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中的政治思想工作

2005-04-29 00:44车敏瞧
党史博览 2005年2期
关键词:坑道我军敌人

车敏瞧

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抵御了武器装备大大超出我军的美韩军极其猛烈的进攻,在山头阵地被炮火削去两米的情况下,仍然岿然不动。我军之所以能够这样,除了军事指挥得当、后勤保障有力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我军具有高昂的士气、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这种士气和精神,不是旦夕之间所能培育出来的,它渊源于我军长期进行的艰苦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参加上甘岭战役的主要是第十五军,我当时任军政治部主任,现将还能记得起来的一些情况,记述如下。

出国作战前的十五军

十五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太行军区的游击队和县独立营组成,并在战斗中逐步壮大的基干团,解放战争初期,被改编为野战军第九纵队。这支部队渡过黄河以后,驰骋中原,创建了豫西根据地;渡江战役前夕,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突破江防后,十五军横插浙赣线,转战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数省,参加了许多重要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十五军是第二批赴朝参战的部队。当时,十五军正分散在西南执行剿匪任务,一部分人准备复员。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后,十五军四十四师、四十五师和二十九师迅速集结在四川泸州、宜宾地区,并准备迅速开赴到战备机动位置——河北省邢台地区待命。我当时在川西从事剿匪铲霸工作。1951年1月,我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任命我为第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参加抗美援朝。

十五军领导机关驻地在川南泸州市。我立即赶往军部报到。在那里,我见到了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等同志。我们是在山西太行山抗日打游击时的老熟人。

三天后,我和军参谋长张蕴钰带领军直属机关人员直奔重庆市,那里是西南军区刘邓首长和领导机关驻地。一周后,我们乘船沿江顺流而下。临别时,军区机关和当地群众非常热烈地欢送我们,场景催人泪下。

部队在邢台地区集结完毕后,深入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备战动员教育工作。

首先召开了军党委会议和军党委扩大会议,在此基础上,又召开了全军营以上的干部大会。大会上,军政委谷景生首先作动员报告,随后军长秦基伟、副军长周发田以及军其他领导干部也讲了话。

抗美援朝,当然要付出巨大牺牲,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少数战士、干部的思想中,“革命已经到底”、“该过安乐生活了”的思想和惧怕美帝国主义的思想还很严重;还有一部分人,存在着“美帝没啥可怕的,打就打,由北到南,一推就完”的轻敌麻痹思想。针对这种情况,军政治部根据军党委和军首长的指示,在全军集中系统地进行了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主要内容的热爱祖国、热爱朝鲜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向广大干部战士讲解:参战“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则对各方都不利”,“我们不但有必要出兵参战,而且也一定能战胜美帝国主义。因为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朝人民”。

随后,又进行了“不怕艰苦、不怕牺牲”,杀敌立功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进行了认清美帝侵占别国领土、称霸世界的本质,在政治上又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的教育。从而进一步树立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坚定美军必败、我军必胜的信心。

军政治部颁发了《开展反右倾斗争,巩固部队,提高斗志,保障胜利出国》的政治工作指示。在深入教育、提高觉悟的基础上,主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和查思想、查斗志活动。在这一思想教育过程中,军政治部特别强调,要充分相信群众,相信我们战士、干部的绝大多数,要把问题讲透,把困难讲够。

为了变号召为行动,军、师、团分别召开干部、党员、团员、英模会,大家纷纷递交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我们还特制了绣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字的大红旗,党员、干部争着在上面签名。我们几位军领导到各师和军直的誓师大会上讲话,并带头表示:“在朝鲜战场上,自己的名字不书英雄榜,便上烈士碑。”在群众大会上举手宣誓:“我们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坚决为消灭敌人于国门外、保卫祖国安全而奋斗……”领导者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基本教育除了在邢台进行外,还在从西南到东北的长途运行中的船舱里、火车上进行,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包括文艺演出,放映描写苏联英雄马特洛索夫的电影《普通一兵》,传播朝鲜战场的胜利消息等等。沿途多次举行军民联欢,组织群众慰问。这无一不在的教育,激发着指战员们热爱祖国的热情。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军党委根据二十九师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口号,但实际执行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家属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二十九师的战士大部分是河北人,部队又路过河北,一度出现逃兵现象。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始时认识不足,后来,各级干部都重视做家属工作,把家属来队“拉后腿”变为鼓励亲人出国杀敌,从而把来队家属的消极因素变为了积极因素,扭转了被动局面。

经过一系列细致的思想工作、政治动员,部队广大干部、战士情绪高昂,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有了深刻认识,从而为进军朝鲜前线并取得不断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上甘岭战役前的战斗与战备

