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仿哥窑竹节炉等

2005-04-29 21:05唐恺等
检察风云 2005年14期
关键词:哥窑竹节张大千

唐恺等

金碧辉煌展异风荷塘重彩显奇功

赏析张大千巨作《金壁荷塘图》

文/唐恺

张大千(1899—1983)是中国近代书画史上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早在三十年代初就与齐白石齐名,他的艺术创作成就在世界艺术的殿堂里,享有极高的荣誉。

大千先生的卓绝成就主要来源于,他能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他的画风早年主要取法于明清文人画风,中年以后远赴敦煌壁画,学习唐宋工笔重彩的绘画风格,晚年周游世界各国,接受了西方流行的新印象画派的影响,再加之大千一贯严谨而庄重的气势,所以他的每张绘画都以浑厚的色彩,以及精细而清新的风格闻名天下。

《金壁荷塘图》就是张大千将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代表作。

该画是大千先生一九四四年在四川青城山精心绘制的巨作。此画耗时数月之多。所用的纸张是从日本订制的纯金箔画纸,这种金箔画纸金碧辉煌,但是极不容易上色。故大千先生选用了进口上等矿物颜料,经反复多次敷色,终使画面达到了艳而不俗、纤细而典雅的入神境界。

在这里,大千画荷花,首创金线勾勒花瓣,朱红画荷花,用赤金点叶及点花蕊的新技法,同时在色块渲染手法上,也大胆启用重色,使画面艳丽而明快、富丽又辉煌。整个画面金壁翠绿,间以数朵金线朱荷,并辅以满塘摇曳的绿叶,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一笔荷杆显现了大师几十载深厚的功力,数朵朱荷展示了大师治学严谨的不苟精神。

几十年来,这幅《金壁荷塘图》一直由大千后裔收藏。如今为了筹拍大型电视连续剧《张大千》,才由其家属特地献出,并用于组建“张大千书画院”。

所谓“声画昭精,墨彩腾飞。瑰异谲诡,灿烂炳焕。”用来赏析评价张大千这幅巨作是一点也不过分的。《金壁荷塘图》是一篇无声的诗。

鉴赏栏目开创以来,受到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和鼓励,有的还寄来了自己的收藏故事。这些文章生动活泼,既有生活情趣,又有浓浓的文化氛围。从下一期起,我们将邀请唐恺先生主持鉴赏栏目,把自己的鉴赏经验与大家分享,同时我们也欢迎收藏爱好者多多来稿,使这里成为鉴赏宝地。

明成化仿哥窑竹节炉

文/钱汉东

钱汉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文新报业集团《新读写》杂志主编、《人民日报·海外版》和《新民晚报》的专栏作者,著有《人间瓷话》等。

哥窑以周身冰裂、变化万千而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笔者眼前的这尊哥窑竹节香炉,系明成化年间的官仿书房香炉,清丽雅致,难得一见。

这尊明代香炉胎骨厚重,内外壁均施有浅青釉色,通体满布黑色开片,纹片大小相同,自然生动。造型古朴,制作精巧,形状为竹片纹,节节向上,腹空心虚,令人遐思。内底留出深灰色的胎骨,足部炉底无釉处呈铁褐色,俗称“紫口铁足”,炉下安装三个蹄形足,给人以稳重、典雅之感。用手轻轻抚摸,犹如在暑天里吃冰西瓜一样,妙不可言。作为当时祭祀和供神用的一种高级陈设瓷,对使用的读书人也有一种警策作用。

古人为何要钟情竹节香炉呢?这恐怕与竹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所具有重要的地位有关。早在五六千年前仰韶文化的陶器上的符号和其后的甲骨文中,已有象形的“竹”字,及同“竹”有关的字。中国文字最早见于陶器上的象形符号,其手为甲骨文、金文。从战国到魏、晋,约800年间皆在竹筒上刻字或写字,并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方块汉字书法艺术。宋代苏轼曾云:“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中国的音乐与竹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古称音乐为“丝竹”,有“丝不如竹”之说。乐器演奏者为“竹人”,竹更是中国绘画、书法和诗文的重要题材。竹,又谐音“祝”,“祝君”“祝福”给人幸福和吉祥的颂词。“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外尚虚心”。竹,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品格和情操,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浸透了竹的印痕。

哥窑相传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但未见宋人记载。明初曹昭《格古要论》云:“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色好者类董窑,今也少有。”哥窑遗址至今未发现。哥窑美丽精致的开片,令世人为之惊叹,历代文人雅士为文做诗,赞不绝口。其实开片的形成本是烧制工艺上的一种病态,它是因胎体和釉面在高温下膨胀系数不一致所造成的。由此可见,哥窑自然的冰裂纹,人们称之“金丝铁线”,其实是“无意插柳柳成荫”,这给哥窑器具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至于被利用作为一种装饰手法,并加以着色,使之更加雅丽美观,那是后话了。

对哥窑产生的时代曾有不同的看法。笔者从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的传世哥窑藏品来看,各式瓶、炉、洗、盘、碗等器物的造型,具富有鲜明的宋代风格。宋人十分重视恢复旧有的传统,宋初聂崇义编的《三礼图》就是为了“详求原始”,开创了宋瓷仿古的先声。这同目前所见的汝、官、钧器的风格如出一辙,这些仿古作品做得极其规整。

明成化是我国历史上制瓷的最佳时期之一,明《天工开物》云:“功多业熟,即千万如一范。”后正德、嘉靖、万历等朝竞仿成化窑,清代康乾时更盛。清乾隆皇帝曾写诗赞颂哥窑曰:“色暗纹彰质未轻,哥窑因此得称名。”

猜你喜欢
哥窑竹节张大千
一次有趣的竹节人大战
廖瑞霖:竹节人
传奇大师张大千
竹节人风波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曾熙&张大千:得弟,吾门当大
“吃货”张大千
哥窑“百圾碎”瓷器的研究与烧制探索
哥窑瓷器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