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大选背后的“上帝之手”

2005-04-29 00:44
党员文摘 2005年2期
关键词:贝尔格莱德格鲁吉亚白俄罗斯

零 点

从南联盟到格鲁吉亚、从白俄罗斯到乌克兰,在四年时间里,这四个地方都在上演着同样的“革命模式”:大选结果引起不满,民众上街,反对党拒绝承认,国际社会施压,大选结果作废,反对派领袖上台……不久前,英国《卫报》记者伊恩·特雷纳全面披露了在这些“样板化革命”背后的“上帝之手”,发人深思。

美国大使相同伎俩反复用

美国政府、“美国顾问”、民意测验专家、美国外交官、美国两大政党和美国非政府机构出钱并且组织,这一“模式化变革”首次在欧洲运用是2000年的贝尔格莱德大选,结果让米洛舍维奇下了台。

在南联盟的大革命中,美国驻南联盟大使理查德·米勒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人不太注意到的一个惊人事实是:在前年格鲁吉亚的“天鹅绒革命”中,美国驻格鲁吉亚大使又是理查德·米勒!他把在南联盟使用的伎俩搬到了格鲁吉亚,并且谆谆引导萨卡什维利如何打败谢瓦尔德纳泽。

萨卡什维利在当上格鲁吉亚总统之前,曾在美国的支持下前往贝尔格莱德接受如何组织民众支持的技能训练;在白俄罗斯,美国大使馆组织年轻的反对派领袖前往波罗的海,在那里与从贝尔格莱德赶来的南联盟“变革者”们交流并学习“变革经验”。而更早时候的南联盟,考虑到美国人当时还无法在贝尔格莱德扎根立足,因此就设法组织“变革领袖”们悄然前往邻国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和赛格德。最近,好几名南联盟“变革家”试图进入乌克兰传授经验,结果在乌克兰边境被拒绝入境。

格鲁吉亚“变革”成功十个月后,一个在中美洲多个国家、特别是在尼加拉瓜导演成功“变革”的美国高级外交官米切尔·科扎克来到了明斯克,出任美国驻白俄罗斯大使。他一到任就想马上导演一场与尼加拉瓜几乎如出一辙的“变革”,以打败现任总统卢卡申科。不过这回没有成功。卢卡申科在成功连任后宣布:“白俄罗斯不是南联盟。”

美国显然是想把在南联盟、格鲁吉亚的成功经验运用到乌克兰,希望能把乌克兰政府亲俄派轰下台。

年轻人成“变革”玩偶

在2000年南联盟的“变革”中,那些精通电脑的年轻人成了“变革骨干”,他们自封为“非暴力抵抗运动中心”,给自己的运动起名为“Otpor”,也就是“抵抗”之意。

这些手法被迅速运用到格鲁吉亚、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变革”中。如“运动”的名字要起得“响亮、简短、生动、抓人”,比如说格鲁吉亚学生运动的名字就叫“Khmara”;在白俄罗斯名为“Zubr”,其实意思完全一样,那就是“抵抗”!

“变革”运动的标志也如出一辙。比如说南联盟运动的标识是黑白紧握的拳,乌克兰的标识则是时钟,其象征意义是尤先科的政府指日可待了。

至于不干胶、网络、喷漆更是年轻人的所爱,而街头上口耳相传的讽刺政府的笑话则成功地把乌克兰原政府给抹黑了。

“上帝之手”浮出水面

美国官方公开承认:从1999年10月起,美国为推翻米洛舍维奇的行动投入了4100万美元,而这次为促成乌克兰“变革”,美国已经投入了1400万美元。如此巨额的资金从哪里来?谁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根据《卫报》所掌握的情况,美国民主党的“国家民主研究所”、共和党的“国际共和党人研究所”和美国国务院的援助开发署是这一场场“变革”的幕后主要策划机构。此外,亿万富翁索罗斯的“开放研究所”更是幕后积极的推手。

动用国际社会施压

在乌克兰大选中,成千上万拿着西方人薪水的乌克兰人担任大选监督员的角色;在欧安会向乌克兰派出监督员后,美国民主党的研究机构更是“组织乌克兰广大民众”来监督这次大选。

美国人还组织民意测验,民意测验的结果是尤先科比对手领先11个百分点,从而给选民们留下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民意测验的结果非常重要,因为它将影响选民,美国专家很会利用这种方式。

如果选举结果仍不利于美国,那么就想办法否决大选结果,或者想办法把竞选的结果冷却起来,然后开始组织大规模的示威。

本刊补记:截至2004年12月27日,乌克兰总统大选第二轮重新投票的统计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结果显示反对派候选人、美国官方提供资助的维克托·尤先科以较大的优势击败了他的竞争对手、现任总理亚努科维奇。

猜你喜欢
贝尔格莱德格鲁吉亚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召回常驻欧盟代表
白俄罗斯收获750万吨粮食
“内裤跑”
七个兵征服贝尔格莱德
白俄罗斯一号通信卫星诞生记
格鲁吉亚:榛子种植越来越火
东汽首台出口白俄罗斯F级重型燃机通过72h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