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康
死亡之海?
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达33.7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在世界大沙漠中,它排位老六,排在它前面的依次为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里沙漠、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澳洲的大沙沙漠和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但就沙漠性质而言,在流动性沙漠中,塔克拉玛干沙漠仅次于鲁卜哈里沙漠,屈居第二;若按流动沙丘的比例划分,塔克拉玛干还高过鲁卜哈里呢。这使塔克拉玛干的神秘色彩居于世界沙漠之首,而久负盛名的丝绸之路曾经穿越塔克拉玛干的事实,更增添了它的神奇。
然而“广袤”、“神秘”,也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招致了许多恶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塔克拉玛干死里逃生的经历,使他惊呼塔克拉玛干为“死亡之海”;而我国权威的《辞海》也凭道听途说,为塔克拉玛干杜撰了一个“进去出不来”的别名。
其实,在维吾尔语中,“塔克拉玛干”的意思并非“进去出不来”。这里有两种解释倒是符合塔克拉玛干实际的:一是“吐火罗(又称睹货逻)人的家园”,这里曾经居住过吐火罗人,“塔克拉”是“吐火罗”的转音,而“玛干”则有家园、故乡之意。二是“胡杨的故乡”,胡杨在当地被称为“托克拉克”,与“塔克拉”发音相近,而塔里木盆地正是世界上胡杨最多的地方。
而且,说塔克拉玛干是“死亡之海”也不符合事实。虽说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环境恶劣,的确是对生命生存存在威胁;但是,穿越沙漠的河流,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也为沙漠中的生命带来了希望。
独特的沙漠生物群落
经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的调查,塔克拉玛干沙漠有植物80种,隶属于22科57属,其中有较多的古老种和特有种;动物种类更多,包括周缘地带共有277种,其中土著种有252种之多,包括鱼类16种、两栖类2种、爬行类13种、鸟类189种和兽类32种。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80种植物中,有1种蕨类植物、79种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就占了67种。对这些植物成分的分析表明,与其他沙漠不同的是,植被组成的主要成分是中生植物,而不是旱生、沙生植物。这一点,又充分体现了塔克拉玛干植物对水分的依赖性。然而,仅仅依靠大气降水渗入到沙层中的些许水分,是不能使这些植物立足沙漠的。因此,它们表现出依水而生、随水而移的漂泊性,在沙漠中随处可见它们曾经驻足的痕迹。
例如,在人们印象中,芦苇总是与水联系在一起的,湖光水色,芦花飘荡,是一幅典型的水乡风光。在我国古代的植物图籍中,也是将芦苇归在“湿草”一类的。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许许多多的丘间洼地多数生长有茂密的芦苇,它们都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还在河、湖阶段时期残存下来的物种。尽管如今已失去了依靠种子繁殖存世的条件,但沙层下的地下潜水,却使芦苇启用了它繁殖的又一手段——地下茎的无性繁殖,它不断利用地下茎“克隆”自身,才得以在极干旱的大漠中继续存活。又如,被人称为“不负责任的妈妈”的胡杨,总是利用沙漠中河流摆荡的本性,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又随处抛弃产下的后代,从而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胡杨林;而其子孙后代的生存就取决于地下水的深度,得不到地下水接济的“弃子”们,最后只能放弃生存,化为沙漠中独特的枯林景观。
塔克拉玛干的动物,也是一些高度特化(即适应于沙漠特殊环境)的动物。塔克拉玛干沙漠既是野骆驼、鹅喉羚、塔里木兔、各种沙鼠、跳鼠、小型食肉兽、荒漠鸟类、鬣蜥和沙蜥等典型荒漠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又是一些主要在绿洲活动的动物种类,如马鹿、野猪及大中型食肉兽(如狼、狐等)的临时避难所,还是许多非地带性鸟类的重要越冬地。从而,形成了特殊的动物多样性。
不为人知的美丽面孔
过去,人们总是“谈沙色变”,特别是背负了“死亡之海”别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更是被形容得恐怖、贫瘠,一无所有,让许多人惟恐避之不及。
因此,很久以来塔克拉玛干沙漠美丽诱人的一面一直很少被人们了解。其实,只要你与沙漠为友为伴,就可以欣赏到在别处见不到的奇情异观,也可以探索到沙漠暴虐外表下的许多奥秘。沙之韵、风之舞、水之色、树之形,这些在大漠中都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经常能引导你进入如痴如醉之境。游舞在沙表的擎天柱般的尘沙卷风、湖光山色如海市蜃楼的沙漠幻景、沙漠河岸旁赛香山枫叶的胡杨秋景、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延续数千年的丝路文明遗踪等等,唯有在塔克拉玛干,你可以看个全。
塔克拉玛干的三个“海”
沙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由三个“海”构成。最上面一个是“沙海”。这里曾经是大海的地质历史,也使沙漠承受了海洋形态及性格的遗传,沙丘如海浪般波涛汹涌,沙暴如海暴般瞬息万变。从7000万年前开始的新生代,使塔里木趋向现代格局的转变,尽管当时西塔里木仍然海进、海退频繁,而东塔里木已成为大陆剥蚀区,为第三纪晚期的大规模沉积活动准备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后来受到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波及和影响,周围山体急剧抬升,河流广泛发育,将山地风化剥蚀物搬运到盆地中心,从而奠定了今天广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沙海。
地下海
塔克拉玛干沙海之下,是一个巨大的水的海洋。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考队经调查发现,在沙漠中心从来没有水文资料记录的22.5万平方千米的沙漠下,地下水储藏量达8万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8条长江一年的水量,这些水若抽到地上,可在22.5万平方千米的沙漠之上铺起36米厚的水层,几乎是已知的撒哈拉沙漠“地下海”的3倍。这些水从哪里来?自然来自周边山地流下的河流,沙漠是河流的归宿,日积月累,其量自然可观。当然,作为一种静态水源,是划在“不可利用”之列的。但目前每年流入沙漠河流的侧向补给量仍在1.5亿立方米,沙漠河流入渗补给量也超过4.5亿立方米。沙漠油田的生产、生活用水,436千米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用水,全靠这部分水源。遗憾的是,这些水至今仍未能很好地被利用。
油海
塔克拉玛干的第三个海就是“油海”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曾经预言:“在塔里木盆地,只要找到含油层,就可能找到大油田。”经历了几十年、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现在,李四光的预言终于成为了现实。古生代海相地层沙岩油藏的发现,为塔克拉玛干摘去了“贫油”的帽子,并且使塔克拉玛干成为中国21世纪油气战略的接替基地。如今,沙漠油气田开发、塔里木公路建设、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工程,已成为塔里木三大世纪性工程,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塔克拉玛干沙漠,如今已成为一个希望之海,正在为重铸丝路辉煌,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王亚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