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钢”的融合之路

2005-04-29 15:25攀枝花钢铁公司
企业文明 2005年5期
关键词:成钢成都职工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是依托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完全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建设起来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近几年来,攀钢先后兼并、控股、参股、托管了成都无缝钢管公司、成都钢铁厂、攀锦钛业、渝钛白、长钢等企业,均获得了成功。重组后的企业不仅快速实现了扭亏为赢,而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探求兼并重组成功的原因,我们欣喜地发现,支撑攀钢兼并重组成功的关键因素不是资金、技术和政策,而是企业文化,在于攀钢文化与兼并重组企业文化的融合,在于攀钢坚持用文化因子把攀钢集团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攀钢发展到哪里,攀钢文化就延伸到哪里,攀钢精神就弘扬到哪里。

攀钢与攀成钢的文化融合就是攀钢文化延伸的成功典范。

2001年1月,攀钢对连年亏损、处于破产边缘的成都无缝钢管公司进行承债式兼并,当年扭亏;2002年5月28日,攀钢又将已经盈利的成都无缝与成都钢铁厂联合重组,成立了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攀成钢)。攀钢的这一举动,在当时的资本市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在攀钢本部和攀成钢的干部职工心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攀成钢的职工在问:“土里土气”的山里人“进城收编”,他们行吗?

攀钢本部职工在问:攀成钢如此巨额亏损,能起死回生吗?攀钢不会被拖垮吗?

攀钢的高层也非常明白:攀钢要做大做强,实行扩张,最大的障碍不是资金、技术、市场等问题,而是企业沟通中的文化融合问题。有资料表明,30%的企业兼并是由于在技术、财务或战略方面出现问题而搁浅,而70%的失败是由于文化沟通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因此,企业兼并重组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文化层面上的整合和优化。于是,伴随着攀钢的重组步伐,一系列文化融合措施也逐步展开。

统一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攀成钢的前身——成都无缝和成都钢铁厂,都是有40多年发展历史的国有钢铁企业,在其改革发展、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分别形成了自身的价值观念、传统习惯和行为规范。攀钢在坚持文化统一性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原企业的文化优势,采取了互学交流的形式进行融合。但是,尊重不等于全面肯定,互学不等于不讲主次,文化融合的根本目的就是攀钢文化的核心内容的导入,即抓好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统一。

攀钢价值观的核心就是“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攀钢精神。攀钢要求所有职工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要保持创业时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工作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不畏困难,永攀高峰。而统一的行为规范在管理上就是要“以人为本,人企合一;严字当头,一丝不苟”;在职业道德上就是要“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在职工形象上就是要“遵纪守章,行为端庄,实干进取,忠诚攀钢”。攀钢通过文化宣讲、外派干部言传身教、攀成钢员工到攀钢本部考察、挂职锻炼、办班学习、攀钢内部报刊、电视节目传播、文化管理部门宣传教育和举办“文明列车”活动等形式,将攀钢的文化理念推广、导入到攀成钢,促进了攀成钢员工对攀钢文化的认同,树立起了“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实现了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统一。

输入攀钢管理制度

攀钢重组攀成钢后,迅速将“严字当头、严格要求、一丝不苟、铁面无私”的攀钢管理方略引入,大力整顿“三条线”,即财务、采购、销售,进行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将文化理念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同时,攀钢还通过干部会议、个别谈话等方式,向干部特别是中层以上的干部强调,必须站在企业发展、做强做大的高度,认识、领会、贯彻、执行攀钢和攀成钢作出的统一部署和制定的规章制度;考虑到原来两家企业干部职工在工作生活习惯、思维行为方式、管理决策模式等方面的差异,要求干部下功夫研究领导艺术,改进工作作风,注重工作方法,提高领导水平,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报台延伸至成都

企业内部新闻媒体是文化融合最经常性、最重要的阵地。从2003年3月起,《攀钢日报》和攀钢电视台成功延伸至攀成钢,《攀钢日报》发行到攀成钢的每个班组,攀钢电视台的节目进入攀成钢每个职工家庭,远在成都的攀成钢与攀钢本部实现了同步收看《攀钢日报》和攀钢电视台节目。同时,攀成钢报社、电视台被整合为《攀钢日报》和攀钢电视台驻成都记者站,这成为攀钢和攀成钢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一件标志性大事。

