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修志
人文是人类各种文化现象的总称。它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湖北人文是华夏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当又一个千年文明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代表现代文明的中华富豪排行榜、中国名牌排行榜和中国私营企业排行榜上,无论怎么找,也找不出几个“湖北佬”。这一情况,使我们不得不对湖北人文进行重新审视:湖北人文的内核和本质是什么,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怎样重塑人文优势,以促进湖北加快发展?对此,笔者做了一些粗略的探讨。
湖北人文发展的基本特色
湖北地处中原腹地,引南控北、承东启西,襟江带湖、山川灵秀,自古以来,既是文人墨客、僧儒官宦、商贾戍卒的集聚之地,也是东南西北各种文化流派的交流汇集中心。独特的环境条件,塑造出湖北人文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神农文化。湖北是炎帝神农氏的故里,早在上古时期,神农氏率先在这块土地上组织农耕。炎帝既是华夏农业的鼻祖,也是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湖北农业及其农耕文化因此而逐步兴旺。“湖广熟、天下足”是湖北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生动写照,也一直是湖北人文的重要基础,即使是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也难以改变湖北人“以农为本”的思想根基。从鲧禹治水到年复一年的长江防洪,从长江大堤整治到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即使是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也都凝集着治水兴农的人文思想。
二是爱国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爱国是楚文化的核心。屈原是楚文化的代表,他一生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端阳节纪念屈原由楚而兴,两千多年从未间断,可见其影响之深。西汉时期,号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为了边塞的安宁,毅然出塞和亲,其和平友好的爱国方式成为民间美谈。著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征,保家卫国的故事更是代代相传。近现代史上,结束帝制的武昌首义、开创红色根据地的黄麻起义、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武汉保卫战等波澜壮阔的爱国革命运动,走出了无数名垂千古的爱国志士。
三是山水文化。湖北的名山大川、风土人情,吸引了无数名人骚客。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孟浩然、王维、崔颢等大诗人都曾在湖北居住或游历。他们或流连于田园沃野,或浸淫于山水之间,或笔会于亭台楼阁,荆楚大地到处都有他们的名篇佳句。那白帝城的彩云、长江三峡的轻舟、晴川阁的芳草、黄鹤楼的云鹤、东坡赤壁的惊涛等等,无不给人留下富足、安然、悠闲的文化色彩。
四是寺庙文化。自汉以来,特别是魏晋南北朝以来,湖北境内僧道之学开始盛行,建寺庙之风突起。千百年来,产生了一批影响深远的禅宗名派。武当山是中原道教圣地,早在东汉即有道人在此结茅为庵,潜心修炼。从唐朝开始,武当道教就得到历代封建帝王的推崇,李世民曾在此敕建“五龙祠”。自宋迄清,历代皇帝把武当奉为“社稷家神”,作为祈福禳灾的道场。黄梅的四祖寺、五祖寺是中国“六大禅宗”中第四代、第五代禅宗的道场,五祖寺还是六祖慧能得法受衣钵的圣地,被御赐为“天下祖庭”。汉阳归元寺,虽创建于清代,但名声和影响后来居上,被誉为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五是儒家文化。孔孟儒学虽非湖北“地产品”,但其影响绝非一般。其中,忠君、礼义、孝道等方面的代表人物都在湖北。诸葛亮效忠汉室,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程颐、程颢继承和发展儒家学说,开创理学;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地。读书为官更是楚人出人头地的重要选择,明清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原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
六是商贸文化。湖北省会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自古以来,商贸发达,流通活跃。汉口自明清以来就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商埠码头,商贸十分繁荣,有“货到汉口活”之称。清代末期,武汉被辟为通商口岸,海关和水运曾一度被洋人把持,受西方文化影响,迅速催生出与湖北传统主流文化表现形态截然不同的码头文化。其基本特征是重利轻义,目光短浅,满足于“一锤子”买卖。湖北人也因此落了一个“九头鸟”的不雅外号。
湖北人文的先天缺陷和后天不足
湖北人文产生发展于湖北,千百年来,在湖北的进步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湖北先民留给后世的珍宝,是湖北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但是,与建设现代文明的要求相比,湖北传统人文有许多先天性的缺陷,有的已成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纵观湖北人文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最少有三种先天的缺陷贯穿始终。一是始终带着浓厚的“重本轻末”的农业文明烙印。坚持以农为本,不重工商之“淫巧末技”。“农为根本”、“无农不稳”等思想根深蒂固。二是始终存在着保守无为的社会心理。道家文化“无为而治”的思想,寺庙文化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理念,儒家学说忠、孝、礼、义的教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湖北人,形成了许多人心理上的保守无为特征。三是始终存在着对物质利益的曲解。先前是对物质利益的根本漠视,宣扬淡泊名利,甚至走向极端。发展到码头文化时走向另一个极端,重视眼前利益,甚至唯利是图。这两个极端其实是同质异构,都是对物质利益的曲解。