1951年3月下旬,拥有近5万名英雄儿女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随即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志愿军第三兵团编制内,我军实施了战役的前两个阶段以及芝浦里地区的狙击战,在对地面和空中敌人的作战中,均取得辉煌战果,打响了出国作战的第一炮。首战胜利,打出了经验,打出了勇气,也打出了威风,大大振奋了士气,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在战斗期间,政治工作则贯穿到了各项工作中。以打飞机为例,当时,美军飞机非常猖狂,超低空飞行,日夜狂轰滥炸,给我军生活、作战造成很大困难。战士对打飞机也有一种“怕惹祸”的消极情绪。军政治部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号召和军首长下达的“普遍开展打飞机”的指示,向全军发出“争取打飞机光荣立功”的号召。经过反复动员教育,指战员信心提高了。4月23日,八十五团高射机枪手高荣成打下了第一架美军飞机。我们立即宣传高荣成的事迹,号召向高荣成学习,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对空作战,从而揭开了“打飞机运动”的序幕。在“打飞机运动”中,捷报频传,部队越打信心越强,越打越勇。战士从“怕飞机”到“盼飞机”,只要敌机一来,就认为立功的机会到了。实践中,还创造出许多诱打敌机的方法。后来,十五军的群众性对空作战活动受到了志愿军总部和三兵团的表彰,给全军记功一次。

7月上中旬,由于补充了大量新兵,我军开展了战场练兵活动。同时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党委扩大会议和首战胜利的庆功大会,进行总结评比,评功贺功。军政治部也召开了政治工作会议,作出决议和号召。经过评功,评出抗美援朝第一批功臣1109名,其中特等功臣6名。9月,英雄模范崔建国等5人被选为志愿军英模代表,回国参加了国庆观礼;1952年1月,功臣模范高树基等6人参加了志愿军第二批归国代表团。他们回来后,传达了祖国的情况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部队的关怀、期望,鼓舞了士气,为下一步作战增添了力量。经过9个月的兵员补充和休整,十五军兵强马壮,士气更加高昂。

1952年4月9日至20日,十五军接防了平(康)金(化)淮(阳)地区正面30公里、纵深21公里的防务。

接防前的3月28日,军政治部提前发出了《关于迎接战斗任务,保证行好军、接好防、打好仗的政治工作指示》。其中第一条强调,必须充分认识我们部队的情况与任务,全力动员起来,“我们所接受的任务是积极防御,坚守阵地,巩固阵地,消灭敌人。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准打好,不准打坏;打胜者奖,打坏者究。我们固然要看到部队进步的主要方面,但同时又必须充分估计到部队在长期驻军的安定条件下,存在着严重的怕苦、怕战的思想。要做到战斗的动员起来,必须认识这是个转弯,需要很大力量去深入动员,才能把全军的思想、工作、力量集中到战斗中去,才能完成任务。否则,胜利完成任务是有困难的”。指示要求:“批判一切消极、右倾、麻痹、安居等非战斗思想,经过思想酝酿,逐步掀起全军性的请战、求战热潮。要防止简单单纯的战斗鼓动,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思想教育过程,只有解决了为什么要接受任务、消灭敌人及如何消灭敌人等问题之后,才会产生实际力量,不要忙于组织表面轰轰烈烈、缺乏思想基础的表态运动。”

志愿军召开参谋长四月会议后,总结了经验教训,命令全军修建坑道。接防后,我军便开始了大规模的修建“地下长城”的筑城作业。根据军党委指示,军政治部发出了“紧急动员起来,突击筑城,粉碎敌人进攻”的指示,提出了“长期、艰苦、胜利、建设”的口号。四十五师则提出“以阵地为家”的口号,决心把五圣山建成能打、能藏、能生活、能机动的坑道防御体系。除部分部队留在一线击退敌人的中小型进攻外,可以说全部都投入到了顽强地筑城、同石山作战中,在筑城中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当时最有力的动员口号是:“修坑道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各单位广泛发动群众,号召自力更生,谁有什么本领就拿出什么本领。成立了铁工组、木工组,利用拾回来的炮弹片和废坦克零件,自制了大批施工工具。为解决炸药不足,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火力拾回了没有爆炸的炮弹和炸弹,组织专人拆卸,仅四十五师就拆出炸药3700公斤。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至9月底,我军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基本完成。坑道高1.9米,宽1.6米,空间虽然狭小,但坚固耐用。由于坑道内的生活非常单调,各级干部便想方设法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前沿每条坑道保证有书报、棋类,有一种以上的乐器;组织战士们上课、读书报、出黑板报、下棋、收听广播;军文工团经常到前线慰问演出、教战士们唱歌。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促进了指战员的身心健康,大家精神愉快地坚守在阵地上。

