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代可以赶的时髦

2005-04-29 00:44
中国新时代 2005年5期
关键词:热心电子邮件邮件

本刊记者 李 源

最近听说上海的楼市暴涨,好多老百姓拼了小命也要买上2万元左右一平米的房子;北京的交通越来越糟糕,现在更是连停车都成难题了。可以肯定,我们的空间越来越狭小了。就连想象的空间也不如从前,比如最近我总是梦见考试。可见,连做梦的内容都远不及小时候丰富。

不过有失必有得,人们在现实中变得越来越拥挤的时候,就在其他地方得到了补偿,比如说——网络!

前几天,我的一个热心好友给我发了一个邀请,让我“免费”使用一个“超大”的邮箱——G-mail。

G-mail是什么?是Google推出的1G免费邮箱。不过你要想在Google的页面上找到注册的地方是不可能的。要想拥有G-mail就要等着收到别人的邀请,只有拥有者可以邀请5个人使用G-mail,一旦你有了G-mail你也可以邀请5个人。

我顿时觉得这是个好玩意儿。不管怎样,看上去绝不是人人都能有的。于是我兴致勃勃地Google了一下“G-mail”,这才发现这个去年刚刚兴起东东,已经成了坊间最热门的话题,很多论坛里都有“谁要G-mail”的超人气强贴,发出此贴的必然受到“置顶”的待遇,后面跟贴无数,动辄5、6页之多。跟贴中有因为得到而无比兴奋的,也有因为没能得到邀请而万分沮丧的。

看来这个G-mail当真了得啊。不过我在兴奋之余不免要问,这个G-mail到底有什么好?于是问我的热心好友,她郑重地回答:“G-mail并不比其他邮箱好用,关键是它是一种概念!”概念?!这个词好,那是什么概念呢?

通过一番搜索,我找到一种解释:“G-mail将其注意力放在向用户发送随同邮件内容一起的文本搜索广告,内容或许为来自网络订票商的NBA大赛广告。Google期望这些电子邮件用户会点击广告链接,从而为广告客户带来收益。”

这下我就不明白了。这显然并非对客户有益的“概念”,这样的做法看上去更像是一种广告邮件的变种。而且,亲爱的Google,难道你不知道吗?大多数邮箱用户是根本不点击广告的。

另外一种解释是:“G-mail的邮件服务系统是一种基于搜索的电子邮件服务,用户可以自由地对邮件进行分类、搜索,进而很容易地找到旧信件。”这个解释太让人吃惊了,人人都有那么多邮件需要处理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用功能类似的Outlook?

于是我问我的热心好友那个搜索功能怎么样,她反问我:“一共也没几封信,搜它干啥?”

这多少让人沮丧,说来说去,似乎没发现什么新鲜的呀。我的热心好友终于不胜我的反复询问,抛出了最重量级的回答:“那可是1G呢!有多少邮箱有1G的空间?”

这下我更糊涂了——难道人人都需要一个1G的邮箱?难道人人都要发超过30M的附件?再大的在线邮箱也不会比本地硬盘大吧?真的每个人都需要那么大的网络空间吗?

“1G邮箱可以当一个存储空间!”我的另一个自称Googler的朋友说。天呐!我敢断定,他从来没有真正试过上传大文件和下载,这绝对是对耐心的极大的考验。我虽然试过,但当我面对仿佛瘫痪了一般的电脑时,就下定决心在下班后去买了一个传说中的U盘。

显而易见,Google耍了一个“大”的概念,仿佛当年某补钙产品耍了一个全中国人都缺钙的概念——不管你需不需要,“大”便是好。更重要的是,它还选择了“邀请”的方式,不得不承认这是个非常高明的推销策略,即便是“免费”的,也因为不能轻易获得而显得很值钱。

业界有人分析这是Google进一步扩展网络资源的战略,而人们对G-mail热情,还真让几个门户网站坐不住了。Yahoo和Sina都纷纷推出了大容量免费电子邮箱来留住和吸引他们的用户。不过这些举动在网上反应平平,这与也许能够说明,大家真正感兴趣的并非只是“大”吧。

无论如何,G-mail在概念推广上还是挺成功的,让我想起几年前vip邮箱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次在公车上听见一个人大声地说:“用e-mail联系,发到我的vip信箱!”哇赛,拽啊,那股硬气,绝不亚于PP机刚兴起来的时候,腰间多了的那个“半导体”。

可是最近G-mail仿佛失去耐心了,将邀请人数从5个增加到了50个,一下子让“物以稀为贵”变成“友情大奉送”,它的火爆程度也因此锐减下来,以至于至今我都没有听到有人很拽地说:“发到我的G-MAIL邮箱吧。”

真是遗憾。

猜你喜欢
热心电子邮件邮件
有关旅行计划的电子邮件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热心的叮当猫
来自朋友的邮件
热心的奶奶
一封邮件引发的梅赛德斯反弹
延伸阅读:『洋女婿』热心且盲
民事诉讼电子邮件送达制度的司法适用
小测试:你对电子邮件上瘾了吗?
将当前邮件快速转发到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