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平型关

2005-04-29 06:12:35刘千生
当代人 2005年9期
关键词:雄关林彪八路军

刘千生

正是乍暖还寒早春二月中旬,我们驱车从内蒙古高原上下来取道山西,直奔心仪已久的内长城要塞平型关。一路一千多公里的路程,随着地形高低错落的小气候温差和千回百折的路径变换,一段是瑞雪纷飞的高原大漠,一段又是春雨潇潇的峻岭雄关。颇有些将士临阵、踏雪驭风的壮怀。

少时就喜读兵书,平型关在我未成年时的心海里就已是一座耸立的雄关。为了瞻仰这座雄关,我曾无数次在地图上和故纸堆里查找印证,试图了解它的历史和明晰它的形象。平型关是山西繁峙县的东北出口,地处山西灵丘县的西南边沿,是古代内长城上的要塞。宋朝元帅杨延昭曾在此镇守御敌而名垂青史。平型关因其形如瓶,故宋时称瓶形塞,金时称瓶形镇,清时称平型岭关,后改称平型关。

沿着当年八路军一一五师出征御敌的山间通道凭吊这一震惊中外的古战场,不由浮想联翩,激情难捺。从平型关下来,自山沟里的小村庄关沟以东十多里长的狭窄沟道深有60余米,沟底通道仅能容一辆汽车通过,而沟南岸白崖台和对面老爷庙以西至北都是相对平缓的土岭丘坡,易在短时间内构筑临时阵地隐蔽接敌,又是当时八路军战士手中武器最有效的射程距离。我突然觉得这十里长沟多像是一把巨型的老鼠夹子,把几千名不可一世任意践踏我河山的日本皇军夹得鬼哭狼嚎,尸横遍野,侵华以来首次尝到了八路军的铁拳。

浏览古战场地形地貌,你不能不从心底佩服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和政委聂荣臻两位将军的兵家慧眼和将帅胆识。在当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山西战区几十万部队一战而溃、节节败退的危急形势下,东渡黄河满身风尘泥巴的八路军长途奔袭捕捉战机,以手中低劣的步枪、机枪和大刀片,敢于和装备精良的日军坂垣师团硬碰硬地干一场,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足以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倾情仰慕。

一一五师师长林彪,是八路军将领中为数不多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中的翘楚。中国近现代战争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这就是没有迈过军校门槛的毛泽东统率的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把身为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先生统帅的几乎全是军校科班毕业的将军们,打得丢盔卸甲,落荒而逃。所以,学和用实在是一门奥妙无穷的大学问。吃尽林彪苦头的蒋介石黄埔军校的一班将军们,曾对当年的校友林彪送以“战争灵狐”的雅号,这恐怕是有相当来由的。我们在一一五师平型关战役指挥部的纪念碑前特意摄影留念。单就战役指挥部选定的位置俯瞰战场全景的距离,以及攻守进退的来龙去脉,便能深切感受到林、聂军事天才的灵气所在。而让人扼腕的是曾经天才的林彪后来走向了历史的负面,留下了色彩反差对比强烈的两幅人生大写意。

这是客观存在的不争事实。无论是谁,凭吊平型关古战场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林彪,因为他是战机的捕捉者,他是战斗的发起人。平型关的战事曾经震惊了世界,平型关的捷报已经载入了历史。就连曾与共产党不共戴天的蒋介石先生也来电嘉奖祝贺。

平型关战役是我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华北抗日前线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而且是在1937年8月25日红军正式改变为八路军才一个月时就首战告捷。当时武器装备给养优于八路军百倍、久驻华北的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全线溃退,官兵将帅望“太阳旗”而逃。在危若累卵的紧急战局下,我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聂荣臻却敢于率领腹饥衣单的八路军战士长途奔袭,顶着肃杀的秋风冰冷的夜雨,蹚水踩泥涉险而上,在日寇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尘中奋不顾身,力克强敌。

据亲自在前线参加指挥战斗的原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记载:因为平型关大战前夜大雨滂沱,一部分部队被暴发的山洪拦住了。除了阻击打援外围部署的部队,平型关伏击战主攻只使用了由杨得志、陈正湘率领的685团和由李天佑、杨勇率领的686团。我们两个主攻团的八路战士面对板垣二十一旅团四千多名来势汹汹大日本皇军毫无惧色,勇猛冲杀。以九百壮士的牺牲代价,歼灭了一千多名日本鬼子,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军需品。外围阻击打援由杨成武率领的独立团也毙敌四百余名。板垣残部从阎锡山部队的防区平型关西北方向的团城口阵地逃窜。

