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安澜兴荆州

2005-04-29 00:44焦启懋
决策与信息 2005年3期
关键词:分洪荆江沙市

焦启懋

朋友,你知道荆州,了解荆州,到过荆州吗?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也许,你从刘备借荆州、关公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中,神游过荆州;“活力28,沙市日化”,也许,你通过这句响遍中华的广告语,知道荆州是生产活力28洗衣粉、荆江牌热水瓶、鸳鸯牌床单等名牌产品的轻纺工业城市;“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也许,《洪湖水浪打浪》的美妙歌声,还让你了解了荆州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商品鱼基地。

是的,荆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着浪漫高雅的楚文化、慷慨激越的三国文化、吉祥丰收的凤文化,更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水文化。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防洪大堤荆江大堤,有亚洲最大的拦洪土坝水水库大坝,有新中国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有铭记九八抗洪史诗的丰碑

荆州九八抗洪纪念亭,还有息壤、宝塔、铁牛等众多古代镇水遗迹。荆州水文化已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具特色的靓丽风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在层林尽染、漫山红遍的季节,我沿着唐代大诗人李白当年游历的路线,从“刘备托孤”的白帝城出发,穿峡江、走荆江,然后在沙市港上岸,浏览了荆州的水文化。

荆江是长江中游的一段。它上起湖北枝城,下止湖南城陵矶,全长337公里。在荆江游览,再也看不到上游的那种急流险滩和绝壁峡谷了,呈现在眼前的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观。如果坐飞机从空中鸟瞰,荆江就像一条黄色的飘带,舒展在辽阔的江汉平原上。

荆江自古以来就是一条放荡不羁、水患频繁的险江。据史料记载,仅是从明朝初年到民国时期,就曾破堤泛滥91次,平均6年一次。历史上最近也是最惨的一次洪灾,发生在1935年7月,江汉平原有10个县市大地陆沉、哀鸿处处。据当时的新闻报道《荆沙水灾写真》记述:荆沙被水围困,形如岛屿!淹毙者几达三分之二,其幸免者或攀树巅,或骑屋顶,或站高埠,均鹄立水中延颈待食,不死于水者,具悉死于饥,竟见有剖人而食者。其状之惨,目不忍睹,被称为千古奇灾。

荆江最大的险因,是上游来洪量大,河道安全泄量小,在大水年份,有4~5万个超负荷流量不能安全通过。而这5万个超负荷流量,又总是以洪峰形式咆哮而至,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危及堤防安全。

为了分流超负荷流量,确保荆江大堤安全渡汛。1950年10月国庆一周年期间,中央政府在财政匮乏、百业待兴的困难情况下,批准了中南军政委员会制订的荆江分洪工程设计方案,决定兴建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1952年清明节那天,工程开工之时,时任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专程来荆州赠送毛主席和周总理为荆江分洪工程的题词。毛主席的题词是:“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周总理的题词是:“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

荆江分洪区位于荆江南岸、虎渡河东岸的公安县境内,总面积921平方公里。在蓄洪水位42米时,有效蓄洪量为54亿立方米。荆江分洪工程从1952年4月5日开工至6月20日竣工,仅用75天,共完成土石方近1000万立方米,总投资7,150亿元(旧币)。工期之短、效率之高,称得上是世界水利之最。上个世纪80年代,联合国水利考察团来这里考察后,赞叹不已地说:“荆江分洪工程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杰作”。1986年,日本《世界之最》摄制组专程来荆州拍摄了荆江分洪工程专辑。

1954年7月,荆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荆江大堤随时都有溃决的危险,在这危急关头,中央下令启用荆江分洪工程,分别于7月22日、7月29日、8月1日3次开闸分洪,把沙市的洪水位下降了一米,保住了荆江大堤,从而取得了荆江抗洪的胜利。

为纪念荆江分洪工程在战胜1954年特大洪水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世世代代铭记党和政府的恩情,荆州人民在沙市堤段上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纪念亭”。纪念亭由两座六角亭和一座塔式纪念碑组成。两亭内各竖一块石碑,碑上镌刻着908名荆江分洪工程劳动模范名单。纪念碑高13米,碑的南北两面,分别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题词,东西两侧,一面是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子恢撰写的七言韵文题词,一面是荆江分洪工程总指挥唐天际和总政委李先念撰写的碑文。塔座是大理石人物浮雕,形态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的施工情景。

在荆州市河道管理局“老堤防”的引导下,我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举世闻名的荆江大堤。

