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地庙与关公文化

2005-04-29 14:24徐风诚
决策与信息 2005年3期
关键词:关帝庙关公塑像

徐风诚

位于荆州古城老南门内的关帝庙,原为三国时期关羽镇守荆州的帅府遗址,其殿宇飞檐点金,气势雄壮,是一处中国三国文化的胜迹,也是闻名于世的朝拜关羽的圣地。

关帝庙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嗣后,清乾隆五十三年发大水后又加以重修。此庙建筑规模较大,共有三重六殿。大门前有高大的牌楼,上书“关帝庙”三字。牌楼后有石碑,碑后为大殿。大殿之后东侧有鼓楼,西侧有钟楼。再后为正殿,中间耸立一座高大的戏台,为集会、娱乐之所。刘备、关公、张飞桃园三兄弟的塑像,供在三义殿中间的神座上。庙内从祀的还有关平、周仓、杨仪(蜀汉荆州刺史)、马良(荆州参军)、华佗等。那时,南门内最为热闹,大江南北来此朝拜者络绎不绝,关帝庙法鼓阵阵,钟声悠悠,响彻云霄。殿内堂外,香火氤氲,习习的南风一吹,全城馨香。后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其庙毁于战火,只有两株苍劲的古银杏侥幸留存。1987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与地方政府先后投资数百万,在这里修建起关公纪念馆,后又改为关帝庙。现仍为三重,有仪门、正殿、三义殿、陈列楼等仿古建筑,占地面积4700多平方米。

仪门正对着老南门城门。门前有一对高大的石狮,其造型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大门两边的立柱上书有一幅对联,上联为;号帝封王又列至尊称武圣;下联为:观今鉴古只缘大意失荆州。这其中所云“大意失荆州”的典故,会使人们想到关羽这个不同凡响的历史人物,不仅由此从另一个侧面提升了很高的知名度,而且还与荆州这座不同寻常的历史名城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穿过仪门,是个低平而铺着砖石的场院。院内有疏枝密叶的树木和苍翠欲滴的绿竹,其间摆放着许多盆景,有的虬干曲枝,盘旋扭曲;有的枝叶蔓披,亭亭如盖,真乃千姿百态,令人称赏。东西两块高大的石碑,均立于硕大的石龟背上。东侧的一块为明朝的镌石,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上面所刻的文字已不易辨认。西侧一块的正面刻着重建关帝庙(关公馆)的碑文,背面刻有竹叶诗。其诗云:“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悠久不凋零。”观其整个场院的布局,倒像一方雅致、幽静的园林。

朝前拾级而上,便是雄伟嵬然的正殿了。门前有一个很大的长形香炉,里面插着善男信女敬上的一柱柱粗香,整天青烟袅袅,弥漫上空,增添了几分庄严、肃穆的气氛。殿内中央供有关公夜读《春秋》的塑像,左右两旁侍立的塑像是关平和周仓。此尊关公坐姿的塑像,前额饱满,脸孔修长,蚕眉枣目,美髯垂胸,从头到脚高达4米,显示出威武英姿、大义凛然之态。其塑像由玻璃钢塑造,在全世界所有的关庙中,这是惟一的一座关公夜读《春秋》的塑像,谓之荆州关帝庙的独到之处,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香客和游人前来瞻仰。塑像后的屏风上,书有关公的生平简介。大殿两侧的内壁上,配有绘制的关公镇守荆州、拜将入川、水淹七军、刮骨疗毒、单刀赴会等故事图。再加之前后大门上方所悬挂的金匾上,有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同治皇帝分别题赐的“乾坤正气”、“泽安南记”、“威震华夏”等字样,让人在追思关公功绩的同时,会更深理解殿后立柱上那副对联的含意:日淬青龙夜观青史坐镇荆州声威已震铜台瓦;不惭赤子无愧赤心匡扶汉室韬略还褒鼎足功。

走出正殿的后门,一眼可见通往三义殿的甬道中央,耸立着一尊高大且精致的关公石像。观其左手捋须、右手提着青龙偃月刀、昂首注目挺立着的形态,就会想到关公当年那种正义凛然、万死不辞的气慨,是何等的英雄!这尊关公石像不同一般,因为在全国崇祀关公的关庙,仅有四处最为特别,也最为著名:一是山西运城解州的关帝祖庙,系关公的故乡;二是洛阳的关林,为关公头颅的埋葬地;三是当阳的关陵,乃关公安葬身体之地;四是荆州的关帝庙,关公在此镇守达19年之久,是他一生中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虽然民间有一说法:关公是“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在山西”,但关公生前魂牵梦萦的地方还是荆州。故此,由美国宝芝林集团董事长雷震寰先生出资,给荆州关帝庙捐赠了这尊关公圣像。此像的原料取自山西关帝祖庙、洛阳关林、当阳关陵三地的灵灰、灵土合塑,其寓意为关公身、首、魂合一,并用上等的石材精心雕刻而成。仅此而言,这是荆州关帝庙所独有的景观。

