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整体股份制新闻机构震撼登场

2005-04-29 00:44杨驰原
传媒 2005年5期
关键词:传媒业报业

杨驰原

北青报的香港上市,为风起云涌的2004年划上了句号。2005年的第一个季度很快就过去了,第二个季度头半个月依然平淡,仿佛我们迎来的是一个没有故事的春天。

4月18日,中国传媒业的尖锋时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与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共同为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宣告了全国首家整体股份制新闻媒体的诞生。

我们正在谱写中国传媒业改革发展的交响,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诞生,与北青报的香港上市等,共同奏响了这曲交响的华彩乐章。

2005年4月18日——一个注定要记入中国传媒发展史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我国首家整体实行股份制的新闻媒体在北京横空出世。与2004年末北青传媒香港上市时各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相比,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诞生显然并没引起业界足够的关注,除《中国保险报》外,各主要报刊均发了个简短的消息了事,作为业界神经的新华网和人民网的传媒频道,也只是在“热点”中给予了简单关注,并马上作了更新,之后再看,已了无痕迹。也许这消息来得太突然、太革命化了,于是给业界造成了集体“愣神”。

保险业的一小步,传媒业的一大步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在揭牌仪式上说:“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中国行业报体制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一个新进展”。他的评价,明显带着作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的慎重。实际上,这次保险资本与传媒资本、民营资本的成功结合,应该说确实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也是我国传媒业改革的一个里程碑。

在保险业,成立一家股份公司,即使是注册资金上亿元,也实在是寻常事。中国保险报社的整体股份制改造,其影响和意义,对保险业来说是一小步,而对传媒业来说是着着实实的一大步,用“破冰之旅”和“首食蟹者”等,已很难概括其意义了。

行业报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用来指导和管理行业的机关报,与国外行业报有本质的不同。在新的改革形式下,与党报的政策眷顾、都市报的市场青睐相比,行业报的处境十分艰难。在这个并不算小的群体中,除《中国汽车报》、《电脑报》等少数报纸凭行业的火爆而火爆,还有一小部分可以自给自足之外,其他绝大部分都遇到了生存的严重挑战,日前全国记协主办的《中华新闻报》因资金问题被迫停刊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国保险报社整体改制后,一个亿的资金,钱多得有些不知怎么花,仅办《中国保险报》显然是绰绰有余的,必须开展多元化经营,才可以保证资金的充分使用和利润。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社会大量的资金想进入报业而找不到门;另一方面,行业报捧着金饭碗而生计维艰。中国保险报社整体改制,为社会资本,尤其是行业资本与行业报的结合,为行业报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不仅对我国行业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同时还是我国传媒业改革的一个巨大突破。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先后组建了报业、出版、发行、广电、电影等5类85家传媒集团,集团化发展是传媒业改革初期的基本特点。党的“十六大”以后,传媒业加快了改革的步伐。2003年6月35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推出,标志着新一轮传媒业改革的开始,采编与经营剥离、跨地区合作、跨媒体经营、上市融资等改革创新和突破亮点频现。但不用太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改革,都没有触及到传媒业、特别是传媒业里最敏感的报业的体制问题。北青传媒香港上市,虽然是一次不折不扣的“破冰之旅”,但也只是经营部分的单项突进。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开创了我国新闻媒体股份制、企业化之路。这一革命性创举,必将对我国传媒业改革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历史是由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构成的。中国保险报社的整体改制必将与北青香港上市作为两大标志性事件,载入中国传媒发展史。

机遇不能坐等

孙伟在总结北青的上市之路时说:“机遇能创造不能坐等”,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诞生,正印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2003年6月,中央推出35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有些单位,在被列为试点前,改革搞得有声有色,被列为试点后,反而瞻前顾后、裹足不前了。《中国保险报》创刊于1994年1月,是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公司主办的一份行业报,是一份以保险业为特色的全国性财经报纸,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重大信息披露权的指定媒体。该报发行量一直稳定在10万份左右,经济效益也不错,在行业报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他们并没有满足现状,在他们的争取和努力下,于2004年6月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报刊改革试点。他们大胆提出了报社整体实行股份制的设想,这设想实现的可能性,即使是在新机构揭牌的前一天向大家征求意见,我想绝大多数人仍然不会相信。这一传媒业奇迹的“导演”,就是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并出任新成立的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戴凤举。

戴凤举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高级经济师。曾任国家审计署金融司司长,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中国再保险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等职务。现任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兼任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可以说是我国金融、保险业专家和权威人士。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保险报的首任社长,丰富的金融、保险业经验和媒体工作经验,对中国保险报的深切情感,给了他整合资源、改造中国保险报的灵感和决心。

