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润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传达出一个与这个科技时代不太相符的信息:尽管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科学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却有所下降,由2001年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二位。同时,我国公民迷信程度仍然严重,相当比例人群仍然相信“相面”、“周公解梦”、“求签”、“星座预测”、“蝶仙或笔仙”。
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提高0.6%
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达到1.98%,比2001年的1.4%增长了约0.6个百分点,比1996年的0.2%提高了约1.8个百分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发展不仅结束了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而且出现了逐步增长的趋势。公众认为教师的声望最高(57.5%);科学家居第二位(46.9%),这个比例比2001年的调查比例53%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现在仍有高达26.6%的人相信“相面”;2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20.4%的人相信“求签”;14.7%的人相信“星座预测”;4.8%的人相信“蝶仙或笔仙”。
中国科协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借鉴国际通用的测试公众科学素养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于1992年、1994年、1996年和2001年进行了四次全国范围(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2003年调查范围为除台湾、香港和澳门以外的中国大陆18至69岁成年公民,调查样本量为8520个,有效样本8474个。
男人比女人高0.6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还显示出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发展存在状况不平衡的现象。不同性别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存在差异,2003年我国男性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2.3%,比女性1.7%高0.6个百分点。初中、高中、大专和大学以上不同文化水平公众达到科学素养基本水平的比例依次为1.5%、6.2%、10.7%和13.5%。而小学以下文化水平的公众能够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零。不同职业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也参差不齐,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达到15.6%。城市居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4.1%,农村居民为0.7%。
与发达国家水平相距甚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仍处于落后地位。2000年美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17%;1992年欧共体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已经达到5%;1989年加拿大已经达到4%;日本在1991年已经达到3%。在对科学知识的调查方面,瑞典排在第一位,将近73%的瑞典国民对科学技术观点达到了解的程度,中国只有接近40%的公民达到了解的标准,在18个国家中排在最后;在对科学方法中“对比实验”的理解方面,仍然是瑞典居第一位,达到70%,中国接近18%,仍然排在最后。在对科学方法中“概率”的理解方面,达到80%以上的有4个国家:荷兰、丹麦、瑞典和芬兰,中国排在倒数第二位(41.6%),比倒数第一位的日本高出2.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