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蓓 罗雪挥
社会的多元提供了选择的多元,选择的多元锻造了各种可能,于是,我们的社会进入了“我能时代”,而他们是我能时代的践行者
我能者应该有一个集体画像:他们是把温饱问题甩得远远得那一类人,他们有独立的自我意识,有独立的私人空间;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愿意承担能力所及的责任;最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自己是为谁活着。社会很多元,但他们很清醒。
吴晓红中国首位吉尼斯世界纪录见证官
宣言:“我能”时代的见证者
今年3月,英文硕士、中文博士吴晓红,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吉尼斯申报中心派到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伦敦总部,接受了8周的培训后,正式成为吉尼斯在中国的首位见证官。5月正式上任后,吴晓红已经亲手颁出了两个证书。
吴晓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吉尼斯申报中心现在平均一天能接到十几个申报电话,迄今为止全国通过中心寄出的吉尼斯证书已有几十个——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要把自己的世界第一之梦变成现实。
吉尼斯的工作,就是到处寻找NO.1。吴晓红寻访过刘国梁、王军霞等世界冠军,但她接触得最多的,还是那些掉进人堆里就找不着的普通人:在手指上转篮球转了3个多小时的出租车司机,收藏纽扣的农民,唱了74年粤剧的老艺人,在爱牙日齐齐刷牙的一万名小学生……普通的人能做非凡的事,吴晓红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金星现代舞蹈家,变性人
宣言:我能决定自己的性别
1987年,19岁的男孩金星到美国学习现代舞,从那一年起,他开始主宰自己的生活。没有了国内的种种限束,跳与不跳,跳好跳坏全由自己。令他非常骄傲的是,从19岁到现在,他从未荒废自己,也从未与社会疏离。
1995年,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做变性手术。现在,她作为一个单身妈妈领养了三个孩子。
金星说,她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情——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舞蹈团,都是她十八九岁时候的幻想。至于做一个女人的想法,是从6岁就有的,在28岁的时候才把它实现。“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先对自己的生命诚实。下辈子做猫做狗我不知道,但这辈子我要活得一是一,二是二。”
沈冰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
宣言:我能主持世界杯足球赛
2002年6月,一半以上的中国男人都猫在家里没日没夜地看世界杯直播,他们发现,在CCTV-5体育部的熟面孔旁边,多了一个高个子、亮眼睛的漂亮女主播。她不怎么懂球,又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足球宝贝”。她落落大方,憨态可掬,自己喜欢的队伍被淘汰时还会红了眼圈。随着赛事的进展,人们对这个世界杯期间的“新鲜人”,由质疑、奚落到接受、习惯,最后竟产生了一丝依赖。
她是沈冰。提起持续一个月、每天11个小时的世界杯直播,沈冰觉得,接受和完成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任务”,自己真是挺勇敢的。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不能”而为,给沈冰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可能”。
舟舟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基干团员,智障人士
宣言:我能指挥交响乐团
1997年,湖北电视台的编导张以庆,到武汉乐团拍摄一个女贝斯手。拍摄过程中,偶然看见了在一边跟着打拍子玩的舟舟,这个别人早已见怪不怪的画面,深深震撼了张以庆。经过整整一年的拍摄、制作,在舟舟刚满20岁的时候,张以庆拍摄了《舟舟的世界》。
《舟舟的世界》真的改变了舟舟的生活。他从1999年开始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到各国演出,现在已在舞台上活跃了5年。
舟舟的爸爸胡厚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很敬业。上台之前,他会坐在一边静静地整理情绪,不许别人打扰。上台以后,他非常投入,眼神完全像个健全人。”胡厚培说,6月中旬,舟舟刚从美国加州巡演回来,和当地乐团合作得非常愉快。眼下,除了惦念他的下一场演出,就是跟他的健全人朋友打电话联络。
郝璐璐中国第一位公布自己整形过程的“人造美女”
宣言:我能变成白天鹅
她清楚记得,做全面整形的决定,是在2003年6月19日。在以这样一种方式成名的一年来,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成长,只有她自己知道。
“我不断对自己说,我能,我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我能承受所有的压力。”不管网上的议论是多么伤人,郝璐璐当时许下的三个愿望——进入演艺圈、出书、找个理想爱人,其中有两个已经大致实现了:现在她签约了一家经纪公司,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续集里出演角色,她写的书也将在7月出版。
