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改新方案”的期待

2005-04-29 00:44:03邬凤英
决策与信息 2005年9期
关键词:新闻处部委卫生部

邬凤英

中国医改不成功(其实也就是失败),在早已被普通民众的经验所证实了之后,又被国务院研究机构的专家所证实。失败了就得重新搞,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是不是?卫生部新闻处的一位工作人员日前说,卫生部“正在会同相关部委制定新的医改方案”(见8月3日《中国青年报》)。这让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饱受“小病拖着,大病等死”折磨的草根阶层看到了希望。由于医改兹事体大,作为一个以前得过病,以后也还会得病的小老百姓,我对“医改新方案”的制定提出如下几点期待:

一是期待在着手制定新方案之前,卫生部和相关部委首先要端正价值观。作为统揽整个“医改新方案”的价值观应该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中央反复强调的“以人为本”。我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就是“以全体国民为本”,“以每一个国民为本”,新方案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每一个国民都能够“病有所医”,不管他有没有钱。原来的医改为什么会失败?就是因为其遵循的价值观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资为本”,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能否盈利作为改革成功与失败的标志,最后就是“以有钱人为本”了。这个教训至为惨痛,说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也不为过,应予谨记;

二是期待新方案要紧贴中国国情。中国的国情是什么呢?就是绝大多数人得的绝大多数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所以国家和社会有限的医疗资源主要要向这个方面倾斜,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是以前不成功的医疗改革脱离了这样一个国情,过分推崇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医疗市场的“马太效应”:越是豪华的,能够为富人锦上添花的医院就越有钱;越是简陋的,但却能为穷人雪中送炭的医院就越没钱。解决这个问题,靠市场“看不见的手”是不行的,而只能靠政府“看得见的手”;

三是期待在“制定医改新方案”时,不要搞关门主义,而要搞开门主义。卫生部新闻处说:“在新的方案出台前,暂时不接受媒体采访。”这个姿态让我感到非常不理解:医改方案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命运,为什么不让公众知道呢?原来的医疗改革之所以不成功,不就是因为没有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靠几个“学者”关起门来拍脑袋搞出来的吗?为了使“医改新方案”免于重蹈覆辙,我建议应该立即向全国公众征集医改建议,然后在公众建议的基础上起草新方案,形成初稿之后再交由公众讨论,反复几次之后,再把成熟的方案提交全国人大通过。这样的方案制定时虽然很麻烦,但推行起来成功率却一定会高得多。在我看来,参与医疗改革方案的设计,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不能任由几个部门包办。

就在笔者构思这篇文章时,又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让人辛酸的消息:“癌症老人为给子女省钱装死,火化前害怕突然醒来”(见8月3日《现代快报》)。这件事虽然仅仅是一个个案,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行的医疗体制给普通百姓带来的不能承受之重。新的医改方案推出之后,我希望永远不要再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消息——这也算是我所有期待当中的一个最低限度的期待吧!

猜你喜欢
新闻处部委卫生部
中央部委为2018年工作“划重点”==PDF为图片
民告官,这些部委缘何败诉
十四部委启动全国节能宣传周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52
4部委发文规范轻型车排放标准
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寄语本刊
祝您健康(1985年1期)1985-12-29 03:53:02
卫生部顾问钱信忠为本刊题词
祝您健康(1984年6期)1984-12-30 06:51:10
封二
航空知识(1959年9期)1959-01-20 07: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