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媒体:短信还是手机

2005-04-29 00:44成文胜
传媒 2005年5期
关键词:手机短信短信

成文胜

在“第五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过程中有这么两件具有标志性的事情:

2003年2月1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不到10分钟,国内几十万手机用户就已经通过手机短消息获知了这一重大新闻。

今年的2月24日,人民网、人大新闻网、政协新闻网共同推出国内首家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新闻网——“两会”无线新闻网,首次实现了手机报道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新闻的历史性突破。一时间各种报道称,手机无疑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传媒工具—— “第五媒体”。

我们在对“第五媒体”迅猛发展感到欣喜的同时,也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究竟谁是“第五媒体”,是手机短信,还是手机?

每个新事物的产生都会伴随着怀疑,然而也就是在这争争吵吵中,事物发展了,对它的认识也随之逐步清晰、成熟起来。所谓的“第五媒体”亦是如此,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什么是“第五媒体”?

所谓“第五媒体”,这是传播学者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一种可能出现的理想的新媒体的称谓。

那么究竟如何去定义呢?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说法。工程技术人员注重的是技术手段的应用:第五媒体是一种集网络和电视功能于一体,通过宽带流媒体技术,把各种文字、图像、音频信息变成‘一个个0和1进行数字化,然后传输给广大用户的崭新媒体。

媒介研究者着重强调的是媒介表现形式:第五媒体的主要应用方面是网络电视,新兴的流媒体技术是第五媒体实现的主要手段,而从区别以往的音频广播和视频广播入手,第五媒体又是一种新的数据广播形式。实际上它应该是对广播、电视、报纸、网络这四类媒体进行的“破坏性创造”后具有“立体”强大传播能力的新媒体。

未来的使用客户看重的是媒介实用功能,把“第五媒体”描述为“能像万维网那样个性化服务,像广播网那样没有共享冲突,像印刷书报那样存内容于家庭”。

某些商业咨询机构看到的是商业利用价值:“所谓‘第五媒体,就是指具有信息载体功能的商品或者最前沿的商业终端,它们在实现自身基本功能属性的过程中,由于和海量最终用户的直接接触,因而能够将特定信息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传播,进而达到一种类似,甚至超过普通媒体传播效果——无论是广告还是新闻——的状态。因此,当一种商品或者商业终端具备了这种特质时,我们就不妨称之为‘第五媒体。”

其实,由于是新生事物,关于“第五媒体”的定义,到目前应该说还不可能有严格科学的界定,概念尚比较模糊,以至于甚至出现了一些表述上的不一致,比如,有的文章标题是《手机短信,能否成为新媒体》,有的则为《手机,能成为第五媒体吗?》,有的文章开始头讲的是“手机”,后来就变成了“手机短信”。但至少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无论是手机还是手机短信,抑或是其他什么,“第五媒体”首先应该是一种媒体,必须具有作为一种媒介具有的普遍特性。

短信:“第五媒体”的一种介质

1992年,当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尔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当初这项由电信运营商为解决手机话费过高而推出的低廉文本信息的服务,这个看似非常小孩玩意的一个通讯交流的东西,竟会在多年后对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甚至对政治都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

不难看出,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相比,手机短信传播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它是即时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结合。与传统媒介的固有特征相比对,从信息的扩散过程看,短信的信息流动是一种双向的、有中介的信息流动。发送和接收者既可以是人际交流的参与者,也可以是由专业的传播机构的“点对众”的编辑和用户。从信息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来看,短信依赖书面语言(手写和印刷),也包括视觉要素,如图像和照片。从信息的接收方式来看,短信交流双方既可以如人际交流一样,同步地编码、释码、译码,也可以在接收信息后,自由地选择处理信息的时间和地点,不需要局限在特定的场所和时间。

也许当初一些人把短信视为继报纸、书籍、广播影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正是基于对手机短信具有这种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双重功效的一种认可吧。

但如果我们由此就将短信等同于手机媒体,显然是以偏概全了。应该加以澄清的一个概念是,短信并不能等同于媒体,正如纸张之于报纸、电视机之于电视传媒一样,短信只是手机媒体的一种介质,短信的各种表现形式只能算做是在手机媒体上开发出来的一种内容产品的不同形态,而相对于后来出现的其它技术形式如彩信、WAP等,短信传播只是手机媒体的一项基本功能、一种技术手段。

