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乐
被称作“火星叔叔”的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美国航空航天局刘易斯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兰迪斯博士在中国科技馆给北京青少年作了首场关于火星探測的科普报告。他中国之行的另一个目的是请中国少年为即将发射的火星机器人起个名字。而中国孩子们的想像力却似乎令人失望。
兰迪斯博士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科幻创作的,为了迎接这位国际著名的科幻“大腕”的到来,有关单位组织了一次青少年“火星与太空探索”绘画大赛,虽然兰迪斯愉快地为小作者颁奖,但这些孩子的作品却缺少童趣:在一幅描述火星上奏乐的作品中,竟出现了戴莲花僧帽的形象,似乎能登上火星的人必须“法力无边”;许多少年为新的火星机器人起的名字没多少新意:“童年号”,“宇宙邮递员”,还有“蜘蛛侠”,一半是老掉牙的名字,另一些则来源于好莱坞的电影。孩子们似乎没有自己“独家”的想法。
也许是含蓄的性情或纪律的约束抹杀了儿童的天真。兰迪斯在演讲中虽屡出幽默或惊人之语,连翻译和主席台上的馆长都笑起来,但孩子们却正襟危坐,不笑也不闹。连他们给兰迪斯提的问题也像是官员提出的,比如,“你们的火星探索考虑过要和中国合作吗?”这不禁让人想问,难道说,中国教育就只能培养出解答有标准答案的算术题的活体计算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