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障,走出心理沼泽地

2005-04-29 16:46
保健与生活 2005年2期
关键词:障碍者心理医生心理疾病

王 展

现实生活中,有孤独、失落、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者在老年人中占很大比例。可是出现症状后真正到心理科就诊的老年患者仅为庞大患病人群的极少数。究其原因,是患者及家属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匮乏,对心理疾病的求医意识薄弱。“老了就难免糊涂”、“老化是自然规律”,混淆了人们对老年人异常心理行为表现的辨析。其实,只要患者本人及家人多长个心眼,老年心理障碍问题并不难发现,如果能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干预,或者亲情安慰和关心,老年人是可以顺利地走出心理泥沼的。

老年人心理疾病的3种信号

■失眠是心理障碍的主要信号之一,神经官能症和焦虑症者主要表现有超过30分钟仍难以入睡,睡眠不安稳;抑郁症者主要表现为中途觉醒超过30分钟,睁着双眼盼天亮。如果白天老人有类似的诉说,家属就应多留心观察老人的言行变化,必要时需就医。

■担忧过度也是一种心理病态,老年人总是担心子女出门会遭遇不测,孙辈会走失或得病,事由往往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或认为自己长瘤子了、得绝症了,无法摆脱对健康状况的怀疑,体检的结果常常是没有器质性病变。此时,多沟通交流,给予情感支持和鼓励安慰,是所有家庭成员都应尽力去做的。

■独居、丧偶或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更容易情绪低落,压抑悲观,尤其是刚退休的领导或骨干,突然觉得生活是灰色的,既无趣又无聊,不愿意多活动,甚至出现一些强迫行为,无法控制自己反复做同一件事。这时候,老人自己要学会“寻开心”,创造机会多与朋友、同事聚会,找到能让自己重新振奋起来的兴奋点。小辈们应尽量挤出时间回家看看,陪老人聊聊天。社区应多多关心辖区内老人的生活状态,抚慰心理孤寂的老人,让他们能够重温亲情。

向心理医生求助为良策

专家介绍,并非所有的老年人都会遭遇心理障碍。它是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主要因素有生活节奏、社会地位的改变带来的心理变化,孤独感、情感失落、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缺乏,某些躯体疾病带来的病痛,婚姻、人际、家庭关系的变故和矛盾等。此外,心理障碍也有家族遗传倾向,包括性格的影响。某些营养素或微量元素缺乏也会诱发心理状态不稳定。加强自我心理调整,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不啻为应对良策。老年心理障碍者大多伴有各类慢性疾病,必须坚持治疗。

日常生活注意自我调节

对更多进入或即将进入老年的朋友来说,关键还在于对老年性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

首先是适当的体育锻炼。比如每天练练太极拳、慢跑、散步等。每天睡觉前也应该活动活动腰腿,按摩一下足底等。美国《自然》杂志报道,1周3天,每次45分钟以上的快走运动,有助于维持较好的认知功能和保持愉快的心态。人体中最耗费氧的部位就是脑神经细胞,深呼吸可以提供充分氧气给脑部,促进脑神经细胞功能活化。—边走一边配合呼吸,可获得全身血流与脑循环顺畅的效果,自然就能预防健忘与痴呆,更能忘掉日常生活中的忧郁和烦恼。

另外,培养自己的爱好,多读书看报,或者练习书法、乐器对调节心理是很有效的。老人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常与别人沟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冷静应对,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唉声叹气。

最后是注意饮食均衡。饮食上要多吃易于消化又富于营养的食物,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不要吃含过多盐分和动物性脂肪的食物。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饮食有助于减少患心理障碍以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所以,不妨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

猜你喜欢
障碍者心理医生心理疾病
特殊学校听语障碍者体能提升困境与路径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自灸 睡眠障碍者的自救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所谓失败
听觉障碍者社会融合的现状与路径叩问
所谓失败
更大的负担
更大的负担
心理疾病是“想不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