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效刚
2004年底,一部《暖》让郭小冬成为了年底最具魅力的内地男星,因为主演的电影大部分带有文艺片色彩,郭小冬被冠以“2005年电影领军小生”的称谓,而《桃花灿烂》导演傅华阳更预言他“将超越刘烨成为新的文艺片偶像”。
在很多观众的眼里,人们记住郭小冬是在《红粉世家》里,那个温文儒雅对爱执着得不顾一切的老师给了人们深刻的印象。而2004年,东京电影节上,最佳外国影片奖由电影《暖》获得,这又让观众记住了这个深情内敛的男孩。对于《暖》,郭小冬有着一种旁人无法理解的感情。不仅是因为电影获奖,更是因为这部电影让他体会到什么叫生离死别——在他拍摄期间,父亲因为心肌梗塞突然去世。郭小冬甚至没有赶上父亲的葬礼……
梦想推着我往前走,不断追求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梦想。不管将来这个理想有没有实现,但在孩童时代会为这个理想去奔波追求,它是一种动力,推着你不断往前,再往前。”
郭小冬是个地道的“农村人”。小时侯,对郭小冬来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看露天电影了。每到放电影的时候,郭小冬兴奋开心得不行,恨不得吃完中午饭就去占一个最好的座位。露天电影给郭小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在电影放映的那短短两个小时中,郭小冬体会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快乐。和小朋友玩过家家、捉迷藏的游戏时,郭小冬会把自己假想成另外一人,去扮演另外一个人过另外一种假定的生活。这也许是郭小冬喜欢表演的最萌芽的状态。
18岁的郭小冬在乡里是“有名”的人物。靠着自己的努力,郭小冬成为当地印刷厂的印刷工人。印刷工人郭小冬喜欢唱歌跳舞,喜欢在台上演出,是个非常“活跃”的人。正是凭借着这份“活跃”,郭小冬被当地邮局看中,借调到邮局上班,成了邮局的临时工。那时是1992年。
也正是这一年的暑假,郭小冬买了本《大众电影》,看到杂志刊登了一条消息:北京电影学院要举办夏令营,只要交600元钱就可以参加。600元对当时的郭小冬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上哪里去找这600元呢?郭小冬想到当时进印刷厂的时候自己交纳了600元的押金,现在自己已经不在印刷厂工作了,应该可以把这笔钱领出来。就这样,郭小冬偷偷摸摸地拿着这笔钱报了名。这次夏令营,郭小冬是惟一一个“农村”孩子。夏令营让郭小冬开阔了眼界,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精彩,他有了要到外面的世界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活的想法。
有了这种想法后,郭小冬索要了一份北电的招生简章,义无返顾地辞掉了邮局的工作,怀揣着120元钱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贷款上大学
到了北京,郭小冬信心十足地参加了北电的考试。但一试就给刷下来了。考完后,郭小冬自己都觉得自己状态不对,连榜都没去看。但他不想就这么回老家,他租了一间地下室住下后,开始想着一边找工作,一边等第二年再考试。
在北京想要找到一份工作谈何容易!郭小冬连连碰壁,心力交瘁的他终于病倒了。他在地下室里躺了三天,发着高烧,甚至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存在。很多次,郭小冬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三天里,郭小冬只吃了一袋方便面。烧退了后,他摸摸口袋,身上只剩下十块钱,再不找工作,自己真的活不下去了。
郭小冬买了份报纸,看到地坛有个招聘会,就去了。郭小冬好不容易找到那个地方后,他站在门口犹豫:进去吧,买完门票后,自己就分文不剩了;万一没找到工作自己连回家的钱都没有;如果不进去找吧,万一错过了一个好机会可怎么办?犹豫再三后,郭小冬还是买了张门票进去了。一进去,郭小冬傻眼了:偌大的地坛冷冷清清,招聘会已接近尾声。别说找工作了,人都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没办法,郭小冬只好往回返。他身上连坐车的钱都没有,只好“逃票”回到住处。那也是他惟一一次“逃票经历”。因为大病初愈,身体还很虚弱,回到住处,郭小冬差点虚脱。当晚,他与几个同在北京的朋友联系上了,他们告诉郭小冬第二天可以去北影厂跑龙套。“当时对我来说,这真是个很好的工作。一天有十块钱收入,还可以管一顿饭。”
因为形象不错,每次挑群众演员的时候,郭小冬都能被挑上。“刚开始,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工作,毕竟我喜欢表演,我觉得通过跑龙套,我可以了解到更多丰富的东西,而这些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所以,我刚去跑龙套的时候,都喜欢往最前面站。但过了段时间后,我心里有了变化,开始往后躲。人就怕心比天高,怕有自己的想法,我甚至想,尽量往后面站,不要被别人认出来。”
跑了一段时间的龙套后,郭小冬渐渐很怕去跑龙套,因为一进摄制组,他就会觉得背离了自己的理想,自己在违心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到后来,郭小冬很少去跑龙套了。这期间,他找到一个在歌厅唱歌、做主持的工作,到外地走穴演出挣点钱维生。尽管他很珍惜这个工作,但还是被老板盛气凌人的态度给激怒了,郭小冬一气之下辞职了。“那天下着大雪。我推着自行车走在回住处的路上,望着远处昏黄的灯光,心里觉得很茫然。我不知道自己要怎么走,想回家,可又想,回到家后我能做什么?”
