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沙沙
读远方出版社最近推出的《逍遥游》充满轻松与愉悦。这种感觉陌生。上次依稀可以让人联想的名字是王朔,再往前溯源,便是钱钟书钱老。这样说,没有想得罪大师。只是,快乐与读书几乎早已成为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极,相距如天上人间,越来越远。阅读的快感久违,所以惊喜李师江《逍遥游》的面世与出版。
青年小说家李师江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上过名校,做过多年媒体,所做的事一直与中国文学有关。这让他在驾驭文字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形成了本书最受诟病、也就是最有特点的叙事语言。像手术刀一样准确与锋利,却没有故弄玄虚,更不形而上学,没有任何学院派的酸腐气——茄子就是茄子,白菜就是白菜,像古代的说书人一样平直而坦率,且更加口无遮拦。他就是用这样的语言,坏笑着、几乎散文化地讲了一个寻常的故事,从中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似曾相识的影子,或许还有生活经验。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他人。因为不是悲剧,自然用不着哭天抢地,就愉快地让师江贫嘴加饶舌,听完这个家长里短而又让人不知说什么好的故事。
相对于文坛上风头正健的80年代后,这是一个后青春的故事。近些年,文化产业飞速发展,一大批文学青年来到文化的中心北京寻梦,《逍遥游》便是这样一个以大都市为背景、以“北漂”为主人公的故事。不同于电视里常常出现的那些光鲜而矫情的文化人,在李师江的笔下,呈现的几乎是生活的原生态。在这个充满策划大师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文化掮客,从农民直接改行从业的书商,文化骗子——更多的是如主人公李师江者半梦半醒、半朦胧半精明的文化青年。“住在北京三元桥一间光线黯淡的屋子里,内心充满愤懑的激情,一边抱怨怀才不遇的现实,一边胸怀大志,像猎狗一样寻找生存的机会,以为靠写字就可以打天下了。”他们或许还应有一个更确切的名字——文化民工。维持着民工般的物质生活,时时处于被剥夺、被欺骗的遇境之中,却心中有梦,自我感觉不凡。在当今文坛上,可说李师江是将其生存状态刻划得如此逼真的第一人。吴茂盛,能否就此成为当代文学长廊中的一个典型形象,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但在李师江笔下,那个从底层混迹上来、有浓厚无赖气且有几分天真的人物形象却呼之欲出,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