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发现直径45厘米的“袖珍”先周陶窑

2005-04-29 00:44杨西民
旅游纵览 2005年3期
关键词:灰坑凤翔县考古

杨西民

岁初,凤翔县传来令考古工作者激动的发现:周公庙以西第一座先周时期的灰坑、先周时期最小的陶窑先后在玉祥遗址面世,为研究商周时期关中西部不同文化在宝鸡地区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考古资料。

凤翔县玉祥遗址位于凤翔县横水镇玉祥村,其北面与田家庄镇劝读村遗址连成一片,同属于龙山、先周、西周三个时代的文化遗存。一个月前,为寻找西周都城遗址,周公庙遗址考古队根据《水经注》记载在玉祥村做田野考古调查,在一村民取土的土崖上,无意中发现一处埋有陶片的先周时期的灰坑。2004年12月30日,考古工作者清理灰坑时发现灰坑东面有一座晚于灰坑的小型陶窑。

记者赶到现场时,凤翔县博物馆副馆长景宏伟一边用尺子丈量着陶窑的大小,一边对记者说,从清理现场看,明显是灰坑打破了陶窑,也就是说,陶窑形成在先,灰坑形成在后。这个发现之所以令考古专家激动,首先是陶窑形制好,结构比较完整,有火塘、窑床、窑室和烟道,是比较典型的商周时期的陶窑。其次是这座陶窑直径只有45厘米,只能烧制一、二件小型陶器。火塘宽度也仅为34厘米,高23厘米,堪称先周时期最小的陶窑。再次是灰坑文化内涵丰富,灰坑是古人倒生活垃圾的地方。考古人员介绍说,玉祥村的这处灰坑是周公庙以西发现的第一座先周时期的灰坑。在这座灰坑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有代表姜戎文化的高领带足鬲、有代表先周文化的连档鬲、还有代表当地土著文化的横绳纹鬲。这几种文化因素共存现象,在商周考古中还是首次发现。考古专家评价说,该灰坑的意义是把几种不同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联系在了一起,为我们研究商周时期关中西部各文化编年以及不同文化在宝鸡地区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考古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记者采访时,玉祥村一位村民拿出了一件龙山时期的单耳陶壶,捐献给了县博物馆。这位村民说,这件陶壶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玉祥遗址内发现的。

猜你喜欢
灰坑凤翔县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模式探析
比清理遗迹更令人头疼的是……
挖了那么多坑,该清理坑里的遗迹啦!
后农家书屋时代怎样提升服务效能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西岔文化相关问题探讨
大型环保公益宣传晚会在凤翔县西区体育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