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片断

2004-06-14 22:39
中国名牌 2004年6期
关键词:伯克希尔巴菲特

匣 子

编者按:人人都有偶像,单就一部《天龙八部》,血性者崇尚乔峰,痴情者偏爱段誉,迂直者围维护虚竹。在内模仿的驱使下,fans都指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他们偶像那样的大英雄。

同样的事也能发生在投资行业中。所有的投资人都期待成为一个人----沃伦.巴菲特。如果能有一比的话,就象是所有国学爱好者都期待成为钱锺书,那种大隐于市的高人。

2003年8月11日的美国《财富》评选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人士,沃伦·巴菲特名列第一。但是中国的投资者感到其扑面而来的影响力,却是其在香港股市的得手,惊诧于他大把大把地搂钱就如同奥尼尔在篮下双手灌篮。

去年香港市场的中国概念股牛气冲天,而带动起中国概念股投资热潮的正是被称之为股神的巴菲特,他从去年4月开始在香港买进中石油,现持有23.48亿股中石油,股权比例高达13.5%,成为中石油第三大股东。

之后,中石油一直“飘红”,今年1月5日甚至创下4.95港元的历史新高。根据巴菲特的购入价平均计算,其持有的中石油每股平均成本价约为1.58港元。中石油每股中期派0.0988元人民币,巴菲特光收息一项已达2.3亿元,很快他还将得到中石油的年底派息。股价的上涨和股息收入给巴菲特带来了超过50亿美元的巨大收益,而这仅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

今年的大陆股市开始进入牛市周期,巴菲特的名字便一而再地在股市上空隆隆响起。

40年苦行所悟

今年中国股市的新思想是价值投资。价值投资最成功的应用当属巴菲特所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40年前,该公司是一家濒临破产的纺织厂,在巴菲特的精心运作下,每股净值由当初的19元成长到2002年的41,727美元,年复合成长率约为22.2%,远远超过了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增长率。

巴菲特认为,成功投资的关键,取决于企业的实质价值和支付一个合理划算的交易价格(有人将其通俗化为捡便宜货,价值投资的祖师爷格雷艾姆说过一句话:找机会用5毛钱买价值1块钱的东西。),而不必在意最近或未来股市将会如何运行。因此,在评估一项潜在交易或是买进股票的时候,投资者应该先以企业主的观点出发,衡量该公司经营体系所有质与量的层面,财务状况以及可以购买的价格。 他所推崇的投资决策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企业原则(这家公司简单且可以了解吗?公司的经营历史是否稳定?公司的长期发展远景是否看好)、经营原则(经营者是否理性?经营者对股东是诚实坦白的吗?经营者是否会盲从其它公司的行为)、财务原则(把重点集中在股东权益报酬率,而不是每股盈余)以及市场原则(这家公司有多少实质价值?能否以显著的价值折扣购得该公司股票)。

在价值投资理念的指导下,伯克希尔集团投资参股的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迪斯尼、时代·华纳、所罗门公司等都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投资是终身的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8月30日,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1941年,11岁的巴菲特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

巴菲特在25岁时便开始打天下。凭借自己的5000美元资金,加上从亲友筹集来的10万美元,巴菲特成立了个人投资公司﹕巴菲特合伙人(Buffett Partnership)。但直到1965年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后,他的投资生涯才真正闪现光芒,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也成为他的投资旗舰。

从创业至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经成长为一家市值接近935亿美元的巨型企业,巴菲特也摇身成为全球第二大富豪,排名仅次于微软主席盖茨。不仅他赚得盘满钵满,而且其支持者同样分享了丰厚利润,如果投资者在38年前把1万美元押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那么现在已获得五六千万美元的回报。

佛法式投资

巴菲特的办事风格是,对于他能处理解决的问题从不拖延,对于超出他能力之外的问题就尽量避开它。他经常说,他会尝试着从一英尺高的障碍物上迈过去,而不会从7英尺高的障碍物上跳过去。他会尽力寻找明智、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使问题简单化。因为从球场中间不存在什么高百分比的射门。对于有可能办到的事情,他总是尽力而为,对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很明智地避开。他所信守人生的信条之一,就是避开麻烦。在股票市场上,这就意味着避免资本损失,

正如佛法一样简单而深邃,巴菲特投资理念只有两点:第一点是不要亏损,第二点是千万不要忘记第一点。

简单就是好,这是他的另一个信条。摒弃衍生工具追求简单,弃绝复杂也是巴菲特坚守的信条,他认为,应拣一些连傻子也可以管理的公司,“我钟情那种根本不用管理也可赚大钱的公司。”由此引伸,巴菲特摒弃复杂的投资工具。

自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后,巴菲特每年都会写信给股东,解释他的投资策略,今年他便形容复杂的衍生工具是金融市场的“大杀伤力武器”。

巴菲特最本质的投资经验有二条:1.坚持中长期投资、尤其是坚持长期投资。2.坚持做自己熟悉的股票,也就是说,保持做熟不做生的操作方法。巴菲特曾经玩笑戏称,即使格林斯潘对他悄悄耳语“将降息或提息”、他也绝对不会改变其上述二条基本投资经验而动摇心态。

拒绝涉足陌生市场

说巴菲特是一个专门捡便宜货的老头子,这话只说对了一小半,因为廉价只是他投资的其中一个考虑,更重要的是他从来不参与陌生的金钱游戏。巴菲特对投资者有一句金玉良言:“投资必须理性,若你不熟悉它,便干脆不要参与。”

