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珂
好莱坞翻拍漫画的热情一直在持续,继《蜘蛛侠2》上映后,由哈莉·贝瑞和莎朗·斯通领衔的《猫女》也登台亮相了。这又是一部可以让美国的青少年们一边嚼着爆米花,一边轻松观看的纯商业片。
其实,这种爆米花式电影就是美国电影工业的主流产品。因为拍这种电影不需要令人咋舌的大投资,也不需要群星熠熠的创作阵容。它只要有一个简单有趣的剧本,再加一个压阵的大明星;或者根本没有什么明星演员,但却有一个具有冲击力的剧本就足够了。
《猫女》的剧本乏善可陈,但你可以在影片中看到新老两大性感天后的迷人风采,而且还可以看到她们像两个泼妇一样互殴;对于一心想过一个快乐暑假的美国少年来说,这就足以刺激他们的肾上腺素分泌水平了。艺术电影的忠实捍卫者对于这种“烂片”一向深恶痛绝。不过,无论你怎么痛恨它们,有一点却是不可否认的——它们真的很赚钱。
美国片商的主要收入就是依靠这些“烂片”。这与多数中国人的观念是不一致的。中国人总以为,只有“大片”才能赚到足够的钞票。“大片”这个概念是中国人创造的,我们对它的理解是:大投资、大导演、大明星、大故事、大场景。这样的理解不能说有什么不对,问题是能集这么多“大”于一身的电影,即使在电影市场最繁荣的美国,一年也出不了几部,如果所有的片商都眼巴巴地指望着它们赚钱,美国的电影市场早就萧条了。
中国电影业的疲软众所周知。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政府官员都急切地盼望能够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我赞成对民族电影进行大力扶持,但却反对那种认为只有国产“大片”才能拯救市场的看法。这种看法和现在某些国家要搞原子弹的想法有点类似。原子弹虽然厉害,但有了它并不意味着这支军队就不可战胜,更不意味着整个国家的强大。中国电影现在最需要的是电影的商业化和工业化,是尽快建立成熟高效的产业链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更快的速度制造更多的明星,才能在更广泛的题材中找到更好的剧本,才能像推销电视剧一样把电影推向市场。
这绝非一年拍两三部大片所能承担的,反倒是“爆米花”电影这样的“常规武器”更适合承担这样的角色,因为这种电影是工业生产线上的产品,可“批量”生产,只要把握住市场的某些兴奋点,就很容易获得成功。
可惜的是,现在无论是民众还是政府官员都只把眼睛盯在“大片”上。《十面埋伏》得到整整一个月的档期,其间没有任何一部国外“大片”上映,就反映了官方的支持态度。而观众对此片趋之若鹜,看完之后又破口大骂也反映出大家期待“大片”而不得的失望之情。这个片子最后只让中国电影市场虚热了两个星期,民族电影的振兴之路到底在哪里,还是没人能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