荆江大堤上起荆州区马山镇枣林岗,下止监利县城南,全长182.35公里。其保护范围,泛指荆江以北、汉江以南、东至武汉、西抵沮漳河的广大平原地区,面积达13800平方公里。

在荆州区万城堤段的堆金台有一处名胜古迹,即由荆州知府倪文蔚于清光绪五年(公年1879年)立的一块大石碑,碑名为“荆州万城堤铭”。铭文四言八句共32个字,“维荆有堤,自桓宣武。盘折蜿蜒,二百里许。培厚增高,绸缪桑土。障川东之,永固吾圄。”反映了饱受洪患之苦的荆州人民祈求安澜的美好愿望。

然而在古代,由于治水技术落后,险情得不到治理,历代官吏便祈求神灵保佑,先后在堆金台至拖茅埠的堤段上修建了34座祠堂庙宇,在沙市修建了1座宝塔,并分3次铸造了11尊铁牛置于险段,藉以镇水。然而大水冲走龙王庙的事经常发生。现在,堤上已经没有一座祠堂庙宇存在,沙市宝塔也被江泥淤陷了两层,镇江铁牛也仅存郝穴和李埠的两尊了。由于郝穴铁牛和沙市宝塔位于险段且保存完好,如今成为荆州水文化的重要景点,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江泽民、乔石、李鹏、李瑞环、朱镕基、温家宝和国际友人都先后来这里参观、查险,指导荆江治理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98年抗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了确保荆江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荆州的发展,投入数十亿元巨资,先后加固了荆江大堤、南线大堤、松滋江堤和监利、洪湖长江干堤,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洪湖分蓄湖工程,建成了能抗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的防洪体系。进入21世纪后,新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和清江隔河岩水利工程将会发挥巨大的拦洪、错峰和削峰效应,由此可以断言,荆州的水患必将随着东逝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了。

在“老堤防”的陪同下,我在荆江大堤上走了好久,好远,还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观赏了这道新加固的堤防。从堤脚下看荆江和荆堤,游人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万里长城。巍巍荆堤由护坡、防浪林、堤身和防风林多道屏障组成,“水上长城”、“泽国屏障”等感受油然而生。站在堤顶上看荆江和荆堤,那荆江就像一条盘游的巨龙,而荆堤就像一条长缨,恰如长缨缚龙。民国初期,第一任荆江堤工局总理徐国彬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长堤一线似垂虹,百万生灵保障中。咫尺不坚千里壑,全凭人力挽天工。”把荆堤比作彩虹,使荆堤充满了诗情画意,真是绝妙之极啊!徐国彬诗情画意的想象,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荆州人民55年的奋斗,终于变成了现实!

盛世得安澜,水患变水利。今天的荆州,已成为水资源大市,源源不断的长江水成了这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而在一些地方,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前一任荆州市市长、现任湖北省政府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的李春明感慨地说:过去,外商谈“洪”色变,荆州因此丧失了许多发展机遇。今天,丰富的水资源成了外商投资兴业的首选,荆州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据荆州市招商局统计,截止2004年8月荆州近两年招商签约的项目达412个,计划总投资75亿元。水患变水利后,荆州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借荆州的风水宝地投资兴业的外商会越来越多。

有水则兴。进入21世纪以来,荆州凭借荆江黄金水道,大兴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走农业强市、工业兴市的发展之路。在“江北五闸”之一的观音寺闸,我看到江水泛着银光流向丰收的田野,荆州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正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在沙市盐卡新港,我欣喜地看到,荆沙地方铁路已延伸到了码头,形成水陆联运的现代化新港。据了解,在下个五年计划期间,还将建设一批深水良港,以促进水上运输业的发展,荆江将会重现百舸争流、千轮竞发的繁忙景象。在荆州开发区,高新科技园正在兴建之中;在荆州城南开发区,以长江大学为主体的大学城已初具规模;在江南新区,已有30多家外企落户。

盛世安澜兴荆州,明天的荆州更美好!

猜你喜欢
分洪荆江沙市
韩江分洪方案研究
庆祝建党100周年
党的100年
无人机告白
频率曲线在荆江三口输沙量计算中的应用
兰沟洼蓄滞洪区分洪口门合理宽度分析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完工长江航运“瓶颈”初步打通
大名滞洪区分洪口门位置的确定
北关分洪枢纽液压启闭系统控制维护保养浅谈
荆江三口水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