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祥烈
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促成少年儿童学习生活条件更加优越的同时,也带来良莠不齐的多元信息,增加了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我们注意到,影响小学生成长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非常多,激励危机就是一个比较普遍和突出的教育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做了一些应对策略研究。
开展争章夺星活动,满足学生对激励的现实需要
在三年前学校组织的一次调查中,我们就已经发现了教育中存在的激励危机。在家庭里,绝大多数年轻父母成天忙于事业或生计,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或保姆,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无暇与孩子交流,对孩子有效的表扬、赞许、鼓励更是缺乏。在学校中,不少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育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批评多,激励少,学生刚上一年级还有自信,有“自我”,慢慢地,自信和“自我”都有减弱的倾向。
我们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比较好的评价与激励办法,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发起的雏鹰争章活动启发了我们。该活动用“章”来奖励学生的进步,面向全体学生,也关注了学生素质的不同方面,但我们也发现,在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激励需求、个性化激励需求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为解决全体性、全面性和个性化发展的矛盾,我们试图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激励载体,夭上的星、影视明星、歌星、星级标兵、军人佩星等给了我们启发。2000年起,我们把“星、章”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了“争章夺星”活动。
活动分为“设章设星、选章选星、争章争星、评章评星、颁章颁星”五个环节来开展,一学期之后,就收到了明显效果。不仅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而且得到了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的重视与支持——团中央两位少年部部长先后到校调研。更重要的是,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享受成功,自信心得以增强。
实施争章夺星评价研究,满足学生对激励的持续需要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争章夺星活动只是停留在激励学生的浅表层次,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激励的深层而持续的需要。这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要进一步增强其教育效果,需要哪些理论作支撑?章和星的目标体系怎样设计才更科学?怎样组织更有效的评价?结果怎样反馈?等等。而在“九五”期间,我校就在全国美育课题的研究中提出了审美化评价的问题……综合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在省市教科所及高校专家的热情指导下,我们很快将工作问题上升为研究课题,2001年,《争章夺星促进小学生发展》正式列为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和成都市“十五”规划课题,开始了规范的研究。
研究中,我们主要构建了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要求相一致的争章夺星评价的目标体系和操作体系,逐步总结出能满足学生对激励的持续需要的基本策略。
1.发展性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争章夺星评价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现代教育评价、多元智能、主体性教育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课程标准等规定,从学校实际出发,研制了“争章夺星——小学生素质发展目标”新体系。学生的素质发展目标以新颖直观的“章”和“星”为载体。“章”是学生成长的基本目标的激励载体,分为“基本章”、“发展章”、“特长章,$。“基本章”涵盖了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发展章”鼓励学生在达到基本章要求的基础上在尽量多的方面得到发展;“特长章”鼓励学生的一技之长。“星”则是学生成长的提高性目标的激励载体,是更高的奖励,更高的荣誉,分为“单项星”和“综合星”。“单项星”鼓励学生的优势发展,“综合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争章夺星——小学生素质发展目标”新体系为进一步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反馈调节等功能提供了科学而鲜活的载体,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充分地发展。
2.课程化策略。