生活的压力迫使郭小冬只能继续跑龙套。“那是一段很无奈的生活,只要生活没有着落,我就去跑龙套,以缓解生活上的压力。但让我坚定做演员的信念,是在一次跑龙套里,我串完一场戏后,一个替身演员对我说,他一直在看我跑龙套,希望我能参加正规学习,坚持下去,他觉得我很适合做演员。人在那种情况下,特别需要这样的鼓励。他那句话说得很真诚,也是因为那句话,让我重新审视自己。
1995年,在京漂泊三年后,郭小冬决定报考北电,终于顺利地考上了北电。
北电、中戏向来被认为是“贵族学校”。考上大学后,郭小冬贷款交了学费。刚进大学,大家都很兴奋,同学总是一起出去吃饭,一起出去玩。每次都是AA制。“刚开始我还跟着去,但每次吃饭对我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别的同学真的意识不到我有多穷。慢慢地,我就不再跟同学出去吃饭了,每次他们叫我我都找理由推掉。时间长了,同学也就不叫我了。那种时候真的会感觉很难受,甚至很自卑。但这种自卑感有时会转化成一种鞭策你前进的动力。”
郭小冬很感激自己遇到了好老师和好同学。“我的班主任一直都在默默地帮我,有了戏也推荐我,希望我能多挣点钱。当时有个公司找我们班女生拍广告,人家不需要男的。班主任就对广告公司说,一定要把我带上,否则,全般的女生都不参加。就这样,广告公司带着我去拍,最后结束的时候给了我2000元钱。我一直以为是广告公司挑上我的,但到大学毕业时我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老师一直没告诉我。我想,报答老师的最好行动就是做出成绩来,这才是最让她高兴的事情。”
世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
对电影《暖》,郭小冬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不仅仅是因为电影获奖。更让他无法忘怀的,是在拍摄期间父亲的去世。“《暖》对我来说,实在是太沉重了。”
当初拍摄《那山、那人、那狗》的时候,霍建起导演就找过郭小冬。但那时郭小冬因为在拍摄《红岩》,时间调不开。后来霍导拍摄《蓝色爱情》时,郭小冬参加了其中几场拍摄,霍建起导演非常满意,他对郭小冬说,有机会我们一定好好合作一次。郭小冬觉得导演说的是客套话,也没有多想。没想到过了段时间,霍导亲自给郭小冬打来电话,询问郭小冬的档期。郭小冬觉得非常感动,他知道这是一个好机会,就一口应承了。
整部戏是在江西婺源拍摄的。“那是个小山沟,风景非常优美。拍摄那部戏时,我感觉自己无论站在哪一个场景,自己都能迅速地融入进去。那种农村的气息对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刚开机的第三天,也不知道为什么,郭小冬那天觉得心情特别不好,无缘无故地觉得心情烦躁。郭小冬永远也忘不了那天:10月18日。因为手机信号不好,只有站在院门口才能有点信号。郭小冬刚把手机放在那里,电话就进来了。先是郭小冬的哥哥打电话过来,接着又是郭小冬的亲戚朋友。电话虽然断断续续的,但郭小冬还是听清楚了,父亲去世了。
郭小冬当时就傻了,他万万没想到是父亲出事了。他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安慰郭小冬,既然你在拍戏,即使回来也赶不上,就好好拍戏吧。郭小冬浑身发抖,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当他把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霍导后,才开始大哭起来。当时的情况是:因为时间不凑巧,女主角回团参加话剧演出了,只剩下郭小冬和日本演员扮演哑巴的戏。他们两人必须在女主角回来前把所有的戏拍完。而扮演哑巴的日本演员时间又不多,也必须赶在那个时间拍摄完毕。如果郭小冬再走的话,戏就没法再拍了。郭小冬说,霍导你放心,我会好好拍戏的。
19号那一整天,郭小冬每拍完一场戏,就会忍不住跑到一旁大哭,“那个时候我才真正体会什么叫嚎啕大哭,并且是一个男人的嚎啕大哭。我整个人像掉到深渊的感觉。我对导演说,实在对不起,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霍导很理解我,他说对不起我,在我发生这样的事情后还要继续拍戏。”当晚,霍导找到郭小冬,让他回去参加父亲的丧礼。
父亲的去世,郭小冬想了很多。对他来说,他宁可什么都不要,换回父亲的健康。“父亲都没看到我这部电影就走了。现在对我来说,我宁可什么都没有,只希望父亲健在。人最终追求的是家庭的完整和温暖。父亲不在了,这个家就不完整了,没有家的感觉了。没有让父亲过上好一点的生活,我心里真的觉得很遗憾。父母虽然没有太多文化,但他们明白事理,一直教我做人的道理。如果不是父母的教育支撑着我,或许我会走弯路。”
未来的路还很长,虽然失去了父亲,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但郭小冬更懂得应该更加努力,也许自己的成功是告慰九泉之下父亲的惟一寄托。他需要的,除了努力,还是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