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明 朱卫东
近年来,安徽省颍上县信用联社在闫树业主任的带领下,始终坚持抓重点、创特色、争先进、塑形象,带好队伍,转变作风,与时俱进,率领全体员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对颍上县农村信贷管理实行重大改革,坚持以农为本抓经营,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强化清收不良贷款力度,完善内控制度,积极开展小额农户信贷,翻开了颍上县信合工作崭新的一页。2003年荣获安徽省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阜阳市联社系统评比第二名、颍上县抗洪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
为人谦逊平和的闫树业主任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管理经验。
强化队伍建设
政治合格,业务过硬,是颍上县信用联社队伍建设的重头戏。以制度的执行落实为切入点的队伍建设工作,收效显著。从形式到内容,从执行到考核,颍上县信用联社队伍建设每一步都扎实有效。
一是始终坚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增强广大员工的服务意识。近年来,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切实改变工作作风,真正深入基层,实实在在做到为基层排忧解难,以良好的工作作风营造了优良的经营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是狠抓岗位培训,积极鼓励员工自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同时,强化外勤人员培训,增强了信贷人员营销优质贷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强化支农力度
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颍上县信用联社切实转变经营理念,真正做到了面向农村、立足农业、贴近农民,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增加有效信贷投放计划。2003度安排1.2亿元信贷投放计划,并以15%的分值对信用社进行考核评比,信贷和收息计划层层分解到每位信贷员身上。同时,按照"综合考核、以收定支、多劳多得"的原则,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资挂钩办法,按月站队,按季考核兑现。2003年底,各项贷款实际投放较上年增幅达20.4%,完成任务的114%,农业贷款余额占净增各项贷款总和的85.6%。
--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贷。一是制定措施,严格考核。从机构人事管理、经营、内控制度、风险资产管理、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增收节支等方面制订措施,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进行重新规范,对贷款户及其贷款额实行"双锁定",这种"一条龙"的便民服务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截至2003年底,全县已建立小额农户信贷经济档案210161户,并有124156户农民拿到了贷款证。2003年全县累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6308万元,累收26910万元。二是制定创建规划。围绕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贷款率、实现扭亏增盈及创建信用户、信用村镇等活动开展工作,明确创建目标。
通过发放小额贷款,重塑了颍上信用联社的光辉形象,巩固了农村信贷阵地,信用联社情系农民的致富纽带作用得到再次拓展。
强化信贷管理
在百年一遇的大灾之年,颍上县信用联社能消化2个多亿的到期贷款,实属不易。采访中记者发现,颍上县信用联社在信贷管理中,从五个层面入手,面面细腻,各具特色。
--狠抓组织存款,壮大资金实力。一是围绕存款立社,抢抓机遇,组织存款。2003年,县信用联社抓住各个有利时期,特别是春节前后务工农民返乡的旺季,吸纳存款,效果明显。同时,印发各种宣传材料近6万份,印制宣传条幅近300条,书写墙体宣传字2万多平方米,同时印发优质服务承诺书,让柜面服务置于社会和广大客户监督之下。二是对灾民赔偿、退建等资金采取灵活攻关措施,争取了部分存款。
--强化源头管贷。修订完善了《颍上县信用社贷款管理实施细则》,采取新放贷款借据调上来审查、农会互审和有关股室走下去到现场审、上门核查相结合的措施,对新贷款程序、手续等环节进行透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罚并监督整改。与此同时,严把大额贷款审批关,层层审核把关。
--严格清收。一是明确清收任务和目标,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了具体的考核、考评办法,并出台了《颍上县农村信用社清收陈欠贷款奖惩办法》等多个文件,对1999年新放3万元以上和2000年新放2000元以上贷款形成两呆的,逐笔建立台帐,限期收回。二是积极与乡镇部门联系,落实债务,收回了部分行政干预贷款及利息。三是强化退休人员、调离人员、滚动淘汰人员的考核。
--强化节支。一是信用社全面推行费用帐户管理,以"总额控制、比例控制、专项指标控制"为原则,确立了收支配比思想,实行营业费用4项指标控制,有效控制了超标开支,工资、奖金及福利费不合理增长等问题。二是严控固定资产和非生息资金的占用,据实核定了各社的库存限额,清理了过度性科目。
--强化内控制度建设。一是修订完善了有关办法,规范了操作行为,细化了处罚标准。二是加大现场检查频率,对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建立整改台帐,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处罚和整改跟踪,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三是成功举办了会计、出纳、内勤主任和外勤主任及信贷员培训班和会计互审工作。四是成立了事后监督中心,建立了"亲缘"回避和轮岗制度,并与各社签订了"三防一保"责任书,经常检查,确保安全无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