。1934年初,我就产生了杀害基洛夫的念头……原因之一,失去党组织,使我遭到人们的反感和厌弃……”

审讯第二天,有关部门分析了造成这起悲惨事件的可能原因:其中一种是因嫉妒而情杀。因为尼古拉耶夫的妻子米尔德·特拉乌娜在州轻工业委员会部门担任干部监督员期间,曾传出和基洛夫有染——米尔德经常在丈夫出差的日子安排休假,休假时间总是和基洛夫休假的日子巧合,而后米尔德又突然被调到重工业局,据传是为了阻止社会上的流言蜚语。但这个谋杀原因立刻遭到否定,因为会给党的领导人物蒙上道德阴影。

在审讯头两日,有关官员力图证实尼古拉耶夫杀害基洛夫纯属个人原因:被开除出党,不满生活现状,是一起个人仇杀案,而凶手的信件、日记为此提供了充分的根据。但是12月4日晚,斯大林去了一趟列宁格勒后,审讯的重点突然发生了变化。

侦查人员使用“间谍手段”,从与囚犯关在一起的情报人员那里获得一些名单,名列其中的是在十几年前与凶手在维波尔区共青团共事、后来成了托洛茨基或季诺维也夫跟随者的人。这样的情报一出现,党内反对派的政治谋杀立刻成了主要原因,最后成了惟一的结论。

由于托洛茨基在该事件发生前5年就已被驱逐出境,因此罪责全数落到了当时在莫斯科任《布尔什维克》杂志编委会成员的季诺维也夫身上。12月16日,季诺维也夫被捕。《真理报》的一篇社论这样解释事件的原因:“阴险狡猾的、可恶的阶级敌人的奸细,卑鄙的原季诺维也夫反党集团的败类从我们队伍中夺走了基洛夫同志。”

到底是谁将一个神经失常者的所为,定性为党内政治暗杀?答案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斯大林。要知道基洛夫之死,如“天赐食物”,给了他清算他所有政敌的良机。

在5次的诉讼过程中,被判决死刑的有17人,其中包括尼古拉耶夫的妻子米尔德;被判处2年至10年徒刑的106人;不经审讯被流放的663人;还有325人被强制离开列宁格勒市。所有受惩罚的都是积极拥护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思想的党员。

(译自俄《环球》)

猜你喜欢
塔夫警卫斯大林
中央警卫师警卫开国大典逸事
用忠诚和担当警卫中共中央——中央警备团与开国大典
毛主席和警卫战士相互敬礼
略论警卫工作立法的必要性
称呼比子弹的力量更大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涤塔夫面料价格指数时间序列建模及实证分析
斯大林猝死之谜
铁托和斯大林的一场生死冲突
自己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