歼灭日军一千多名,就战果来说在整个抗日战场并非最大。但是我八路军限于当时的兵力少、武器装备不仅差而且弹药奇缺,又是长途奔袭无后方又无给养供应线作战,所以只能是抓住战机,利用好地形地物,快刀宰牛,杀了就走。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已经是石破天惊的胜利了。和第二年的台儿庄战役相比,国军几十万部队云集,补给源源不断,又有大炮飞机相助的阵地战役没有可比性。

国民党老同盟会员,当时的第二战区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先生曾在报纸上著文写道:“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们的士气。”

著名爱国人士续范亭先生的评价,代表了全国人民对平型关大捷欢欣鼓舞的心情。平型关的胜利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志气,树立起八路军坚决抗战的威信。在当时“恐日病”蔓延,“亡国论”流行的时候,平型关的捷报不啻是一支最好的强心剂。平型关的胜利为八路军后来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49年后的1986年8月12日,已是白发皓首的聂帅回忆平型关征战时写下的一首七律,对平型关大捷作了诗意的概括和总结:

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

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因金瓯。

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

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雁北几春秋。

平型关大捷无与伦比的战略意义是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全民族抗日救亡的自信力。徜徉在平型关古战场八路军战士鲜血浸润的热土上,内心的感受便波飞浪卷:平型关呵,曾经因了一日间的战事,你便威名远播声震寰宇;也曾经因了一夜间的事变而就沉寂多年。“九·一三”事件林彪葬身沙丘了,但是他在平型关克强敌创下的光辉战例仍在。实事求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光荣传统,但在历史的某些时段,要做到实事求是比登天还难。

世界上没有一位完美无缺的政治家,也没有一位每战必胜的将帅。伟人与名将亦如此。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他毕生的丰功伟绩和晚年惊人的错误,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挥甲百万的一代名将,林彪在军事上的卓著成就和在政治上的可怜下场,也应该成为炎黄子孙的醒世明鉴。善于捕捉战机的林彪在平型关创作了一幕震惊寰宇的壮剧,以至到后来辽沈、平津、渡江作战和指挥四野解放海南岛及大西南的一系列战役,林彪都把自己的军事天才发挥到了极致。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元帅蒙难,善抓机遇的林彪青云直上,直到成了党章规定的接班人。然而,温都尔汗的一声爆响,林彪又给了世界一次不亚于平型关的震惊。历史是如此多情又那样无情。林彪在军事上的成功和政治上的失败成了不和谐的对称。

参观了平型关战役纪念馆出来,心情还沉浸在68年前平型关血战的浓烈氛围中。是九百名壮烈殉国的八路军战士承载了这座巍峨的建筑,他们的热血已凝结成纪念馆顶上五星红旗的鲜红,洁白的大理石馆柱正是烈士们忠骨的不朽浮雕。纪念馆的匾额题字是当年参加平型关战役的老将军杨成武手迹。我悠然觉得老将军苍劲旷达柔韧而又沉重的笔迹是那样意味深长。不是么,你看横竖笔锋结构,分明是英烈们的亮节高风和铮铮铁骨;再看那撇捺弯勾,那就是烈士们的爱国情肠。