在关公石像的两边,是两株幸存的古银杏。相传此树是明洪武年间建庙之初种植的,距今已有600多年,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右边的雄树仍枝干挺拔,扶疏叠翠;左边的雌树因历史原因遭到破坏,已枯槁苍老,满身沧桑。然而,它们身姿巍峨,仿佛两位神人立于天地之间,目击了关帝庙兴旺衰败的一幕。古银杏的右边是陈列楼,里面有关公的青龙偃月刀、赤兔马及马槽等仿制陈列品。其后是安逸恬静的三义殿。尽管里面所供刘备、关公、张飞的塑像造型是正襟危坐,不见其跃马横刀、征战沙场的英姿,但他们那种起于草莽之间,终于庙堂之上的生死与共情义,仍然让许多人怦然心动。

关帝庙为三国时期关公镇守荆州的官邸之地,关公又在这里创造了一生之中最辉煌的业绩,故有关他的传记特别多,并不断在民间流传、加工、改造,而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集大成之作,把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美德集中体现在关公身上。再加之儒学文化对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的影响,三教合一的思想又集中地体现在关公的传说、信仰之中,于是,就形成了独特的关公文化。

关公本是三国时代蜀汉的一位武将。陈寿《三国志》称其“雄壮威猛”,为“万人之敌”,其性格“刚而自矜”,可见是一位武艺超群、性情刚烈孤傲的将军形象。然而,他能成为英雄以至神祗,被人们加以崇拜,因有其“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誓言和“复兴汉室”的忠诚;有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义气;有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有其愈挫愈勇,知难而进的毅力。也就是说,他忠于皇室,义于朋友,言合经义,武能立功,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几乎兼备了中国封建社会士大夫的忠孝节义廉耻等伦理品德,也符合封建帝王对臣下的要求和规范。同时,关羽的义脱离了庸俗和市侩的气息,抵制荣华富贵的引诱,符合封建社会自然经济中小生产者的心理,是下层人民所向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那英气逼人的勇武,更被想象为能救助弱小、惩治邪恶的神力。为此,封建皇帝一再褒扬他的忠义,树为文臣武将的楷模。相传宋徽宗崇宁二年,因盐池是宋的经济命脉之一,第30代天师张继先用符召请关公杀死解州盐池的妖怪。宋徽宗便封关公为忠惠公和崇宁真君,这是关公受封之始。宋徽宗大观年间,出于当时抗金保宋形势的考虑,又追封关公为武安王、庙号义勇。明初祀关公为壮缪公,后又封关公为“协天扩国忠义帝”。明万历四十二年,封关公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清世祖、高宗、仁宗、宣宗都先后给关公追封,最后的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宣德关圣大帝”,其封号之隆、其神威之盛,真乃无以复加。随着佛教的中国化和道教对儒学的认同,关公也被引入佛教、道教的殿堂。佛教把关公列为伽蓝神之一,在常见的十八罗汉旁塑他的像供奉。道教则把关公封为“关帝圣君”,让善男信女加以虔诚祭拜。而民间也不例外,把关公视为武神、财神、保护神,城乡许多家庭,乃至行业团体,都崇祀膜拜这位神灵。由此不难看出,在上至皇帝、下至民间、兼及三教的共同推崇和不断塑造下,使关公的地位越来越显赫,出现了“今且南岭极表、北极寒垣,凡儿童妇女,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赵翼《陔余丛考》)的盛况。

英雄神祗化是古代造神运动中的一种普遍性的趋势。在关公由人到神的过程中,不管历代皇帝对其追封是何用心,但关公来自民间,又有侠肝义胆,是有其浑厚的群众基础的。特别是他那忠义的化身和道德的楷模,汇集了广大民众的审美理想和人生价值观念,为人们加以信仰和崇拜,是一种心理补偿的需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故此,关公文化作为中国三国文化的一部分,不只是其中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关公一生的忠义铸就了关公文化的核心,也构成了华夏民族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这种文化因素和中外各阶层人士心理共需,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泰国、新加坡、日本等国的华人,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和全国各地崇拜关公的人纷至沓来,在荆州的关帝庙顶礼膜拜。2003年10月12日,关帝庙举行秋祭大典,来自美国纽约和香港、台湾等地关帝庙的代表,以及关氏宗亲的代表等千余人参加了祭祀,像这样的盛会在关帝庙已举办了多次。每次都有海内外的华人踊跃参加。这种超国籍、超民族、超时代、超汉文化圈的价值趋同现象,体现出关公文化的魅力所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今天,我们研究关公文化,是为了保护和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用关公的忠义来提高人们明理守信、诚实为本的思想,以培养和造就时代的有用之人、忠义之士,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我们的时代精神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关帝庙关公塑像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关公面前耍大刀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福建东山关帝庙
关公工艺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礁堡·塑像
运城解州关帝庙牌坊掠影
论《三国演义》与关公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