2004年1月9日,在中国保险报创刊10周年答谢会上,戴凤举提出对中国保险报社改制重组、组建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设想。一周后,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到中再集团调研,在听取了对中国保险报社改制重组设想的汇报后,当即表示赞同和支持。这无疑是对中再集团的莫大的支持和鼓舞,更坚定了他们改革的决心。2004年2月23日中再集团2004年工作会议将中国保险报股份制改造列为全年三大体改工作重点之一,并成立了“中国保险报股份制改造领导小组”。接下来,各项筹备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2004年3月底,中再集团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保监会呈报了中国保险报社股份制改革方案,很快得到批准,至此,筹备工作第一阶段结束。

筹备工作的第二阶段,是公司的设立和招募股份。股改小组经过对报刊市场的分析论证,制定了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公司的宗旨和理念,并会同北京友邦律师事物所,起草了《招股说明书》、《发起人协议》、《进一步约定》和《公司章程》。股改小组向潜在的投资者发送了《招股说明书》,经过多次商谈,最后确定4家投资者与中再集团共同作为发起人,这4家投资者是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北京畅想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人保控股公司。2004年11月8日召开了发起人大会,审议通过并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和《进一步约定》。2005年1月18日,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在整个筹建过程中,从最初的构想,到审批,到募股,到发起人大会的召开,前后用了刚好一年的时间,正是发起单位中再集团的处处积极主动,才将这一历史机遇牢牢地抓在了自己手中。新闻出版总署、中国保监会对此次改革给予了极大关心和热情支持,正如戴凤举总裁所言,没有这些关心和支持,要完成这样一个将保险业和传媒业有机结合起来的、无先例可循的工程是根本不可能的。

资本和体制的舞蹈

正如“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名字标明的,这是一家“报业”的现代股份制企业。在这个全新的新闻机构中,没有了“报社” ,也没有了“社长”,替代它们的是“公司”和 “总裁”。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新闻出版总署、中国保监会的指示,中国保险报社的股份制改造在筹备之初就确立了两大原则,一是确保党对媒体的领导,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确保国有投资主体控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公司按标准的现代股份制企业设立,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以其全部的法人资产依法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并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以其所持公司股份数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权结构:在国有投资主体控股的基础上,引进多元投资主体,吸收保险业、新闻出版业以及民营资本进入。

在研究了国内报业的资产平均状况、股份公司发展需要以及对公司的盈利预测后,公司的注册资本设定为1亿元人民币,为公司以后扩股进入资本流动市场奠定基础。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

组织结构:建立董事会和党委会的双重领导机制,以确保党对媒体的领导,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公司在市场化的运作过程中,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公司设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负责。董事名额由5家股东按所持股比分配,10%的股份出一个董事。

公司设党委会,成员由公司总裁、副总裁共4人组成,职责是确保党对媒体的领导,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公司最大股东中再保险(集团)公司总经理戴凤举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同时兼任公司党委书记。

在对中国保险报社原有资产的处置上,中再保险(集团)公司聘请了专业资产评估机构,对中国保险报社原有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负债及账外无形资产进行评估。评估确认的净资产以股份的形式,作为中再集团40%股比的一部分,投入新公司。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无形资产不能做投资实有资产,因此,中国保险报社原有无形资产无法折成股份,不记入新公司资产。

与我国已成立多年的诸多传媒集团相比,新公司从产权结构,到管理体制,法人主体,到内部机制,都十分明晰,确保了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竞争能力,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经营机制转换奠定了坚实基础。

幼苗可参天

在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剪彩仪式上,董事长兼总裁戴凤举表现出了少有的激动,他认为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株幼苗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表现出了作为新型传媒机构领军人的豪情壮志。

对一个全新的、无法类比的企业的展望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但从新公司的规划和举措中,我们还是看出了一些端倪。

在主体业务上,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把《中国保险报》由目前的周三刊改为工作日报,全面提高经营活力和竞争能力,抢占市场先机,努力在一两年内,把《中国保险报》办成中国一流的、立足保险业的综合财经大报,使其在加强保险宣传、传递保险信息、普及保险知识、为保险和被保险人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等方面,发挥独有的难以替代的作用。

在多元化经营上,公司将努力构建有权威的保险图书发行和出版机构,还将从事广告代理、网络媒体的制作与经营、音像节目的制作及发行,行业咨询及教育、培训,承办会展,向保险宣传和保险文化的各个领域进军,形成产业优势互补,逐步将保险报业公司打造成多元化的以保险为特色的现代财经传媒集团。

在人才引进上,公司筹备小组已于今年2月末公开招聘贤才,招聘人员包括采编系列和经营管理两大系列,有总编室负责人、采访部负责人、评论部负责人、编辑、记者、经营部门负责人、广告经理、通联部负责人等8个方面的岗位,经过面试和笔试,吸收了一批高水平人才,为公司发展事先做好了人才准备。

在资本运作上,公司将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核准的营业范围积极开展资本运作,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创立、收购、兼并、上市等各种资本运作手段,实现资本运用和利润的最大化。

再好的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必然遭遇到诸如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以预见,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保险业和传媒业的结合体,作为全国首家整体股份制新闻媒体,也必将遭遇来自市场和业界的巨大挑战。

但无论如何,顶风冒雨,它来了。

让我们呵护它!