这一点,其实从短信产生的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的。一些人认为短信作为媒体所具有的便携性、移动性、即时性等特性,实质是因为短信有了手机这个载体,是手机而非短信具有了这些媒体特性。

此后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彩信、IVR、WAP等技术的应用,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的出现,无线新闻网站、手机新闻直播的登场,将手机作为大众传媒的多种功能和特性日益发掘出来。手机短信作为 “第五媒体”的角色受到了质疑。

手机:正在成为“第五媒体”

早在2000年,中国移动就推出了将GSM网络与Internet网络沟通融合在一起的WAP业务,为移动通信与因特网之间架起了一座应用平台。而这也被认为是打破短信媒体误区的一项关键性技术。

“第五媒体”浮出水面,短信功不可没,但随着技术手段的逐步提高,手机的多种功能被不断地发掘出来,它的内容产品也被不断地丰富起来。彩信、IVR、WAP等技术对于短信纯文本形式传输来说,无疑是一种前进和突破,它们为手机打开了短信以外的另一片媒体天空。

2004年7月18日,北京好易时空公司和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这张彩信报纸克服了短信容量小、格式单一的缺点,还可以实现用户和报人之间的互动。半年后,2005年1月10日,杭报集团和杭州移动宣布合作推出了一张彩信手机报纸。今年4月5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决定,联手启动国内首张省级手机报——浙江手机报。

2004年8月问世的《城外》还是部短信小说,手机用户得用3角每条的价格通过手机短信来阅读,而到了2004年11月15日,在上海和北京同时首发的《距离》已经号称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小说”,彩信每次能够发送的文字最多可以达到2万字。

各通信公司和广电机构联手展开的各种尝试把手机电视推到了受众关注的面前。2004年4月,中国联通在全国范围内推出“视讯新干线”移动流媒体业务,与国内12家电视频道达成协议,为视讯新干线提供内容,其中包括央视新闻台、央视4套、9套、凤凰资讯台、BBC等。12月初,天津联通开通基于CDMA手机的掌上电视(GOGOTV),利用CDMA移动通信网络,在手机上成功实现流畅清晰的视音频传输效果,轻松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津卫视及其他省市电视台近20套节目。

而继2005年1月1日上海移动与上海文广传媒集团联手推出手机电视业务试点后,2月6日,他们又一次试水新媒体,推出中国第一部“手机短剧”——《新年星事》,共10集,每集3分钟。此后更有北京乐视传媒投资300万,于4月27日开机拍摄中国首部用胶片制作的专门在手机上播放的电视连续剧《约定》。此前的去年12月23日在中国首映的周星驰新作《功夫》也曾现身手机,影迷通过手机这一终端看到了10个拆分的电影片段。先进的技术让人们抱着手机看电影成为了现实。

不断地与传统媒体对接,又不断地将之超越,在手机从一种通讯终端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信息终端的过程中,手机越来越媒体化了。

同其他四大媒体相比,手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携,尤其是手机已经显现出超越其他媒体的一些特性来。就像有学者专家指出的,就信息能够抵达受众的通道来说,没有比手机更迅捷的了。手机在打破制作周期、获取地点、公用信息利用等方面的限制的同时,更打破了信息采集者的限制,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一媒体的记者,这使得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全面和快捷;几乎遍布全球的GPRS网络设施,使手机网络比电脑网络的自由度更大,天然的互动特色无疑是媒体传播的巨大进步;能传输包含文字、图像和声音在内的多媒体信息,可以进行网络浏览、商务信息传送、文件共享/协同性工作、分派工作、企业电子邮件、internet邮件文件传送、静止图片传输、在线交谈等,当移动图像传输速度的技术障碍突破后,全媒体的手机更受欢迎。与昂贵的电视、计算机等电子媒介和投资虽小却传递繁琐的平面媒介相比,小型化设计的手机不仅携带方便,而且经济实用。

更重要的是,一个媒体种类的形成离不开受众基础,而手机的崛起恰恰就在于它庞大的用户数量。根据信产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04年,我国手机用户人数达到了3.34亿人,比2003年增长了6500万人。据预测,到2005年我国手机用户有望达到4.02亿,普及率达到30%以上。这意味着每三位中国人中就有一位拥有一部手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俨然已经构成大众传播所必需的大量的分散的受众。

