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2005-04-29 09:28:46黄玉萍
北方经济 2005年8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董事会计人员

黄玉萍

一、产生虚假财务报告的主要原因

(一)利益诱惑、权利制衡机制的失效,是产生虚假财务报告的内在动因

各个国家为了规范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都设计了一套公司治理结构,以保证公司管理当局能够遵循法规,履行好信息披露义务。我国上市公司同样有一套公司治理结构,董事、独立董事、经理人员和股东享有同样的权利。然而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国有股和法人股呈现“一股独大”。而国有股存在一个弊病是多级代理,在多级代理制下,造成了所有权虚置,所有者缺位,中小股东又没有监督的能力,以致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权利制衡机制失效,企业的管理者成为企业的真正“主人”。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客观存在着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的矛盾。而经营者和大股东作为公司管理者为了达到企业改制上市、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和中饱私囊的目的,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优势,操纵和编报虚假财务报告,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重视独立审计而忽视综合监管,是产生虚假财务报告的外在动因

独立审计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也是确保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真实可靠的制度保障。但是,纵观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就不难发现,独立审计只是确保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制度安排,是财务报告监管连环中的一环而已,如果不借助于其他环节的监管手段,它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断加强对公司企业审计监管力度,对独立审计方面陆续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这些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出台,试图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监管来达到对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监管,过分夸大了独立审计在虚假财务报告中监管的作用。事实证明,公司企业的舞弊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利益的诱惑、法律的空白、制度的欠缺、监管的缺位、处罚的软弱,它就不可能存在。因此,只有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专业监督和法律制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够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

(三)法律的不健全和制裁的不严厉,是虚假财务报告得以产生的客观环境

我国当前的法制建设尚不健全,经济管理工作还必须靠各种行政手段。如果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工作职能,甚至袒护和纵容会计工作中的不法行为,就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温床。一般来说,要想通过法律手段治理披露虚假财务报告,必须以法律形式明确披露虚假财务报告非法性。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一是受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制约。二是受会计法规的可操作性制约。三是受人们的法律意识制约。对会计法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处罚的执行情况是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关键。我们虽然制定了各种相关的会计法规,但如果对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处罚不力,或疏于对会计法规违法行为的检查,客观上就会形成对违法行为的纵容,导致虚假财务报告的日益泛滥。

(四)上市公司质量控制制度的失衡,是促使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根本前提

一是为达到上市门槛标准而造假。我国《证券法》规定,公司要上市必须满足上市条件,这是监管部门优化上市公司的质量以保护投资人利益的重要措施。但由于这些财务指标的设计过于简单,一方面造成企业管理层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很容易通过会计处理来调节。二是公司为多募集资金而造假。新股发行价格与预测盈利有关的定价制度是诱发企业管理层提供严重偏离现实基础的盈利预测的动因。不少公司在招股过程中,为了使股票得以高价发行,有对公司发展前景作出不切实际的展望,人为拔高的现象。三是为应对配股条件,ST、PT的处理制度和摘牌制度而造假。我国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配股必须符合:公司上市超过3个完整会计年度,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上市不满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接上市后所经历的完整会计年度平均计算;属于农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高科技等国家重点支持行业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可以略低,但不低于9%;上述指标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均规定,符合以下规定的股票实行ST处理:(1)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净利润均为负值;(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财务状况异常的公司,在实施ST处理期间内,财务状况无明显改善,根据该年度审计结果己构成三年连续亏损的,将暂停其股票交易,并向证监会提交暂停上市的建议。这些也是监管部门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的措施,但对企业而言却构成了无形的压力。他们为了达到配股和免于ST、PT处理和摘牌,就有动机和压力去虚假披露企业财务报告。

(五)重视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重要条件

会计人员是虚假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如果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够自觉抵制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拒绝制造虚假财务报告。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侧重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导致在会计教育中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部分学财会专业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先天不足,成为会计队伍中一文“专而不红”的群体。加之会计继续教育制度不健全,岗位培训不及时,以及企业内部监控体制不完善,忽视了会计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这就为管理当局操纵会计人员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留有了余地。

二、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对策

(一)完善财务报告法律体系,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目前我国在规范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如已颁布实施的《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监管办法等法律和规范性条例,基本形成了财务报告规范体系。但是,不可否认其间还存在着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经济主体间的信息披露方法不尽一致,会计主体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调节财务报告信息等许多漏洞。因此,要杜绝产生虚假财务报告,就必须首先要保证财务报告编制的主要标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要求,有关信息的披露要真实、完整。因此,只有进一步制定出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财务报告规范体系,才不会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

(二)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一是规范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加大中小股东的发言权。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是实施独立董事制度的关键,也是独立董事制度的生命力之所在。二是必须严格把独立董事入选人的关口。独立董事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条件。要把目前一些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主要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董事会或董事长聘任,改为应选择那些经济上无后顾之忧、人格上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专业上具有胜任能力的人担任董事,且应建立独立董事档案管理制度。三是要规范独立董事的权利与责任。赋予独立董事独立的权责有利于提高其独立性。四是建立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国独立董事的绩效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这也是独立董事未能发挥作用的一个原因。

(三)建立企业内部有效制衡、约束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保证性,保证各部门经营活动有效、协调地运转。毫无疑问,没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就得不到正常运转。

要建立企业内部有效制衡、约束制度,一是要运用内部控制制度原理,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加强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原始记录、定额管理、计量验收、清查盘点、厂内计划价格、内部稽核检查制度等。二是要建立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企业在制定会计核算制度时,应着重建立健全会计凭证管理制度,会计科目使用制度,会计账簿管理制度,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制度,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等。三是要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如流动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差旅费管理制度,公费医疗管理制度等财务管理制度。四是改进内部控制的设置方式。建议按企业业务循环来设计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既能与内部控制的基本构成联系在一起,又便于审计人员测试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制度基础审计的效果。五是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四)建立全面的信息交流制度,疏通信息沟通渠道

要彻底打破目前各部门之问信息横、纵向交流少,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目的报送不同的财务报告的做法。应由政府部门或政府授权的几个单位牵头,建立专门报送财务报告的网站或信息渠道,政府、银行、税务、审计、股份公司上市等所有需要财务报告的单位、投资者都可以以登录网站的方式或专门的渠道获得某一单位独一无二的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从制度上根绝发生不同版本的财务报告,以确保相应的行政管理、监督和投资等活动的准确性。另外,要共享查处虚假财务报告的信息。各职能部门将查处的虚假财务报告问题在指定的网站上公布开来,以最大的信息量和最快的速度将问题揭露,这样可以为政府决策层提供最快的信息,其他职能部门也可以借鉴经验及早防范和查处,其效用就是可以将许多虚假财务报告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五)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从根本上防范虚假财务报告

目前,随着会计人员职业技能不断提高的同时,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却成了空缺。在管理当局的操纵下,在利益诱惑下,会计人员很容易成为管理当局的帮凶,通同作假,粉饰财务报告。因此,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职业道德管理监控机制,对会计人员违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形成“高压线”和“防火墙”真正做到责、权、利的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董事会计人员
国办: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提升独立董事履职能力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今日财富(2022年15期)2022-05-24 23:35:01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24
论董事勤勉义务的判断与归责
法大研究生(2019年1期)2019-11-16 00:37:46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财政部修订印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
交通财会(2018年4期)2018-04-14 22:15:57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兼职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一视同仁吗?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3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山西农经(2015年2期)2015-07-12 09: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