站在老爷庙侧后的高地前默思许久,挥之不去的感受是浓重的爱国情结和昂奋的壮士情怀。老爷庙其实就是人们常见的关帝庙,侧后高地的争夺战曾是平型关战役的焦点。林彪、聂荣臻指挥部设在沟东南的一座山头上,和老爷庙高地隔沟相望。战斗打响以后,在遭受猝不及防的打击中醒过来的日军官佐,组织了几百名鬼子冲过公路缺口,试图抢占老爷庙侧后高地,扭转被动挨打的战局。林彪在望远镜里发现了日军的动向和企图,急令686团火速增援堵死缺口。在接到命令的前10分钟,副团长杨勇已发现敌人动向,带领两个连提前出击。战场上的10分钟是命运攸关的黄金时段。正是这提前10分钟的出击保证了高地争夺战的主动权和整个平型关战役的主动权。在这幕惨烈的争夺战中,副团长杨勇负伤挂彩,仍然带领战士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白刃格斗。认真看过纪念馆的文字记载和实物陈列,又在古战场实地考察观摩,才会更真切地感受到平型关大捷绝非仅仅是出敌不意打了一场侥幸取胜的伏击战,而是正确贯彻党中央战略意图、得益于全民抗敌热情高涨和我军士气高涨的天时,利用好了有利的地形,发挥出了全体指战员战场上高度默契的人和,才创下这一中国人民抗战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不觉中,潇潇春雨首先打湿了后背和衣袖。春雨默默滋润了雄关古道的山岭沟坡,正萌发着又一年春天的生机。我们起大早来不及进早餐,一路承雪沐雨赶赴平型关也正是想乘势感受一番饿肚饥肠的滋味。因为68年前八路军战士就是在夜半冒雨急行军几十里,来不及造饭吞几口炒面就投入了战斗,一直恶战到午日西斜。因为有着九百个八路军战士的英灵护佑,雄关古战场至今犹觉盘踞着英雄们慷慨赴敌的豪壮气概,漫溢着烈士们英勇献身的博爱情怀。正是这些民族英雄的气质精华沁人肺腑,溢满肝肠,直到午后三点钟,未觉饥肠响如鼓。这便是赤胆忠心也填空腹,英雄豪气确能充饥。平型关战地的寻访,让人感受到补充了最富有的营养,便觉壮骨提神醒脑正气。

平型关是八路军战士捍卫民族尊严的雄关要塞,也是林彪将军震惊世界的成名之作。因为那时候他带领的是正义之师,代表的是全民族的利益,挥臂下达命令的时候抡起的是一个民族的臂膀,所以胜利的到来便是那样不可抗拒。而30多年后仓惶出逃时,尽管还戴着副统帅和接班人的头衔,他却谁也代表不了,甚至连自己也代表不了,以至葬身沙丘的命运也就无可逃遁。人生在最紧要的时候也就一步之差。可见权力和魄力都是一把双刃剑,英雄也要看用武之地何在。披坚执锐正义在手可创伟业宏图大展,剑走歪锋又是另一种结局。

历史就是这样泾渭分明和善恶有道。想涂鸦历史的人常常被历史所涂鸦。“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历史的必然。

六十八年过去了。平型关大捷作为中国人民共御外侮战史上的光辉篇章朗照青史。时至今日,曾给中华民族造成3500万军民伤亡罪孽的日本列岛上,靖国神社的战犯阴魂未散,大和民族中侵略者的基因还一再变种,不时发出挑战和平与发展的杂音。我們需要正告和灭其威风的是:休要蚍蜉撼大树!当年中国人民饥寒交迫白刃格斗尚且能战而胜之,何况我们现在民富国强,“两弹”在手,“神舟”已能载人飞天了呢!我们更需要长自己志气的是:当年前辈们在国破家亡,半壁河山沉血海的危难中尚且自信奋起,现在我们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基础,有着泱泱大国13亿之众的团结一致,有坚如磐石的共产党领导,所惧何来?

春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远山如墨,近岭似屏。当我们告别平型关战地走上新铺的柏油路面再回首的时候,映入眼帘的雄关古道节节登高直上隘口,脑海里立刻便镌刻出这样的惊叹:

好一条雄关古道,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坚韧的脊梁!

猜你喜欢
雄关林彪八路军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散文(2022年1期)2022-03-03 09:34:04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专访千百辉董事长沈永健先生
中国照明(2016年5期)2016-06-15 20:30:14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
月读(2015年1期)2015-01-21 20:07:14
一个真实的林彪
男人世界(2007年2期)2007-05-30 10:48:04
黄克诚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写林彪
军事历史(2004年2期)2004-11-22 07:12:18
高岗、林彪是否反对出兵抗美援朝?
军事历史(2000年4期)2000-11-22 07:13:38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军事历史(2000年6期)2000-08-16 02:13:26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军事历史(1995年3期)1995-08-16 03:06:48
辽沈战役中林彪为何对南下北宁线作战迟疑不决?
军事历史(1994年2期)1994-08-16 07: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