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涛 吴晓光
近年来,临泉县从实际出发,发挥资源优势,认真实施“生态立县”总战略,以推进“四化”进程,确立新的发展观,抢借新的发展力,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大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提升了发展质量。日前,临泉县委书记汤玲热情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推进新型工业化
谈到未来5年临泉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思路,汤玲说,以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为主线,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县内扶优壮强与县外招商引资“两手抓”为途径,以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保障,以提高经济增长质效和劳动力充分就业为目标,走配套式、嫁接式、资源深度开发式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如何实现这一总体思路呢?汤玲胸有成竹地提出了“四要”方针。一要优化工业结构,优先发展绿色工业,重点发展依托农业资源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新型建材工业,深度开发临化工业,巩固提升机械、纺织加工业,实现全县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二要合理优化布局,集中力量,推进化工、酿造、食品、医药、机械、纺织等6大支柱企业的优化升级,壮大支柱企业群体,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利税贡献大、发展后劲足的优势骨干企业。三要实施扶优壮强,大力培植发展基础好、增长潜力大的骨干企业,在巩固化工、酿造等支柱行业的基础上,培育环保、生物制药、新材料3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培植3至5个税收过千万元的骨干企业。四要加快基地园区建设,构筑经济发展平台。努力使园区成为基础设施最佳、各项服务最好、发展环境最优、对投资者吸引力最强的工业发展载体,未来5年把工业园区建成我县农副产品加工区、高新技术示范区和现代新城区。
加快经济民营化
“民富才能县强。”汤玲说,发展县域经济“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发展靠民力、稳定靠民富”。就是把发展焦点放在民间,把市场主体定位于民营,壮大私营企业,培育个体大户,使其成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为此,我们积极“挖掘民智、吸引民资、集聚民力”,降低门槛、改善服务、优化环境,制定更加开放和务实的政策,多措并举,大力扶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目前,全县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的民企已有两家,取得自营出口权的民企已达9家。“由基”牌麻油、“雪剑”牌脱水菜等一批优质名牌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四是培育壮大“小巨人”。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千方百计把企业做大做强。今年1~10月份,改制后的临化、文王两大骨干企业,运行态势良好,产值、利税同比增长10%。初步营造起社会投资以民间为主、社会事业以民办为主、政府管理以营造环境和提供服务为主的“民本经济”格局。
实施农业产业化
“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汤玲满怀信心地说,按照区域化布局,走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品优质化、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组织化的农业产业化之路。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特色、品牌、标准化、流通“四大工程”,积极发展区域特色农业。运用市场手段集中扶持专业村进行专业化生产。立足本地农业和农产品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产品,全县逐步形成了“毛笔之乡”“粉丝之乡”“麻油之乡”“黄牛之乡”“山羊之乡”“脱水菜之乡”等“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基地化生产。
强化政府服务化
营造环境,就是发展经济。目前,经济已进入到一个以创造良好环境为中心的新的竞争阶段。良好的环境可以弥补区位劣势,为此,我们紧紧围绕“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的要求,连年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努力营造发展软环境。
营造适应经济发展的思想舆论环境。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创造者,事事都与投资环境有关”的思想和“投资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理念。营造优惠的政策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事业性审批程序和事项,降低企业注册登记门槛和设置成本。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大力推广一站式服务,落实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坚决依法行政。对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影响外来投资建设的行为,坚决予以严厉打击,为企业保驾护航,真正为企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