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读罢这篇案例,感触良多。这是一个精彩案例。从这个案例中,我得到的最大启示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偶然”具有无尽价值,“智慧”具有重要力量。
“偶然”的价值
在这个案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一切出于偶然”。在数学课上,孙老师不小心打翻了一盒彩色粉笔,顿时引起同学们的一番议论,秦春宇同学甚至提出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问题:“孙老师,我想出了一道乘法应用题,孙老师在每天数学课上节约两枝粉笔,!个月(按30天算)能节约多少枝粉笔?”孙老师哭笑不得,在馗尬中想到“我与环境”的大主题,机智地提出了“校园巧用粉笔头”的课题。
在活动开展中,不论是同伴交往中的障碍及其克服,还是在统计粉笔头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弹簧秤问题”、“曲线问题”等,都因为渗透着无法预知的偶然性而使课题充满悬念、引人入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和自身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生活中、源于生活并为了生活。生活是无结构的或结构性比较弱的,因而是跌宕起伏、不断生成、充满偶然性的。生成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性之一,亦是该课程的魅力所在。
本案例的最大特点是:课题源于师生互动的学校(班级)日常生活,尊重并发挥“偶然性”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发展是在平常时刻点点滴滴的偶然中实现的。崇拜必然性、技术化、程序化和去情境的教育必然导致学生精神生命的枯萎。
智慧的力量
有教育價值的“偶然”稍纵即逝,如何把握?依靠教育智慧。在本案例中,孙老师在貌似不经意间提示了要研究的问题并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产生困惑时,孙老师机智地将之转化为新的教育时机《契机),学生在不断接受挑战中诞生新的观念。
教育智慧是基于对学生的关爱而产生的对每一个学生独特发展需要的敏感性,是捕捉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并将其价值发挥到极致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情境的复杂性和学生需要的多样化,对教师的教育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例中凡提到学生的观念、问题和行为的时候,均指出了学生的姓名甚至学生的特点,这是尊重学生独特性的一个表现。
学科与活动
本案例的另一个特点是努力实现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诞生于一堂数学课。课题研究过程中自觉运用并提升各学科的知识(不限于数学)。
学生的经验是一个整体。学生的课程也应是一个整体。处理好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首先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另一门学科,它所探究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与学科课程是不同的。学科课程所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所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经验与活生生的现实或生活世界的关系。同时还须明确: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是有联系的。在新课程中,二者都指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在学习中使学生获得个性解放。而且,学科逻辑与生活世界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因此,学科课程能够也应当与综合实践活动统一为一个整体。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要把“问题”与“意义”结合起来。这意味着每一个学生都要明确:我在生活中遇到、发现或产生了什么问题?我探究或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
本案例的最大问题是有一种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的倾向,这极大地限制了本课题的意义。希望孙老师或其他老师在指导类似课题的时候能够从问题、意义以及二者的结合方面进一步拓展思路。比如——
1,粉笔来自哪里?最早的粉笔什么样?
2.今天的粉笔是怎样生产的?我能制作一枝粉笔吗?
3.孙老师一年用多少枝粉笔?孙老师自工作以来一共用了多少枝粉笔?
4.老师的职业病有哪些?粉笔尘与老师的职业病有怎样的关系?
5.粉笔头和粉笔尘是怎样污染环境的?
6.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粉笔头变废为宝?
7.讲粉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