攀钢报台成功延伸至攀成钢,使攀成钢职工对攀钢有了一个最便捷、最直观的了解渠道,使攀成钢的每一名员工都了解攀钢的历史、认同攀钢的精神、共创攀钢的未来,攀钢的发展目标成为集团每一名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攀钢日报》和攀钢电视台也拿出相当的版面和时段,加大对攀成钢公司的宣传报道力度,使攀钢集团各成员单位更快、更好地了解攀成钢公司,提高了攀成钢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力促进了攀钢与攀成钢的文化融合。

组织攀钢文化宣讲团

由于地域各异、历史不同,攀成钢与攀钢主流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原无缝和原成钢重组的时间不长,也存在文化障碍,需要文化沟通。为宣传以攀钢精神为核心的攀钢文化理念,让攀钢文化走进攀成钢、融入攀成钢,攀钢于2003年10月底至11月初,组织了由120余人组成的攀钢文化宣讲团到攀成钢,先后举行了三次文化调研座谈会、两场文化宣讲主题报告、两场《英雄攀钢》大型文艺晚会。

文化宣讲团把弘扬攀钢精神、宣传攀钢文化理念作为报告的主要内容,挑选攀钢各条战线上的英杰、模范作报告,从战略发展、科技创新、人文管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等五个方面宣传、介绍攀钢和攀钢文化。通过他们的报告,充分反映出了攀钢职工“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群体形象。针对多数攀成钢职工对(集团)公司总部缺乏感性认识、对攀钢文化建设缺乏了解的情况,报告团精心安排了“攀钢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建设”专题报告,全面介绍了公司的整体概貌和发展构想。两场报告会后,广大攀成钢职工对攀钢、攀钢文化、攀钢精神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攀成钢的发展充满信心。他们说:如果我们每个职工都具有攀钢英杰的精神和品质,攀成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通过文化调研、座谈会,攀成钢文化建设形成了初步思路:在尊重原成都无缝、原成钢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自觉接受攀钢主流文化的指导,努力形成既有攀钢文化共性,又有攀成钢个性特征的、为广大干部职工所认同和接受的新的攀成钢文化。

《英雄攀钢》主题晚会也是按照弘扬攀钢精神的要求,艺术地展现了攀钢的建设历程,讴歌了攀钢的英雄业绩,弘扬了“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攀钢精神,展示了攀钢的文化理念。

攀钢文化宣讲团赴攀成钢的文化交流,是一次对攀钢文化的传播、攀钢精神的宣传、攀钢形象的展示之旅。由攀钢文明列车承载的不仅仅是问候,更是一道攀钢文化的“精神大餐”,内容丰富、以情感人,体现了关怀和服务,增进了攀蓉两地职工的情谊,拉近了两地职工的心灵距离,奠定了文化融合、整体发展的思想基础。

干部交流

人是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攀钢把干部交流作为实现文化融合的重要途径,坚持“主要依靠原企业干部职工搞好企业”的原则,只派了几个主要干部到攀成钢。在“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攀钢精神鼓舞下,他们饿了吃路边小店和工人食堂,困了睡在办公室和单身宿舍,工作没有节假日,将攀钢“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职业道德和“遵纪守章,行为端庄,实干进取,忠诚攀钢”的职工形象带到了攀成钢,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了企业的价值观念。

从2002年开始,攀钢及时组织攀成钢干部到攀钢本部考察、学习、交流。其间,攀钢对他们大讲攀钢的优势、攀钢的优秀传统、攀钢的发展前景,让其产生光荣感、自豪感,激发责任感、使命感;统一安排攀成钢干部到攀钢本部对口挂职锻炼,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攀钢文化,加深对攀钢文化的理解。

攀钢在举办各种干部学习班时,有意识地将攀钢本部学员和攀成钢学员在住宿、座位、分组讨论等方面交叉安排,为互相交流学习搭建了平台。学习班结业时,攀成钢的一些领导干部动情地说:“参加了这次学习班,我才真正感到自己是一个攀钢人”;“(集团)公司没有把我们当外人”。

聚合效应

攀钢重组攀成钢资金注入并不多,但派出的管理人员却很精干,并将攀钢文化作为一种“强力粘合剂”,发挥其凝聚功能,实现了用攀钢文化统领职工思想、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增强全体职工对攀钢的向心力、归属感、从而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观念的目的。攀钢文化之花在攀成钢结出了累累硕果,产生了明显的聚合效应。2002年,重组成立的攀成钢,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0.74亿元、利润1.54亿元,销售收入名列成都市工业企业首位。

猜你喜欢
成钢成都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在自律中淬炼成钢
千锤百炼成钢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成都
武钢成钢开发高端汽车用弹簧W55SiC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