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的“共产”试验

2005-04-29 00:44
党员文摘 2005年4期
关键词:牛根生欧文蒙牛

边 杰

2005年伊始,在呼和浩特市郊区的一栋有1000多平方米的气派的别墅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纷纷前来探访,这间别墅的主人为什么要做出那么“前无古人”的举动。

别墅的主人叫牛根生,现年49岁、气色红润、身体不错的他有着“亿万富翁”的名号,他创立的“蒙牛”品牌全国知名,一年有数十亿元的销售收入,其公司也在香港成功上市。然而,2004年底,牛根生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捐出他在蒙牛的股份。

“散财”

2003年12月底的一天,牛根生在和一干人讨论完蒙牛上市的事情后,突然把律师叫到一边,告诉律师自己要把蒙牛的股份捐献出来,原则是“不能继承,下代人不能享用”,让律师去做一个方案出来。律师听后非常激动,说:“这哪能,怎么能做这种事情?是在开玩笑吧?”

牛根生的妻子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和律师一样感到不可理解:“当时挺震惊的。以前穷,什么也没有,好不容易到现在了,却什么都不给孩子留,全捐出来了。”

这个消息也很快在牛根生的周围扩散开来……

“我有一个特点,过去我作出什么决定,虽然大家当时不理解,但后来证明是正确的。所谓生带不来死带不走,这我看得很清楚。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任何人都少不了这一步。你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这些伟大的人物,都是支配过几万亿、几十万亿财富的,但是这些人去世的时候一分钱也没拿走。”牛根生向那些不理解自己动机的人解释。

最不好做的是家人的工作,一般人在情理上都一下子难以接受。牛根生跟妻子讲,不能留给子女太多财富,那会“坏了他们”,“我活着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我离开了人世,他生活有问题了,是他自己的事情”。最终,家人都同意放弃股份的继承,一家人分别在法律文书上签了字,同意捐献出牛根生持有的全部蒙牛股份,成立“老牛基金会”。

牛根生对“老牛基金会”的安排是:第一步,在他有生之年,其在蒙牛的股权分红的51%放入基金会,49%留作家庭生活所需,至于他在蒙牛持有的近10%的股份,谁接任董事长,就转交给谁;第二步,在他天年之后,其所拥有的蒙牛股份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家人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2004年12月,“老牛基金会”在呼和浩特注册。成员除牛根生之外,还有政府官员、蒙牛中层领导等共60多人。目前主要资金是牛根生2003年股红的51%,大概有300多万元人民币。

对于牛根生这种“散财”行为,人们试图从他以前的行为中找到答案,这其中流传比较广的故事有:在伊利任职期间,公司给钱让他买一部好车,但他却买了五辆,让部下一人一辆;他还多次把自己的年薪分给部下,他曾将自己的108万元年薪分给了大家,而他在蒙牛的分红也大部分用作奖励员工和经销商;2002年初,蒙牛很多上层领导都坐上了“奔驰”车,而牛根生却只坐“奥迪”;地方政府以贡献突出的名义奖给他一辆100多万元的“凌志”车,他马上转手送给了副董事长……

牛根生也愿意提到自己的这些“散财”故事。他说自己坚守“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哲学:“舍得,舍得,舍了就有得。如果你有一个亿放在家里,迟早会被人偷,但如果放在朋友家里,一人一块钱,根本丢不了。”1999年他从伊利出来创业时,在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的情况下,“没有过去的散财,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聚集到三四百名有15年以上经验的乳业专门人才,取得现在的成绩。”牛根生据此来印证自己“散财”的善报。

“共产”理想

中国经济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成就了很多人,牛根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传奇。牛根生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被卖到了一户牛姓人家,当2004年6月蒙牛乳业在香港上市的时候,牛根生身价1.35亿美元,《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把他排在第107位。不过,牛根生说那是“纸上财富”,因为股票目前并不能套现,而且股价也随时在变化中。

牛根生目前的收入除了每年五六十万元的年薪外,还有四五百万元的分红。牛根生一家现在住的别墅是贷款买的,实际上也是作为摩根等股东的会所,召开股东大会的时候,这里就成了客房。

这位“亿万富翁”对自己生活的要求很低。牛根生吃饭很简单,常常是面条、馒头凑合了事,晚上常打打乒乓球,冬日的早上,则在小区内的河里滑一会儿冰。

牛根生生活的种种细节似乎向外人表明,这是一个对物质要求不高的人。不过,即使牛根生这般,也饱受“仇富”舆论的压力。除此之外,就像大多数名声在外的富人一样,牛根生也有财富安全的压力。

“我既做过穷人,也当过六个月的纸上富翁,我感觉还不如回到穷人。这两天我发现老婆孩子都比以前快乐,同学、朋友之间交往也真实了。以前老感觉和别人的交往都是虚假的。家庭成员再也不用承担纸上富翁的压力了,如果有人绑架,知道现在我没有钱,也就没有绑架的价值了。”牛根生坦言无钱一身轻的快乐。

但“散财”不仅仅是为此,“老牛基金会”寄托着牛根生更大的梦想。他说自己的捐赠是一种“共产主义”,“共产是我的理想,跟大家分享成绩、成果和收益的时候是最快乐的。这样也可以让企业活得更长,一百年后大家还能想起我老牛——蒙牛的创始人”。

牛根生的设计是,把“老牛基金会”所积累的基金用于奖励对蒙牛发展有贡献的人员,同时也作为未来董事长的一个支配权,牛根生希望基金会能成为蒙牛成为百年老店的一个助力剂。在牛根生百年之后,“老牛基金会”将自动更名为“牛根生基金会”。

出于社会舆论、财富安全和企业的长久之道等诸因素考虑,牛根生作出了“共产”的安排——这其中隐藏着一个商人的近忧远虑。

这情形让人想起180多年前的一个英国人罗伯特·欧文,他当时的身份和牛根生一样,是一家2000多人的大纱厂的股东兼总经理。欧文企图发现一种方法,既有利于工人又有利于企业主,他采取了缩短工时、提高工资、改善住宿条件等办法,果然有效,工人的福利改善了,股东也获得了更高的回报。当然,欧文的理想并不在一个企业身上,他梦想着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1825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新哈姆尼买下三万英亩土地,建设起“共产主义公社”。接着他又在纽约州、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纳州其他地方,建立了18个公社。但在当时的社会压力下,三年后,罗伯特·欧文的共产理想彻底破灭了。

和欧文一样的是,牛根生也为员工修建了漂亮的小区,员工的待遇和股东的回报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欧文不一样的是,牛根生“共产”的目的并不是想改造一个社会,只是希望建立一种能使自己的名字和一个品牌不朽的制度。但对于这家只有六年历史的企业来说,未来要面临市场变化、人才更替、政策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牛根生的“共产”试验能实现吗?

(摘自《中国企业家》 本刊有删节 摄影:史小兵)

猜你喜欢
牛根生欧文蒙牛
记得抬头看看
蒙牛和娃哈哈大战新零售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大器早成
变脸 凯里·欧文
牛根生复出
孙伊萍,新蒙牛的“空降”总裁
蒙牛获中国乳协四项大奖表彰
伊利:陈年旧事
伊利:陈年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