将“争章夺星——小学生素质发展目标”新体系转化为评价标准,用以评价学生的言行,我们又形成了“争章夺星”评价的操作体系。为使争章夺星评价目标和操作新体系落到实处,我们将争章夺星评价纳入了学校的课程系统,开发了争章夺星评价校本课程。经课题组反复修改,反復试用,编写了《小学生争章夺星评价手册》和相应的《小学生争章夺星体验活动》校本教材。《评价手册》是评价的依据,也是对各类评价的反馈;《体验活动》则让学生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模拟或真实情境中,知识,能力、情感等得到锻炼和发展。学校每周安排一节争章夺星专题课,隔周安排一节活动课、一节评价课,并有专人上这门课。基本程序是: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争章夺星的目标(主要是“发展章”、“特长章”、“单项星”、“综合星”等);在课内外体验活动中争章夺星,在评价课上开展阶段性评价,一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实施综合性评价并颁章颁星。学生获得了愉悦的精神享受,同时激起了新的成就动机。
3.自主生成性策略。
争章夺星评价不局限于专题课上,还蕴含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不局限于校园内,还拓展到了家庭、社区。对学生来说,重在过程的体验,许多时候,价值判断都具有自主生成性,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学生也许没有选择或者设定那种章、星,但在一定时候表现出了某种优势和潜质、一种智慧的火花,我们都会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性评价。比如,一堂语文课上,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大家的带动下,终于举手发言了,而且还说出了点道道来。另一个同学听了,站起来说,“老师,他应该得勇敢章”。虽然这节课师生预设了“合作章”、“智慧章”而没有“勇敢章”,但是老师当即给予了肯定,那位同学脸上顿时有了从未有过的满足。自主生成性策略要求教师要做有心人,增强教育机智,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成功体验的机会和条件。
评价、激励的载体也具有自主生成性,因年级不同、时段不同,章和星由“形似”而“神似”,即过程性评价灵活运用具有激励功能的不同的形象化标志做载体,或一张小卡片,或一个小玩具,或一颗糖;有时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亲切的问候……学生最初由“章”和“星”的有形载体激发出对学习的兴趣,然后在争章夺星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乐趣,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热爱学习的志趣。这样,通过外部有形刺激逐步激发起学生的内在动力,绝大多数学生是能够达到“自我教育”、“自律学习”的境界的。
4.多主体互动策略。
传统评价主要由教师单方面评价,搞“一言堂”或“一卷定乾坤”。争章夺星评价要求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共同参与,互动评价。自评、他评结合,重自我评价:定性、定量评价结合,重定性评价;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结合,重过程性评价;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结合,重纵向比较。自评方面,我们把评价的“尺子”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章”和“星”,通过不同阶段的对比和反思,从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也找到存在的差距,这一过程更多的是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的过程。学生互评主要在争章夺星专题课上采用小组讨论、民主交流、书面小结等办法进行,以找优点、评进步为主。家长、社区代表的评价,主要采用问卷、交流卡、访谈等方式进行。要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和社区评价以及自己对学生平时学习和品性的客观评判整合起来,形成了阶段和学期、学年的评价意见。评价中强调“以长扬长”,强化学生的优点、优势,淡化其不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意识,通过肯定性评价使学生优势更优,调动他们的自我发展潜能,促进和带动其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5.逆向激励策略。
争章夺星评价强调激励功能,但是否只讲激励,不讲批评?我们认为,如果全部是激励、表扬的话,孩子会形成更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久而久之,容易走进自私自利的泥潭,而且抗挫能力也会减弱。我们的争章夺星评价不回避批评,我们实施逆向激励策略——在恰当的时机使用批评手段,真诚地为学生分析利弊,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问题和错误的认识,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能力,增强战胜困难、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6.绿色生态策略。
学校的物质环境、师生的精神氛围等构成校园生态。我们把健康、和谐、進取、有特色的校园生态称为校园绿色生态,这种生态是争章夺星评价植根的土壤。我们树立了“以人为本、优质团队、追求卓越”的价值观,以争章夺星教育推进各项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完善和实施争章夺星五星级教师管理制度和学生争章夺星评价制度,促进了教育教学中评价方法、教育方法的改革,优化了教育评价的功能,形成了学科特色,艺术教育特色、少先队工作特色。争章夺星的研究与实践贯穿了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丰富着我校的办学思想、管理理念,在实践中逐步积淀成学校的主导文化。这种特色文化辐射到社区,家庭,处处体现尊重,体现激励,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争章夺星我能行”的人文环境,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生动、主动、充分地发展。
此外,还有“源动力”策略、“多一把尺子”策略和“以长扬长”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