事实上,作为一种新媒体,这些年来手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以广播为例,听众的短信已成为部分电台节目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003年起大部分的城市电台陆续设立了手机短信平台,发送手机短信的听众主要以短信竞猜、短信投票和短信交流等方式参与广播节目。2003年,针对美伊战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设了一档的特别直播节目《海湾零距离》。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短信引进了传统的广播新闻节目当中。“全国听众调查”的数据表明:《海湾零距离》开播之后不断刷新收听率的新高,总体收听率高达8.4%,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档节目中名列前茅,83.4%的一套听众收听过该节目。

而今年人民网开通的“两会”WAP网站是主流媒体首次利用无线互联网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实时报道,也是WAP业务真正运用于新闻传播活动。“两会”无线网站开通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访问人次超过300万,总页面访问量超过1500万,强国论坛总发帖量超过15万条,注册用户过10万。

中国手机娱乐第一门户——空中网今年对第7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进行了全程的“手机直播”。这也是国内第一次用手机进行大型传播活动的实时报道。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手机也已成为新闻采访的利器。多媒体信息服务(MMS)业务可以帮助记者们用手机自带的数码相机拍张照片,用手机录音器录制声音,再用手机书写功能写下几句说明,并把它通过无线网络发给值班的编辑——一则现场报道就这样完成了。CNN在2001年4月报道中美军机相撞时就已经使用类似的视像电话了。

有预言说,一旦步入3G时代,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将大放异彩。

“第五媒体”:路还有多远?

当然,手机距离一个真正的独立媒体还很远。它的媒体化目前还只是初现端倪,从方法到细节、从理论到实践都还在尝试阶段。对它的认识也不够成熟,把短信当作手机媒体就是一例。

关键的问题就在于,目前手机还定位于通讯行业,缺乏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应该有的原创内容、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等,它目前的有关媒体业务所有运作,包括新闻来源都是依附于传统媒体或者互联网,比如说现有的“手机报纸”大多是把报纸内容直接翻版到用户的手机上,因而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媒介产业。

就传播内容来说,大凡一种媒介要奠定在社会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新闻必然是其核心业务,而目前新闻还没有成为手机生产的内容产品的核心部分。浏览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手机门户,排在前10位的除了运营商自己提供的简短新闻资讯外,没有SP提供的新闻入口。从用户接受的短信服务内容来看,短信聊天游戏以57.1%的使用者比例位居首位,其次是笑话、幽默等娱乐信息(44.6%),再次才是新闻、财经等信息(25.3%)。

从技术上讲,信息存储量有限、终端屏幕小、传输速度不够都是手机媒体面临的瓶颈。现在较为普遍的GPRS网络,仅仅是一项过渡技术。它的下载速度远低于所预期的速率,理论上可以达到60kb/s,但实际上仅达到20kb/s,而且,GPRS手机使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网络经常会出现信号中断等问题。可喜的是,3G技术将有可能解决这些难题。

从市场层面讲,目前我国的情况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宽带网的三网合一,因各方利益纠葛、运营观念狭隘和业务能力欠缺以及技术难题等,迟迟不能走向正轨,ICP、终端服务商、运营商、用户这一产业链并不完善,如何开发更多应用,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手机终端厂商如何统一标准?利润如何分成?这些问题都还处在探索阶段。

再有,国内对于这一新兴的“第五媒体”的监管一直没有细则。未来SP的内容究竟是由信产部还是由广电部亦或由文化部门来管理,尚无定论。而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各路神仙对内容的生产制作却都是跃跃欲试。据悉,目前西伯尔科技已经就电视节目内容播放和制作向广电部提出了申请,正在等待批准。首次介入电影大片宣传的“掌上灵通”有关负责人也说,“以前的SP与电影大片合作,主要在于将一些音像制品作为产品卖给手机用户。现在掌上灵通希望走得更远一些,比如我们派专人进入媒体采访的现场,全程跟踪摄制组主创人员,用独特的手段进行另类‘报道。”

手机像一张大网,整合着传统媒体的许多东西,从内容到技术。相信随着3G的到来,手机将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媒体市场。

猜你喜欢
手机短信短信
道歉短信
代发短信
A Study on the Cohes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Blessing Short Messages
福建顺昌县水技站借力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服务当前复杂气候渔业生产
遭遇短信诈骗,手机短信如何在法庭上作为诉讼证据出示?
基于手机短信的智能交互式环境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
短信笑坛
不是领导
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