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拥军等
认识篇直面中风王拥军
中风又称脑卒中,现代医学称为急性脑血管意外。“中风”一词来源于中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由于中风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像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数变”“变化莫测”,古代医家类比而名为“中风”。
中风发病急骤,以突然间昏倒在地、不省人事,或突然间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特征。一旦发生中风,病情一般均较严重,会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害,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神经精神症状,致残率较高,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即使经过积极抢救而幸存者,也约有半数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意识障碍、感觉障碍、瘫痪、失语等。
中风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即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及混合性中风。
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发生在脑组织内的出血,称为脑出血。软脑膜血管出血,发生在脑的表面,血液主要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中风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包括脑血栓、脑栓塞等六大类)等。缺血的原因,可以是脑血管内血栓形成,阻滞了血供;也可以是血液内有栓子,在流动过程中把相应管径的血管塞住,造成局部缺血。前者我们称它为脑血栓形成,后者称为脑栓塞,两者都造成缺血性脑梗死。
中风的发病原因很多,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瘤,血管损伤,血管畸形,各种心脏病(如瓣膜病变、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血液疾病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血粘度异常等),代谢障碍(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颅内感染,脑外伤,药物过敏和一氧化碳中毒等。
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存在许多中风的诱发因素,约有 60%的中风病人可以查到诱因,如过分的情绪变化(狂喜、暴怒、忧愁、思虑、恐惧、惊吓、悲哀等)、劳累、紧张过度、暴饮暴食、气候的突然变化、严重腹泻、呕吐、服药不当(降压药使用不当使血压波动),等等。
特别提醒中风的先兆征象
中风的先兆征象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以下12种:①头晕,特别是突然发生的眩晕;②头痛,与平日不同的头痛,即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③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或一侧上下肢发麻;④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时发时停;⑤暂时的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⑥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摔跤或晕倒;⑦精神改变,,短暂的意识丧失,个性的突然改变和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⑧出现嗜睡状态,即整天昏昏欲睡;⑨突然出现一时性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一片黑蒙,甚至一时性突然失明;⑩恶心、呕吐或呃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耳鸣;(11)一侧或某一肢体不由自主地抽动;(12)鼻出血,特别是频繁性鼻出血。特别值得说明的是,上面这些先兆征象并无特异性,也就是说,还有很多其他疾病也可出现类似症状。因此在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千万不能大意。
预防篇防“风”子未然孙玉衡
“中风”亦称为急性脑血管意外,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幸存者750%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需长期护理。加重了社会、家庭及个人的负担,严重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所以,了解发生中风的危险因素,预防中风的发生非常重要。
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年龄。脑血管病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我国50岁以上的中风者占中风病人总数的 79.5%~86.1%。
2.性别。美国男女中风病人人数之比为1.33:1中国男女病人人数之比为1.5:1。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为一过性脑缺血,24小时内恢复。小中风后一个月内发生中风者占20%,一年内发生中风者占33%~500%。
4.中风史。有中风史者复发较常见,1年内复发者为10%左右,5年内复发者为20%左右。
5.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压越高,发生中风的概率越大。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的概率是血压正常者的7倍,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升高都使中风的危险加大,早期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6.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都是重要危险因素,心房纤颤者脑梗死发病率为21.9%。心力衰竭者脑梗死发病率为非心力衰竭者的9倍。
7.糖尿病。10%~ 30%的糖尿病病人会发生中风。糖尿病常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肥胖等危险因素混杂在一起,但已证实糖尿病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
8.血脂升高。血脂升高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使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面可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所以,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特别是在65岁以上发生脑梗死的特别多。
9.吸烟。中风病人中吸烟者人数为非吸烟者的3倍。吸烟量不断增加,血粘度升高并逐渐达到一定阈值,机体便处于危机之中,自动调节的能力下降,易导致中风的发生,故吸烟是中风独立的危险因素。
10.大量饮酒。多诱发出血性中风。估计发病率为5%-30%。
11.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估计发病率为1%~10%。
12.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情绪常处于紧张状态者中风发病率较高。
以上第4~12条为中风的可改变危险因素,第1~3条为不可改变危险因素。
如何预防中风?
