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蓬
[摘要]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就是从“是什么”的言说方式走向“沉默”的历史。其中,有在“存在者”中寻找“是什么”的根据的本体论的努力,有用“是什么”去捕捉“存在”本身或“是”本身的企图,有试图超越“存在者”与“存在”本身不可同一的设想;还有的为用“是什么”只能说什么划定界限,但最后都不得不面对“是什么”的言说方式与“存在”本身或“是”本身的悖论而走向“沉默”。历史给了我们在形而上学的命运中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现代意义的契机,因为面对形而上学的“沉默”悖论,马克思提出的“实践哲学”可能是人类的一种选择。
[关键词]
“是什么”;本体;划界;“沉默”
[中图分类号]B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04)01—0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