八九团七、九连反击391高地时,由于该高地地形开阔,为缩短冲锋距离,减少接敌运动中的伤亡,要求部队500余人在敌人阵地前的平坦开阔地区(其中突击队距敌只有几十米),必须毫无声息地潜伏整整一个白天。这是这次战斗胜利的关键。针对这一要求,除了解决伪装问题以外,又要解决吃饭喝水、大小便、被昆虫和毒蛇钻咬问题,还要考虑到被敌人冷枪冷炮打中的问题。为此,我们专门研究了潜伏中的这些问题,首先动员从思想上解决三个问题:一、强调高度的自我牺牲;二、强调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提出人人为大家,一人暴露就会导致整个战斗失利;三、在觉悟的基础上,提出要有高度的纪律性。之后,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又制定了三条纪律:一、被炮打着不动、不哭、不叫;二、伪装好,不无故鸣枪;三、不咳嗽。执行好者立功受奖,执行坏者军法严办。结果,政治动员完全变成了指战员们的自觉行动。在17个小时极其艰苦的潜伏过程中,15名指战员遭遇炮火伤亡,其中包括九连战士邱少云,但无一人暴露目标。

在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中,也是首先解除和纠正了怕敌报复、怕暴露阵地的思想后,才开展起来的。其中,一三五团取得4个月歼敌2327人、摧毁敌地堡77个的成绩,537.7北山被敌称为“狙击兵岭”、“伤心岭”。

同时,我军对敌人也开展了强大的政治攻势。

开始时,我们对这一工作认识不足,处于被动,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此前,敌人利用装备和技术优势,向我军进行“心理战”:他们利用飞机大炮向我阵地发射、散发了大量宣传品,主要内容是歪曲战争性质,吹嘘“联合国军”力量,夸大我军困难;还针对十五军进行多方面的宣传,传单有60多种。对此,我们对部队进行了粉碎敌人欺骗宣传的教育和气节教育。

5月下旬,军部召开政治工作会议,总结了对敌工作,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在这一段时间内,我军对敌军进行了“端阳”、“六二五”、“七一○”等小型政治攻势。

在志愿军第二次敌军工作会议后,十五军开过三次敌军工作会议,11月,又召开师政治部主任、一线团政治处主任、参谋长、营教导员等人参加的会议,明确了“瓦解伪军,孤立美军”的策略方针和军事上积极防御、政治上积极进攻的指导思想。

从9月下旬开始,全军群众性对敌政治攻势普遍展开,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八一五”、“中秋节”、“圣诞节”和新年等政治攻势,成效显著。9个月共散发宣传品127万余份,播音640次,口头喊话864次,还送还敌尸26具,争取了13名韩军投诚,与四处敌阵地达成“停火”协议。

为了掌握现代化战争条件下政治工作的规律,军政治部十分重视总结和交流政治工作经验,以及时指导工作。我们先后写出《火线运输中的政治工作》、《小部队活动的政治工作》、《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中的政治工作》、《反击作战政治工作》、《坑道筑城政治工作的几个问题》、《关于开展学习刘兴文运动的总结》、《欢迎团结老战友政治工作经验介绍》、《反击三九一高地战时政治工作总结》和《1952年9个月阵地防御作战中敌军工作总结》等政治工作经验总结,印成小册子,发至连营干部,人手一册。

在上甘岭战役中

1952年秋季,“联合国军”发动了被他们称为“摊牌”的金化攻势。在我十五军防守的面积达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537.7北山、597.9高地阵地上,先后投入美七师、韩二师、韩九师以及哥伦比亚营、埃塞俄比亚营等共6万多兵力,300多门大口径火炮,150多辆坦克,每天70至100架次飞机,企图从这里取得突破,再向纵深发展。

针对敌军企图,我十五军进行了充分的军事和政治思想准备,发布了《粉碎敌人秋季攻势的作战方案》。

经过几个月的作战,部队已经牢固树立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认识到我军坚守的五圣山阵地是朝鲜中部的交通枢纽、战略要地。战士们把自己的阵地称为“和平大门”,说“五圣山的道路通北京”。

在战役临近之际,政治部又根据军党委的《紧急号召》发出了粉碎敌人秋季攻势的政治工作指示,明确提出要准备打败美军3个师和100~500辆坦克的联合进攻,要求部队顽强坚守,寸土必争,只准打好,不许打坏;要求发扬硬骨头精神,“一人舍命,万夫难挡”。军师首长和机关干部深入一线进行动员,军《战场报》及时介绍敌情,文工团员运用各种文艺形式进行宣传,使全军上下严阵以待,为粉碎敌人的进攻进行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1952年10月14日,敌人发动了猛烈地攻击,上甘岭战役打响了。在空前残酷的战斗中,我军指战员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视死如归的气概,以无比的坚韧和英勇与敌顽强作战。“为祖国争光”、“为朝鲜人民报仇”、“杀敌立功”是指战员们在战斗中最响亮的口号。他们愈战愈勇,出现了许多在紧急关头舍身歼敌换取整个战斗胜利的英雄,如黄继光、孙占元等,仅四十五师就有30多人。

