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荣辉 万 莹
任何事情都是要“从0到1”的,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有“1”的机会。
创办“前程无忧”之前,我已经在贝恩公司工作11年,年薪1000多万,做到地区总裁。那个时候,我就在计算“还有20年就可以退休了”。想着,想着,就觉得20年好像太长了。于是我就希望自己能创业,去获取另一种成就感。
创业从专注开始
1994年,我在贝恩公司(全球三大咨询公司之一)做中国区总裁,公司需要招募新人。我们把第一份招聘广告登在《中国日报》上。没有想到的是,我们才收到20多份简历。我问北京的同事:“你们以前找工作看什么报?”同事大多回答是某报。于是,我又在该报登了广告,居然一下子来了5000多份简历。但让我感到别扭的是,报纸印刷质量等方面令人不满意。在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的理念里,招聘广告其实也是公司很重要的形象广告。可当时市场中还没有一份针对白领的、整体设计比较高档的招聘刊物,我就想:“为什么不能有一份好的招聘报纸呢?”实际上,那个时候在香港,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专门招聘报刊。
1998年10月,市场上各方面的条件和需求基本成熟,《前程招聘专版》就出现在北京街头的大小报摊上了。
1999年,正值互联网兴起之时,我们创办了“前程无忧工作网”。那个时候,市场火热到只要你的公司有个“互联网”概念,就能融到大量的资金,但我依然坚持做我们的《前程招聘专版》。虽然一些资金流失掉了,一些机会也溜走了,但我始终相信,在一些中小型城市,平面的人才招聘信息是很有市场的。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没有放弃《前程招聘专版》是正确的,在公司上市之前,我们60%以上的收入来自这个专版的广告。
2001年,网络经济跌入低谷,一些投资家看到我们公司的“LOGO”下面还有“WWW”和“COM”的标识,直摇头,“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敢说自己是网络公司”。虽然,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比1999年壮大了30倍。
在资本市场上,我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投资家说,“你们要是面向全亚洲来作人才招聘服务,我可以投钱给你们”;也有人说,“网络游戏很火,我也可以投钱”。的确,公司需要发展壮大,需要资金的投入,但是,如果要放弃我们所专注的事业,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把创业分作两步,第一步是“从0到1”;第二步是“从1到100”。在“从0到1,1到100”的过程中,你要始终坚持自己当初所选择的项目,不能看什么热门就选择什么。现在,的确是机会太多了,而个人的精力、专长、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在创业的初始阶段,“专注”非常重要。
让“我们”走在“我”的前面
“专注”让创业完成了从0到1的第一步,那么更为艰难的是创业的第二步,让企业从“1”发展到“100”。一个事业能从“有”到“大”,的确需要很多因素,但我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是,不论“我”有多强大,也一定要依靠“我们”的力量。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前程无忧”创办初期,我们领导团队中每一分子的能力都足以管理一个上亿元的公司。当时有人觉得,领导层构建得有点“超标”,可现在,公司的市值已经达到百亿,还是我们这支团队在管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团队的建设一定要有富余量,当公司在超规模发展的时候,你还能跟上公司的步伐。这就是我常说的,“让‘我们走在‘我的前面。”
2004年9月29日,“前程无忧”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由摩根斯坦利担任主承销商。目前,公司的董事会成员都是世界顶尖的投资家和企业管理者,他们每个人的能力都足以管理一个上千亿的公司,这样的董事会成员对现在的“前程无忧”来讲,也是超标准的“配置”,现在作的这些准备都是为了将来“前程无忧”的发展打下足够的富余量。
我观察过很多公司,包括我的客户,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团队里的合作伙伴常常是一些很像“自己”的人,这可能很适合一句话叫“情投意合”。
其实,我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看不见的盲点,一群“自己”在一起做事,很容易出现一个危险的情况:谁也看不到那个共同的盲点。而有时候,这个盲点是致命的。
也许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做事情,大家可能有很多不一样,有时候会争执,但毕竟有了不同的角度,对作决策总会是好的。
所以,我在选择团队伙伴的时候,不会选择和我有一样“盲点”的人。
怎样才能前程无忧
现在,我为客户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可以说,我很清楚我的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自己也是从递简历、参加一轮又一轮的面试走到今天的。现在,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最苦恼的是没有经验。其实,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我还在惠普做销售的时候,突然对去银行炒外汇这样的工作感兴趣,那时,我也没有从事金融方面的经历,甚至我的专业都有点风马牛不相及,要知道,我是学工程的。我没有照抄一些模本式的简历,而是花了一个晚上想自己的长处以及这些长处与金融的关联。我写了一封求职信,标题是“为什么你要选我”,我列出了两个理由,“我是学工程的,对数字很敏感”和“我是做销售的,反应快”。同时,我还在信里提到这家银行最新的动态。最后,我不仅获得了面试的机会,而且还一连闯过八轮面试,得到了这个“OFFER”。
除了诚心之外,耐心也不可缺。大学生刚毕业时,满怀理想,总希望能一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但十之八九这种美好的愿望是要破灭的。
如果毕业的时候,你能争取到一份工作的话,就不要管这份工作“专业对不对”,“工资高不高”,先踩到这条船上再说,任何事情都是要从“0”到“1”的,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有“1”的机会。越是放弃机会,越是没有耐心在机会中等待的人,越是没有机会。
我给大学生的建议就是,要想前程无忧,就请你先拿出一点心思,研究一个公司,准备一份盛满诚意的求职信;再拿出一点耐心,在一个哪怕你不是很喜欢的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积累经验,为自己的经历增加一些分量,耐心地等待第二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