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有
中国联想集团公司并购IBM的PC业务部门即将完成整合过渡期,战略、人事、业务等方面将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IBM和联想集团在全球PC销售、服务和客户融资领域结成长期战略联盟。联想成为IBM首选的PC供应商,IBM成为联想首选的服务和客户融资提供商。这个历史性的出售,对IBM来说是经历十多年时间进行战略转型的里程碑式的转折。
在80年代,IBM是计算机领域里的领军型企业。但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IBM的销售收益率逐年下降,引起世人关注。在80年代出现另一个引人关注现象是为IBM提供配套服务的微软公司其营业额和利润却迅猛增长。两方面的差异使IBM很快意识到这个时代赚钱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IBM更为智慧的是认为只有硬件和软件还不够,更需要提供系统性产品,为企业和政府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当给用户提供既有硬件又有软件并将其总合成一种解决长远发展的系统集成时,用户最欢迎,也最赚大钱。IBM意识到自己的战略竞争力的发展方向,于是就下决心调整业务结构,将经营重心从硬件向软件和解决方案方向调整。1993年IBM宣布进军IT服务领域。以往IBM的软件部门从属于硬件部门。1995年,IBM公司建立独立的软件系统部门,投资35亿美元收购莲花发展公司。1996年,IBM公司买下Tivoli公司。IBM从那时起就逐步增强软件部门,并购软件公司,增强软件业务的竞争力。现在IBM 的软件销售已经超过微软。IBM前总裁郭士纳先生认为,IBM的发展,既不是软件公司,也不是硬件公司,而是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IBM战略调整重点是使IBM公司从电脑硬件系统的生产厂商转化成一家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客户服务为一体的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公司。
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IBM坚持在电子商务基础上随需应变的战略方针。IBM早就开始转变PC厂商的根基。从2002年,IBM先后投资90亿美元兼并30多家公司用以增强软件、IT服务等方面的业务。同一时期,又剥离了一些缺乏市场机会和规模效益的硬盘驱动、显示器等业务。从IBM的新建、并购、重组、剥离的发展轨迹来看,10年多以来,IBM一直在积极推动战略转型。2004年12月,IBM将PC业务出售给中国最大的PC提供商联想集团公司,标志着IBM为其由PC制造商到IT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又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放弃PC业务,对IBM来说是合理的也是成功的。从发展趋势看,以香港市场为基础进行分析,从2003年到2008年,PC市场年增长率为3.2%,非PC市场年增长率为 6.4%。在PC业务中,台式PC市场年增长率仅为0.9%。预计到2008年,台式PC的年增长率仅为0.7%。从趋势看,PC市场未来增长潜力非常有限。整个PC市场进入成熟期状态。就营利而言,IBM的盈利能力仅有1%是来自于PC,而相当大的盈利来自于新增业务。这些新增业务将来的发展对PC的依赖也很有限。 出售PC业务后,IBM余下的在硬件业务其贡献将在公司的收入中约占20%,80%左右的收入将来自于IT服务(大约48%)和软件(大约30%)。这个趋势预示着IBM的未来不是制造,不是硬件业务提供商,而将转变成一个致力于IT服务和软件业务的提供商。IBM在IT价值链上原有的战略位置使IBM处于被动的境地。在客户端/服务器的位置上受到英特尔的威胁,在价值链的上游软件的位置上受到微软的制约。服务器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与利润率下降使得这个领域不再具有吸引力。要顺应环境的变化并取得竞争优势,IBM必须进行战略转型,将自己从PC制造商过渡到IT服务提供商,在价值链上的位置也由服务器位置转移到IT服务的位置,跳出英特尔和微软的两面夹击,并退出激烈竞争并已进入成熟期的PC市场,赢得了战略竞争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