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压力型考核体制

2005-04-29 21:28:41朱旭东
唯实 2005年4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乡镇群体

吴 苒 朱旭东

近日,记者走访了苏北、苏中及苏南的一些县区、乡镇,发现当前影响基层稳定的因素错综复杂,不仅有各地普遍存在的因农村征地和城市拆迁带来的动荡,还有诸如各种特殊群体利益的平衡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宗教势力和各种邪教组织快速发展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基层政府维护稳定工作越来越艰巨,而现有的压力型考核体制也有待完善。

四大因素影响基层稳定

一、农村征地和城市拆迁问题短期内难以消化

毫无疑问,农村土地征用和城市拆迁已成为当前影响基层稳定最突出的问题,尽管走访的有关县市乡镇都不愿意具体点明具体事件,但都承认这一现实。事实上,今年以来各地大量的信访者中,反映的问题也多集中在这两个方面,个中缘由,让一些基层官员感叹不已。

江都市花荡镇2002年引进山东一公司兴建了近900亩地的牡丹园,其中占用农民承包土地650亩。按照2002年土地流转时的物价,当年农民亩平均种粮纯收入只有143元,出租给牡丹园后,当年可获得180元/亩,并逐年递增,应该说,群众当时是满意的。但今年粮价上涨、农民负担减轻和政策性种粮补贴到位,当地农民纷纷要求收回土地、重新种粮,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即使在宜兴,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宜兴市宜城镇党委副书记周亚定说,就土地权属问题,前些年很多农民不愿意种地,因为种地不赚钱,很多农民就把土地租给别人种了,自己闲散在家或外出打工,当时也找到了他们认可的一个利益平衡点。现在很多农民却单方面想把土地收回来,这必然影响到承租方的利益,而且很多出租行为都是有合同条款限制的,纯粹满足农民的要求很不现实,这样势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个极端。对于这种矛盾,基层的确很难调解。

对于城市拆迁,各地的酸甜苦辣大同小异。一些基层官员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涉及到城市格局的重新规划,必然要拆迁,也必然影响到原来居住人对公共资源的独享以及重新安置问题。

一些基层的同志认为,目前城市拆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拆迁补偿价格和市场房价的差距。老百姓的意见:政府如果不搞拆迁,我住得相安无事;现在拆掉了,我没有足够的钱买房子,怎么办?政府应该提高补偿价格,让我买得起房子。

据了解,目前各地都提高了拆迁补偿的标准,但都没有达到市场房价的标准。有的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建设了安置小区,本着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对拆迁户实行货币拆迁或产权调换,拆迁户可以“二选一”,但众口难调,仍然有少部分人不接受。

二、特殊群体难以特殊对待

特殊群体错综复杂,各有各的特殊原因,是影响基层稳定的长期隐患,谁也说不清什么时候会爆发,很让基层政府头疼。

据了解,在苏北一些县区,特殊群体包括军转干、政转企、辞退民师、50年代小乡干部、离任村“三大员”、离退休老干部、50年代复员军人、乡镇站所改制精简人员、伤残军人、60年代精简下放人员,而在以宜兴为代表的苏南县份,又多了流动人口问题,如流浪乞讨人员、拾荒收旧人员等。

一些基层官员认为,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国家应该研究出台一个结论性的东西,明确哪些是应该解决的,哪些是能够解决的,哪些是不能解决的,给一个明确的说法。要不然他们还会上访,而且还不知道他们的最终要求是什么。这个群体的问题一解决,又引起其他群体的攀比,局势更加混乱。

三、历史遗留问题难以“一肩承担”

许多地方官员认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性的矛盾,必然有个暴露的过程,不一定属于哪一届政府的问题,因此,即使这些问题现在暴露出来,也不应该由地方政府“一肩承担”。

不仅如此,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尚无解决良策的时候,一些新政策又增添了新的变数,使部分历史遗留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如乡镇站所中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改革,各地经过努力,切断其财政供养的渠道,精简后也已经基本稳定了,今年上级又要求让原农业技术中心人员重新竞争上岗、考核,并拿出指标,由财政全额拨款。竞争上岗当然要通过考试,年轻人就占了先机,那些上了岁数的、曾经作出过贡献的人自然不服气。所以,这一做法目前实施的难度很大。同样,农业技术中心重新竞争上岗,又引起其他乡镇站所精简人员的攀比:为什么它能改我不能改?这样又引起新的不稳定。现在,乡镇国土所又被收归垂直管理,文件明确为全额财政拨款,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又引起国土所下岗、退休人员心理上的不平衡,最近也在频繁上访。

因此,基层干部建议上级政府在制定有关文件时,一定要从全局的、整体的角度考虑,不能仅仅站在某些部门的角度。否则,一个文件出台,引起连锁反应,令基层难以操作,执行会引发新的矛盾问题,不执行也有矛盾问题,让基层进退两难。

四、宗教势力和邪教组织的发展难以掌控

据记者了解,目前各种宗教势力和邪教组织正积极向农村渗透,而且基层政府难以掌握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邪教组织的发展,已成为影响基层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往往一个乡镇就有数百名邪教信徒,完全属于地下活动,夫妻相互间也不了解,多是夜间活动,甚至躲到玉米地里活动,很难掌握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信了“邪教”后,相信“世界末日”很快就会来临,什么都可以不管了,而信徒又多是家庭生活条件不好的中年妇女,思想比较简单,想寻求寄托,又有境外资金的支持。有关乡镇负责人认为,类似邪教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打击,发展开来,很多家庭都会散掉。