郝璐璐说,要做到“我能”,除了勇气、信念,还有快乐。
田威新:中国首架合法私人飞机的拥有者
宣言:我能驾着自己的飞机上天
2003年,当田威新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听说他买了一架飞机时,都吃了一惊。他说,“十几年了,我多少回做梦都在天上飞。”
买飞机的费用,一共需20万元,是靠他下班后开出租车攒出来的。2001年年底,他在北京拿到飞行执照后就在北航预订了这驾“蜜蜂3 C”超轻型飞机,直到2003年8月,才给飞机办好“户口”,成为建国以来在民航总局登记的第一架私人飞机。
田威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要用他的飞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程航拍塔里木河。
目前,我国有200多人有私人飞行驾照。2003年5月1日开始实行的《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为私人飞机上天提供了便利。
闾丘露薇凤凰卫视新闻记者
宣言:我能上战场
“我能是因为我的执着,无论经历了什么,我仍然做我自己”。
2001年10月,“9·11”事件后,凤凰卫视的高层问:“谁愿意去阿富汗?”她第一个举手,首选的男同事签证出了问题后,她成为全球首位三进阿富汗战地采访的华人女记者。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她又是在巴格达市区进行现场报道的惟一的华人记者,闾丘露薇觉得这是她的工作,从本质而言,“上战场和到菜场去采访一位老太太没有区别。”
闾丘露薇此时正在非洲,稍后又要飞往另一个国家,采访是利用等飞机的间隙用电邮进行的,发出邮件后,闾丘露薇又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确认是否收到,表现出职业记者的认真。
朱兆瑞自由旅游人士
宣言:我能3000美金环游世界
“同学们,你们中间将来想环游世界的请举手!”随着极富煽动性的开场白,曾经揣着3305.27美金,77天周游了四大洲28个国家,坐过8分美金票价的飞机,住过倒找钱的五星级酒店的朱兆瑞,又开始了他的“布道”——80多所高校的演讲,朱兆瑞从南走到北,除了西藏,几乎走过了中国每个省。朱兆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自费做的这次公益讲座之旅,就是想告诉大家,“我能,你也能”。
朱兆瑞打算在明年开始第二次环球旅游,不过主题已经改成了“跟着朱兆瑞3000美金游世界”,他打算组织一个自愿报名的团队,大家AA制,再走一回环球之旅。他说,“首先自己主观上要有自信,我能,我能,我肯定能。”
王国华全球通的第一亿个用户
宣言:我能实现全球生活的梦想
1992年,王国华在天津大学攻读博士,偶然见到一位富商打手机。那是他第一次知道手机这个概念,“当时想要拥有手机,就像今天的普通人想要拥有宝马车一样困难”。12年后,王国华,以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的身份在北京国贸星巴克咖啡厅接受采访时,同时带着两部手机。
他说,世界变小了,在洛杉矶机场,打开手机就是中国移动欢迎他进入全球通网络的信号,而在加拿大的家中,他经常接到通过全球通传递而至的节日庆贺短信。
2001年11月26日,北京移动通信分公司西单营业厅,从加拿大归国的王国华来办理第二部手机号,无意间成为了全球通的第一亿个用户,不仅获赠一部时髦的新款手机,还得到一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号码。
他对“我能”的全球生活状态不无自豪——上世纪70年代,还在河北沧州院子里玩耍的王国华梦想上大学,1981年考进天津大学;上高中时想念博士,结果如愿以偿;之后想出国,博士毕业两个月就踏上了去北美的旅程;后来回国创业,也真的做了起来,虽然中间的艰苦一言难尽。
有趣的是,当初王国华是全球通的用户,后来全球通又成了王国华的用户:他的软件公司正为中国移动提供服务支持系统。如今全球通的用户数量和王国华的公司销售数量先后都突破了一亿大关。无论对于前者还是后者,“一亿”都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数字——在20年前,一个人,乃至一个公司要做出这样的业绩,还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人的第三次精神革命
如果按时代划分,中国在出现“我能”之前,应该是经历了“我想”和“我要”的时代。
上世纪80年代前,中国许多美好的事情只有想的份儿。周恩来说“梦里行了千万里,醒来还是在床上”。我想,但只能深藏心底;我想,但不敢付诸行动;我想,但必须“狠斗‘私字一闪念”。想归想,做归做,想和做的不能统一造成了中国人格的集体分裂。
80年代后,经过反思,中国人突然觉醒。要知识,要工作,要钱。一切能够带来幸福的东西都要,甚至合法的要,不合法的也有人要——在法制严重不健全的当时,非法致富的人夹杂在“先富起来的人群”中间,将“我要”的精神异化了。
但“我要”精神的一夜降临,仍然解构了铁板一块的“我想”时代,拓展了中国社会的个体生命空间,个人的权利第一次得到明目张胆的宣张。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法制日渐完善,社会为人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提供了多元的物质和文化条件,“我能时代”呼之将出,最终变成现实。
一出生就进入“我能时代”的人,无疑是幸运的。而目前,中国的“我能”者多半都经历了“我想”和“我要”时代,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心路历程,深知“我能”时代的来之不易,所以,虽然“我能”,这些人都很克制,很谨慎,在可以抵达的空间里低调而不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