让我们祝福它!

股东简介

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

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同意和中国保监会批准,于2003年成立的国有再保险集团公司,注册地点北京,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9亿元。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再保险部和1996年分设的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以及1999年成立的中国再保险公司。公司履行国家再保险公司职能,在中国再保险市场发挥着主渠道作用。

为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深化国有保险企业改革,中国再保险公司2003年进行了股份制、集团化改造,组建了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在坚持再保险主业的同时,公司涉足直接保险业务,进行多元化经营,控股设立了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及对所属中国保险报社、华泰保险经纪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工作,目前也已接近完成。此外,中再集团还参股保险职业学院。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个多元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再保险(金融)集团控股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是国家大型金融保险企业,总部设在北京。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1996年分设的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及1999年成立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下设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国寿投资管理公司以及保险职业学院、成都保险学校等多家公司和机构。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构成了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截止2003年底,寿险保费收入达到1620亿元,占寿险市场份额的54%,占我国保险业总保费收入的40%以上;公司总资产达到4500多亿元,占我国保险业总资产的50%;可运用资金超过4000亿元,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在《财富》杂志评选的2002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人寿位居290位,2003年又进一步跃升至241位,是我国金融企业的最高排名,也是我国内地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保险企业;在中国500强排名中,中国人寿高居第六位。所属寿险股份公司2003年12月在纽约、香港两地同步上市,成为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寿险公司和在境外两地同步上市的中国金融企业,并创下当年全球最大融资规模记录。

北京畅想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畅想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将其经营性业务与资产重组整合,联合北京海蓝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高教科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投资性企业集团。集团公司于2004年9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高等教育出版社持股比例为60%。

集团公司目前控股北京蓝色畅想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北京学林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畅想教育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京高教世达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传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将分为六大业务方阵,即教材出版业务;专业出版、普通出版与报刊业务;网络媒体与继续教育业务;发行与零售业务;印务与物流业务;金融投资业务。有条件的业务方阵可发展为专业化运作的企业集团。

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经国家公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注册在上海的大型民营投资公司,是目前上海市规模最大的民营投资公司之一。主要从事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及经营管理。是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分别持有两家公司10%的股份。

2002年3月,公司以32亿元取得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上海A8公路)30年收费经营权。此次交易是国内民营资本首次进入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存量领域,为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首开先河,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2002年7月,公司凭借实力及诚信获得中国公商银行100亿元中国授信额度,这是目前国内民营企业获得的单笔最大授信。

2002年9月公司出资组建嘉金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承担上海A5(嘉金高速)公路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嘉金高速公路全长65公里、招商投资额达51亿元。作为上海市十五重点工程,嘉金高速公路跨越嘉定、青浦、松江、金山四个区,是上海连通江苏、浙江两省的重要通道,是上海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里程最长、技术难度最高的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后公司享有25年收费经营权。

中国人保控股公司

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是1949年成立的、中国内地经营历史最悠久的保险企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变更而来的,注册资本155亿元人民币。2003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组改制为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并独家发起设立了中国内地最大的非寿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首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香港设立了中国人民保险(香港)有限公司。

中国人保控股公司采用国际通行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充分享有金融控股公司优势。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有四项主要职责:代表国家投资并持有上市公司和其他金融保险机构的股份;经营管理存续资产;经营国家授权或委托的政策性保险业务;经营管理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业务。

中国保险报股份制改造大事记

1、2004年1月9日,在中国保险报创刊10周年答谢会上,中再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戴凤举提出对中国保险报社改制重组、组建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设想。

2、2004年1月15日,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到中再集团调研,在听取了对中国保险报社改制重组设想的汇报后,当即表示赞同和支持。

3、2004年2月23日中再集团2004年工作会议将中国保险报股份制改造列为全年三大体改工作重点之一。

4、2004年2月,中再集团党委决定成立中国保险报股份制改造领导小组。

5、2004年3月底,中再集团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保监会呈报了中国保险报社股份制改革方案,很快得到批准。

6、2004年11月2日,国家工商管理局批复,正式核准企业名称为“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

7、2004年11月8日召开了发起人大会,审议通过并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和《进一步约定》。

8、2005年1月12日,中国保险报资产评估报告完成,核定资产评估值为519.05万元人民币。

9、2005年1月18日,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10、2005年4月18日,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开业揭牌。

猜你喜欢
传媒业报业
试论融合发展语境下文化传媒业的新路径
欧洲传媒系统面面观之瑞士传媒业图景下
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
移动互联网给传媒业服务业带来深刻变化 新时空 新业态 新互联
中国传媒业资本运作现状及趋势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报业集团如何布局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