经过几天的反复争夺,上甘岭表面阵地的工事全部被毁。根据敌情和上级指示,我军决定放弃表面阵地的争夺,转入坑道坚守。

敌人一边修筑表面阵地工事,一边对坑道进行破坏。他们采取碎石堵塞、射击封锁坑道口及爆破等手段,企图使我坑道人员窒息或走出坑道。

坚守坑道存在许多困难,如缺水、缺粮、缺弹药;转入坑道的人员常常不是一个单位的,建制乱;远离上级,处于隔绝状态,容易沉闷气馁或急躁蛮干。是坚守还是撤出?是冲出与敌人死拼还是忍受煎熬以待时机?种种问题摆在大家的面前。

针对这种情况,10月20日,军党委号召全军紧急动员起来,大力支援坑道斗争;号召转入坑道的部队坚持到底,积极开展小部队活动,不断袭击和消灭敌人。此时,坑道内的政治思想工作尤显重要,正如营长于洪声所说:“坑道里没水喝比炮弹都厉害,但是不经常对部队进行动员,情绪动荡起来,比口渴更严重。”根据军党委要求,坑道内的政治工作必须发扬顽强的作风,做到及时、有力。

一方面,加强思想领导,及时有效地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为了鼓舞士气,在坑道内反复宣传这次战役的伟大意义和军党委决心“打到底,打到胜利”的意图,使部队懂得,多守一天多一分光荣,多给反击创造条件,多增加一分胜利,“越艰苦,越光荣”,“越困难,越团结”。另一方面,提高战士们为了胜利和整体利益而自觉忍受艰苦的思想觉悟。某部在10天的坚守中,大部分战士饿得头晕眼黑出虚汗,便提出了“学习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忍受艰苦的精神,度过难关就是胜利”的口号。副排长方玉平说:“祖国人民为什么叫我们最可爱的人?因为我们在朝鲜艰苦斗争,保卫着祖国人民的幸福。”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苹果许多人分着吃、一壶水许多人分着喝的动人事迹。

同时,我们号召坑道内的指战员及时总结对敌斗争经验,保证战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主动打击敌人,“在敌人面前不斗争就等于自杀”。为抵御敌人对坑道的破坏,坑道分队经过研究决定:开展有效的小群出击,灵活机动地消灭敌人,变被动为主动。在20多天里,上甘岭23个坚守坑道的分队先后出击158次,歼敌2000余人。

随着战斗残酷性的加强,坑道内牺牲的同志和伤员逐渐增多,给坑道造成了极大压力。我们尽一切力量逐步把烈士遗体和重伤员转移到后方,同时号召:留在坑道内的重伤员不叫苦,轻伤员不下火线,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克服困难,同舟共济。结果,坑道内形成了一个个团结互助、争取最后胜利的战斗集体,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

坑道内的弹药、食物、饮水、药物,都需要后方补给,而运送这些物品要经过被敌占领的表面阵地。在敌人的严密火力封锁下,运送物资的人员常常没到坑道口就牺牲了。但我们还是通过多种方法,把坑道内急需的物资和慰问信、慰问品,不断送了进去。

10月下旬,决定性反击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军领导决定,先夺回597.9高地的表面阵地,待巩固后,再夺回537.7北山表面阵地。

在此阶段的政治工作中,我们在部队中广泛宣传黄继光、邱少云等人的英雄事迹,激发了全军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树立了“必须夺回并守住阵地”的决心。这一阶段,第十二军的部分部队也参加了战役,我们又适时提出向友军学习,主动同兄弟部队团结战斗的号召。这些对保证战斗胜利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1月25日,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以我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敌军的气焰,为朝鲜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胜利的取得,也是和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分不开的。平金淮地区的朝鲜党政群领导组织了一支8000多人的支前大军,在我军政治部民运干部的参与下,在敌军的空袭、炮击中,把食品、弹药送上前线,用担架把伤员运回各师医院。

1953年春,军政治部在军党委、军首长指示下,在上甘岭驻地召开了20多个有直接参战的基层干部和党、团员参加的调查研究会,专门研究上甘岭战役中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对上甘岭战役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十五军党委用16个字进行了概括:“不怕牺牲,艰苦顽强,友爱团结,机智灵活。”

(本文由莽东鸿整理)

猜你喜欢
坑道我军敌人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战时指挥所
敌人派(下)
足够是够的敌人
最后一个敌人
半干旱区石质坡面坑道式造林整地小气候效应观测初报
我军第一个无线电队的组建和作用
发扬我军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
我军第一兵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