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吴宗熿教授是“主客体关系学”的创始人。他历经了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先后出版了10本论著,创建了这门新型的高综合性的社会学科。“主客体关系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生命的“原态”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人和社会,因此可以“一通百通”。在人们长期有争议的疑难社科问题上,他都做了比较科学的论述与回答,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认为人类进化,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生存发展的需求,而不是生产与经济。这被称之为“一条公理”。人的需求是有规律,遵循着“需求,效率、合作”三大定律。“主客体关系学”聚集了全国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并得到了他们高度评价与支持。
本刊特约吴教授来谈谈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有句名言,他说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熟知,而并非真知”。把这话用在人们对经济问题的认识上也是很恰当的。
例如,在辞书上就找不到一个大家公认的对经济是什么的确切的解释,用学者的话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搞经济,叫作“做买卖”,这倒比较符合实际,不过这只看到了经济的一些表面现象。正因为如此,所以做买卖,小的如街头叫卖,大的如国际贸易,都并不是一件容易、简单的事。也就是说,都并不一定能够盈利(赚钱),或者说,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其实,风险性来自盲目性。许多人不懂得搞实业经济(投机性的证券交易一类除外),好比下棋,而不是赌博。下棋是有规律可寻的,下棋的规律就是棋路、棋谱。谁越懂得棋路、棋谱,谁就越能赢棋。同一个道理,经济运行也是很有规律,谁真正彻底懂得经济规律,谁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能够做到“只赚不赔”,这绝不是什么天方夜谈。请看我们的剖析。
我们把经济定义为“通过供给(满足需求)实现增值的活动”。增值就是盈利,这是经济活动的目的。增值的目的是通过供给这个手段来实现的。供给包括产与销,也就是“卖”,需求是“买”。供给和需求是相对应的,这是经济中包含的第一层道理。不用多说,这层道理几乎人人都知晓。但是,要继续深入下去,恐怕真正懂得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了。
第二层,就是要弄清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有人把买卖双方比喻成两个巴掌,买卖成与不成决定于双方,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说,把买卖看成是同一个事物的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是正确的。但是,把两者看成是对等的、并列的关系,就错了。这是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质的错误。买卖中的所有失败,除了权力乱干预造成的以外,几乎全是这个错误认识引发的。那么供给和需求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供给和需求也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需求是供给的直接目的、第一目的,只有达到了这个目的,即满足了需求,才能达到间接目的、最终目的——增值。当然对于增值来说,供给和需求又都属于手段的范畴了。由于供给满足需求是增值的前提,所以,能否增值的奥秘就隐藏 “供给能否满足需求”的关系之中。
既然供给是为了满足需求,那么两者的关系,只能是需求决定供给,供给服从需求的关系。也就是说,只能是需求什么,供给什么;需求多少,供给多少。具体点说,人家想买什么东西,你就卖什么东西;人家想买多少,你就卖多少,这才能赚钱。如果相反,你卖的东西是没有人要的;或者是过剩的,当然就卖不出去,也就只能赔钱了。在计划经济年代,经济效益为什么不佳,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明白需求与供给之间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出现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也就是产归产,销归销。转为市场经济之后,经济逐渐出现了生机,其主要的原因,显然是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经济。这一下,就把供给的方向端正了,使产与销积极接轨了,经济效益也就明显增加了。需求决定供给,就是经济活动中需要懂得的第二层道理。我们用顺口溜来表述,就是“供给跟着需求走,不赚一百也赚九十九”。这就是说,只要供给跟着需求,就能够只赚不赔。
有人说,我就是跟着市场需求走的,怎么还经常赔本呢?我们说,绝对不是,你看到的不是市场需求,而看市场有没有供给。
在西方经济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说有甲乙两个制鞋公司,都派了推销员到某个岛国了解情况。甲公司的人回来报告说,该岛没有卖鞋的,居民终年赤脚,在那里鞋肯定卖不出去。乙公司的人回来报告说,该岛没人穿鞋,不是不需要鞋,而是长期贫穷落后,没有鞋穿。现在不太穷了,买得起鞋了,只要进行很好地宣传介绍,肯定有销路,应该赶紧发货。结果,甲公司失去了商机,乙公司赚了不少钱。显然两者的差别,就是跟没有跟着需求走。
又如,有一条街道原来没有饭馆,当地居民在外用餐需要走很远的路,很不方便。有人看到这种状况,就在那条街上开了一个饭店,结果用餐的人很多,生意兴隆,一天能赚上千元。由于开饭馆不能垄断,这样的高额利润,很快就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时隔不久,这道街就相继出现十多家饭馆,用餐的人被分散,每家的顾客就都寥寥无几了。结果是,第一家赚了大钱,第二家就只能赚小钱,最后大家都不赚钱。这不正好说明,第一家是看到了那条街道上有很大的用餐需求,有需求就有利润,显然他的供给(开饭馆)正是跟着需求(很多人要用餐)走,所以赚了钱。而后来者,看到的是第一家开饭馆(供给)能赚钱,他们也跟着开饭馆(供给),显然,后来者的供给是跟着先前的供给走,所以就没有成功。这仍可编句顺口溜,叫做“供给跟着供给走,不赔一百也赔九十九”。
当然,要真正懂得供给“如何”跟着需求走,还要懂得更深层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