巴菲特反对渔翁撒网,认为分散投资不能够减低风险。人们常常寻找深具内在价值而又被市场忽略的企业,然而集这些条件于一身的公司其实不太多见。如果能集中火力投资几间最杰出的公司,然后长期持有,便无往而不利。要做到这个境界,巴菲特强调必须勤奋,将投资对象的业务视作自己的生意,事事亲力亲为,由头至尾地钻研业绩报告,巨细无遗地详加分析。

近半个世纪以来,巴菲特便一直本着这些理念实践他的投资大计,而这份坚持和执着,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科技网络股热潮最高涨时,他仍然不为巨额利润所动,可能才是他致胜的关键。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与很多经典投资理论不同的是,沃伦·巴菲特崇尚集中投资。他将集中投资的精髓简要地概括为:"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然后将你的大部分资金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涨跌,坚持持股,稳中取胜。"为了捕捉到这些股票,他把股票视为企业加以经营,不惜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分析企业经营状况、评估企业的管理上,以此决定是否对这个企业的股票进行投资,而不是跟踪股票价格的波动。

不可否认,巴菲特的成功有许多因素,但不管怎么说他是一位巨大的成功者,他的投资逻辑当引起人们深刻思量:

——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投资人,所以我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为重要。

——生追求消费垄断企业。

——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际价值。

——没有任何时间适合将优秀的企业脱手。

在巴菲特看来,选择合适的价格吃进优秀企业的股票,关注这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一路持有,等待收获,就是成功。

远离人群

选择一种投资方式,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两者高度地统一,一个人才有可能获得极大的成功。这是研究巴菲特的人往往忽视的一个细节。他是一个羞怯的人,他需要远离纷繁的人群,而投资虚拟经济使得他能够安逸地在他故乡的小城中躲着。

他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时,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有点羞怯。他不喜欢各种各样的聚会……在只有一个房间的公寓里,只要有《华尔街日报》、一台电视机、一瓶百事可乐,他就会感到很幸福,”他的女儿苏珊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巴菲特一同参加新年晚会的一位好朋友说,几乎整个晚上巴菲特都呆在一个角落里,百无聊赖地打发时间,直到他可以离开。

邻居们很少看到他。他不怎么喜欢到庭院里活动,他一个人也不会在打扫得很干净的院子里养花弄草。相反,他通常都是呆在室内,读书或是参加伯克希尔公司的董事会。在他的办公室里,很少有人光临——星期内可能有2人—3人和他有短时间的会晤——这些人中不包括股票经纪人和股票分析师们。

巴菲特几乎从来没有上过电视。人们多少有点接纳他很少接受电视台采访的做法。但是,他却很喜欢和朋友们聚在一起。他留出大部分时间来读书和学习。有些人说他是个羞怯的人,但是,有时他能一个人滔滔不绝,大谈特谈,控制所有的谈话主题。

如果说他很羞怯,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毕竟,他曾经说过他一直知道,即使在他很小的时候,将来他会很富有的。任何一个能从自己的卧室开始他投资合伙公司的人都对自己有信心,并对别人找一份真正工作的逼迫置之不理。

所以,不能轻视偏执的想法。

美国山西人

正巧,巴菲特来自于美国的西部,一个类似于中国山西的地方。

他的低预算风格是尽人皆知的。《华盛顿邮报》的女老板格雷厄姆夫人曾经这样说起他的商业老师:“他这个人非常的节俭。有一次,我们在一家机场,我向他借一角硬币打个电话。他为把25美分的硬币换成零钱走出了好远。‘沃伦我大声叫道,‘25美分的硬币也行呀,他有点羞怯地把钱递给了我。”

她还回忆起了另一件事:“我正坐在弗吉尼亚的家里,读着本·格雷厄姆为初学者写的书,还有一篇由迈瑞尔、林奇、皮尔斯、芬纳尔或史密斯的人写的一篇《怎样阅读一篇财务报告》的文章。有人告诉我说,我要尽快地读完本·格雷厄姆的书,因为沃伦不愿意由于把书借出奥马哈公共图书馆的时间太长而缴纳一笔数额很小的罚金。”

一张坦率的、表情严肃的圆脸上,一绺头发蓬乱地贴在额前,一头浓密的头发,难以梳理平整,零乱的好像要飞起来似的,这张脸就好像在告诉人们说,“我来自于美国西部,”脸上经常带有一种急切的,探询的表情。他的脸有点椭圆形,上面镶嵌着一双淡褐色的眼睛,看东西时需要戴上厚厚的远近两用眼镜,眼镜腿儿挂在耳朵上。

这张脸可以在山西的某某大院的老照片或者画像中找到。如果没有这张脸,就不可能有世界上最值钱的股票,也不可能有让人趋之若鹜的深宅大院了。

有人评论说,有一个叫巴菲特的美国老头,他投资中国石油的股票,共计投入40多亿美元,只用7个月不到,净赚40亿,同样也是美元。中国石油本来是我们国家的优秀企业之一,我们自已不投资,反让那个美国老头站在高处,把手一挥,赚了很多“快钱”。

此番评论多少透着一种不服气。不过,下面的这条消息或多或少给出了让人服气的理由:通用电气连续第6年在世界知名的财经媒体英国《金融时报》和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公司日前举办的“世界最受尊敬的公司”排名中位居第一。微软公司则继续蝉联亚军。丰田则替代IBM公司成为第三名。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则连续第二年成为世界最受尊敬的企业家。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则从第三上升为亚军。

结论是,这40亿美元是给世界亚军企业家和世界冠军商业人士准备的。

猜你喜欢
伯克希尔巴菲特
第七页 知识点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一棵活了200 岁的树(二)
一颗活了200岁的树(一)
新高 特雷·伯克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阁楼上的光
圈话
我眼中的巴菲特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