江都市双沟镇近年来因为全镇无一人参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但党委副书记季善宏也承认,在江都城区和双沟镇的周边乡镇,都有邪教活动的踪迹。“新形势下,各种邪教组织很庞大,而且越来越多。要完全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确非常困难。”

对于各种邪教组织,基层官员有一个共同的困惑——目前国家公开宣布的邪教只有法轮功.,公安部虽然内部定了12种邪教组织,但老百姓并不清楚,很不利于基层政府开展相应的工作。

压力型考核体制有待完善

一、压力型考核是相互矛盾的

维护稳定考核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减少信访量,但同时又明确要畅通信访渠道,不得剥夺群众上访的权利。很多基层官员认为,这种做法实际上就如同“既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一样,是相互矛盾的。

目前,为了尽量减少被上级政府通报批评的几率,各地除了做好日常维护稳定工作外,一些基层政府纷纷采取“盯访”的做法,一是希望尽量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更直接的目的则是减少信

访的曝光量。

随着各领域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由此带来的体制转轨、机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矛盾,干部和群众认识差异的矛盾,不同单位、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总是在不断涌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稳定因素在不断增加,又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配套的法律法规,各地的信访量只会上升,简单地以信访数量来考核一个地方稳定工作的好坏,有失公平。

据了解,很多县级市目前在省会城市和北京有关部委都有值班人员,有的还长期驻守,主要任务是“截访”,在上访群众还没能到达目的地前,劝阻回原籍。这一做法虽然引起有关部门的反感,认为侵犯了上访人的人身权利,但在这种压力型的考核机制下,各地“截访”队伍依然保留并在不断加强。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基层的很多不稳定因素,的确有不少是干部作风问题引起的,但一些干部作风的形成则是“压力型”考核造成的。这些干部并不想群众把他们描述成‘歪戴帽,到处杀猪扒粮的反面角色,但整个国家是一种压力型的考核体制,乡村干部也无计可施,而且很多任务都是行政命令。例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肯定是件好事,但很多农民的意识跟不上。乡村干部肯定是先做思想工作,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交钱。但上面又下任务,要必须达到相应的参保率,于是就会发生强行收钱,由此引起的不稳定,又能怪谁呢?

二、压力型考核助长“信访怪圈”

“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这几乎已经在信访群众中形成了一个共识。现在是官越大胆越小,所以一级压一级,压得下面很难办,只好花钱买平安,但这钱往往越花越坏事。江都市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当地存在一定数量的上访专业户,其中一个人因为拆迁问题已经上访了五六年,当地政府至今已在他身上花了不下50万元,仍然没能把他“摆平”,而且胃口是越来越大。对这一个案来说,花钱未必能买来平安。

信访群众知道干部“怕上”,因此,越是敏感时期,他们越会选择到上一级政府部门上访,基层干部的压力很大。为了减少被批评、通报的可能,一些基层政府把本不应该解决的、或者不应该立即解决的问题,委曲求全,花钱买平安。一些基层官员表示,由于基层政府的确好像按照“信访怪圈”规则办事,所以上访群众越来越迷信这一“怪圈”。

宜兴市政法委书记徐南江另有一种解释,他说,现在老百姓都知道基层干部“怕上”,认为上级政府重视了,以压力型的考核来考核下级干部,就能解决问题。其实这还是一种“以权治国”,而不是以法治国。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童星教授说,很多不稳定因素是通过“信访”反映出来的,他建议畅通信访渠道,并提倡真正意义的“信”访,或者“电话”访和“电子邮件”访,但有关部门对这些信访必须努力做到“有访必复”,最起码让上访者感觉到有人在关注他们反映的问题。久而久之,上访者就会逐渐放弃“人”访的模式,“信访怪圈”也就逐渐被打破了。

三、压力型考核务必加强上下级的信息沟通

早就有一种说法:“中央大晴天,省城变了脸,县城刮大风,乡镇把人淹”,言下之意,中央的政策到了下面就会被层层官员歪曲滥用,也表明老百姓对基层干部的极度不信任,基层干部无形中被推向了老百姓的对立面。还有些基层官员说,“好人”都给上面做了,下面只能做“难人”。往往一个政策下来,基层政府就要乱好一阵子。

一些基层官员认为,对上级政府来说,方方面面的不稳定因素牵涉到不同利益群体,一些问题的解决不要随意开政策口子,而要充分考虑的地区、部门的差异,不同群体的差异,要考虑到开政策口子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童星认为,所谓的政策口子,往往都是中央的条口部门在开,因为背后牵涉到部门利益,但这对于各级基层政府来说,往往都是灾难性的,这也是很多政策到基层无法执行的根源所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上下级的信息沟通,并且尽量减少维护部门利益的色彩,才能达到政令通畅、有令必行的效果。

江苏的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如果上下级部门有意识地加强了信息沟通,不仅有利于基层政府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反映真实情况,也便于上下协调,更好地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童星分析认为,目前基层维稳工作之所以难做,实则是原有的管理控制体系、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新形势的需求,也不适应新形势下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需要,必须要调整。调整的重点有两个:一、重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调整原有的控制体系,加以改革改善。二、调整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解决。不追求GDP,不以此来考核官员。他认为,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再怎么处理,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基层稳定的不稳定因素,并可能引发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责任编辑:黄杰]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乡镇群体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4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8:06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42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 09:42:08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当代陕西(2019年5期)2019-03-21 05:12:34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当代陕西(2019年5期)2019-03-21 05:12:10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