湖北人文先天的缺陷,导致现代湖北人在对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理念上,与沿海发达省份的人文比较起来,表现出许多的后天不足。一是“官”本位思想严重。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传统的“以农为本”的观念开始淡化,但“坐机关”仍然是人们的热门选择。自主创业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仍是不得已而为之。机关干部中,琢磨如何讨好领导的多,思考如何跨出机关干事业的少。二是投机行为突出。做事急功近利,投机钻营,缺乏想大事、干大事的气魄。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意思是说湖北人太精明,工于算计,不讲义气,不守信用,“捞一把”就走,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三是等靠要现象普遍。过去等政府拨款,现在等外商投资,自己不敢冒险,不敢创业,有几个钱即往银行跑,不象浙江人,手头有了点积蓄就想方设法办个小厂。四是安于现状的人多。有人戏言,在湖北要想知道什么是知足常乐,最好到机关单位去,要想知道什么是小富即安,最好到个体工商户去,要想知道什么是不富也安,最好到农村山区去。此话从一定程度上刻划了湖北人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
重塑湖北人文优势的基本思路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文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根植于人们的脑海深处,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之中,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要改变湖北人文的先天缺陷,弥补后天不足,使之成为加快湖北发展的持久动力,必须从培养人们新的思想意识入手,让新的意识去取代旧的观念,让新的观念去支配人们的主观行为。从当前来讲,重塑湖北新的人文优势,要强化“五种意识”:
(一)要认真培养湖北人的工业意识。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文明史都毫无例外地证明了这一点。湖北虽是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但由于码头文化的崛起,断送了成长壮大的命运;虽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但由于体制机制的障碍,企业从根本上缺乏股份制、兼并、收购等先进的经营理念,注定难以“称王称霸”。湖北目前从整体上讲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代表湖北工业文明的人文思想还没有建立起来,工业文明急需的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市场开拓意识、产品竞争意识和联手联合联盟的团队精神十分欠缺。这是长期以来农耕文化禁锢的结果。要加快湖北发展必须树立强烈的工业主导意识,让“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的思想深入人心。
(二)要努力培养湖北人的品牌意识。改革开放初期,湖北曾先后涌现出荷花牌洗衣机、莺歌牌电视、长江牌音响、永光牌香烟、活力28牌洗衣粉等知名品牌,但都好景不长,很快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随后也很少出现在全国叫得响的湖北名牌。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湖北人的品牌意识和品牌运作能力较差。品牌是当代人文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工业,还是农业,都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不仅要善于创造品牌,还要善于保护品牌、经营品牌,千方百计把品牌做大做强。通过品牌的带动作用,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三)要着力培育湖北人的创业意识。尊重个人自由、鼓励自主创业、追求物质利益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本质要求。全省上下要创造一个鼓励、羡慕创业、从事创业的发展环境。要大胆追求财富,党的十六大指出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只要是“义中之利”,合法收入,要大胆地追求。要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可耻”的口号叫响。政府可以关心、帮助、同情弱势群体,但在文化和价值取向上决不能纵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不能助长安贫乐道、懒散无为之风。贫穷不是罪过,但贫穷绝不光荣。
(四)要大力培养湖北人的诚信意识。诚信是立身之本。湖北人特别是武汉人要努力树立诚信形象,要将“九头鸟”的帽子扔到长江里去。要打造诚信政府,“上所化曰风,下所习曰俗”,改俗移风,必须从上头做起。政策要稳定、公开、透明,不能因人施政,人在政在,人离政息;不能看人打卦,一山之中,阴阳相殊。承诺要兑现,不能开空头支票,更不能“开门招商,闭门打狗”。
(五)要积极培养湖北人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软实力。落后地区有后发优势,只要善于学习,就有可能降低工作成本,减少运行风险,加快发展速度。要努力学习借鉴别人加快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作法,少走弯路,多走“捷径”,争取时间,迎头赶上。要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企业、社会活动,着力整治干部中以麻将、扑克为主的赌博玩风,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作者单位:湖北省政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