预防中风关键在于控制中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以及避免中风的诱发因素。
脑缺血、脑梗死病人应采取二级预防措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拜阿司匹林或肠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1年中风相对危险性可降低 15%~40%。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者平时 (非脑血管病急性期)应将血.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而不是迅速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可以进行药物治疗,也可以进行非药物治疗,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避免精神紧张、防止疲劳过度、减轻体重、适当运动、多吃蔬菜、减少食盐等)来降低血压。
防治心脏疾病积极治疗心脏的疾病,如心房纤颤病人在医师指导下可进行抗凝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其他各类心脏病都须积极治疗。
戒烟吸烟可引起血粘度显著升高及血管壁损害。
降血脂治疗在医生的指導下进行降血脂治疗,同时改变不良饮食及生活方式。要适应低脂肪、低热量、低糖和中等量食盐的饮食方式并戒烟限酒。
控制情绪避免精神紧张,避免大喜大怒。有些情绪的刺激对健康者能承受,而对有中风倾向的人则会成为中风的诱发因素。所以,应保持乐观情绪,正确面对现实。
通过检查早期预防如通过眼底检查,看看眼底动脉是否硬化。也可通过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仪检查,直接测定脑动脉的血流速度及压力,可以在CT等仪器没有发现中风之前检测出脑血管的病理改变。
治疗篇中风康复期的家庭护理贺茂林
中风是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所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意识、运动、语言、智能及心理障碍等方面。康复期护理对中风的。预后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中风后的康复工作主要在社区医院和家庭中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中风病人的心理康复
中风病人除具有一般病人的心理变化外,还因为脑部受损部位、范围、程度等不同而产生较严重的:心理和情感障碍,多数病人有认为自己倒霉、怨恨甚至愠怒的心理,表现为忧愁、悲观、焦虑、易怒、失望、拒食甚至自杀。这些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病人治疗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影响康复治疗效果。因此,对病人的心理抬疗非常重要。
对中风病人的心理治疗,首先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应始终给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对病人进行安慰和支持,促进病人适应现实生活,维护病人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要让病人能尽量把内心的郁积情绪和紧张心情都倾吐出来,予以相应的疏导和解释,解除其心理负担。要建立新的、更有效的行为方式,矫正某些不良行为方式,建立正常的能适应社会的良好行为方式。
风病人的语言康复
语言障碍经康复训练多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的卒中患者发病5年还可有语言功能的恢复,甚至语言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语言的康复要充分利用尚保留的语言功能进行康复训练,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将说、视、听和动作结合起来训练,训练时要有耐心,先易后难。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语言障碍和语言康复训练方法。
a.运动性失语即不能说话,但对别人的言语可以理解。运动性失语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可从发音开始训练,然后学说常用的、最熟悉的单字,如“吃、喝、好、行”等。再依次学说双音字、短语、短旬和长句。可结合日常生活与患者进行交谈,并配合手势鼓励病人多说多练。
b.感觉性失语即不理解别人的语音,讲话虽流利,但内容不正常,别人很难听懂。感觉性失语先要教患者看训练者发音时的口唇动作,使其产生与声音的联系,并配以物、图、手势进行训练,逐步使患者达到理解,如给病人端上一杯水,说“喝水”,病人虽听不懂,但可以理解喝水,这样反复刺激,病人会较快恢复。
c.文字理解力和书写障碍常用的方法是教患者看物或看图识字,可用手指来指字复述进行朗读训练及文字理解力的训练。书写的康复训练可从写患者的姓名开始,逐渐至抄写词句和短文。
中风病人的运动功能康复
病人的运动功能恢复,要针对病人个体情况和所处不同时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要有系统,不能盲目,也不能过分劳累,要在病人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
在中风急性期生命特征稳定后就应开始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一般是脑梗死后3~5天,脑出血后7~14天。无论患者神志清楚还是昏迷,都应在卒中早期进行被动运动,应每2小时翻身1次,以防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并重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应注意保持各肢体位于功能位,如:踝关节保持直角位置;平卧时膝关节下垫圆枕呈屈膝150°姿势。患者应尽量减少仰卧位。可多选择在中风的一边侧卧,这样可使病人更注意患侧的肢体及增加触感。此时,背部可垫一个枕头,微倾向后;双脚间还可放置小枕头;患侧的肩膀应向前伸展,手肘伸直,膝部微曲。注意避免肩后撤、上肢屈曲、骨盆后倾、足下垂内翻等异常姿势。患肢如有水肿,还应予以适当垫高,以利静脉回流。被动运动的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幅度从大到小。患者也可用健侧帮助患肢进行被动运动,以避免健侧肢体功能退化。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液回流,对肢体功能恢复有帮助。当病情进一步平稳之后,患者可开始练习由卧到靠、由靠到坐、由坐到站、由站到走的阶梯式锻炼方法。理想的坐姿是双足能平放地面,膝及髋部成直角;坐椅不可太软,要有足够硬度以承托体重;最好有扶手,以承托上臂,如无扶手则可用枕头等替代。同时指导病人做一些日常生活动作,如穿衣、解扣、脱衣服、拨算珠、捡豆子、洗脸、刷牙、进餐、翻书等。训练应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家庭日常护理应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合并糖尿病时,还要对血糖、尿糖做好详细记录。中风病人应坚持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如出现头晕、头痛、言语不清、肢体乏力等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就诊。应保持病人房间清洁、干燥利通风。床单的清洁和透气尤其重要。每天早、晚及饭后应给病人用盐水清洗口腔。每周擦澡1~2次。每口清洗外阴1次。隔日洗脚 1次。要及时更换尿湿的衣服、床单、被褥。如病人需用导尿管帮助排尿,每次清理病人尿袋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导尿管要定期更换;不可将尿袋抬至高于病人卧位水平,以免尿液返流造成泌尿系感染。躁动不安的病人应安装床挡,必要时使用保护带,防止病人坠床、摔伤。便秘可诱发中风复发、心肌梗死和猝死。因此,便秘者应多饮水,多食水果(如香蕉)和蔬菜;要促使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看护者还可每天为病人从腹部的右向左沿结肠的走向按摩,当按到左下腹时应加强压力;必要时根据医嘱服用缓泻剂。中风患者饮食宜清淡,营养要丰富,进食不宜过饱,切忌暴饮暴食。进食时最好取坐位或半卧位,如有呛咳或吞咽障碍,不能勉强进食,以防误吸。疲劳有可能增加误吸的危险,进食前应注意休息。水、茶等稀薄液体最易导致误吸。由于用吸管饮水需较复杂的口腔肌肉功能,吞咽困难的患者不应使用吸管饮水。如果用杯子饮水,杯中的水应至少保留半杯;因为当杯中的水少于半杯时,患者需低头进行饮水,这个体位增加了误吸的危险。吞咽困难的患者一般应采用软食、糊状或冻状的粘稠食物,可将食物做成“中药丸”大小,并将食物置于舌根部以利于吞咽。为预防食管反流,进食后应保持坐立位0.5小时以上。不能吞咽者应给予鼻饲。每次鼻饲量200~350毫升,每日4~5次。鼻饲时,應加强病人所用餐具的清洁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