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人格心理构成

2004-04-29 00:44:03龚建平
人文杂志 2004年1期
关键词:理想人格儒家

龚建平

内容提要在宗教与现实生活的张力相对狭小的情况下,儒者人格理想的追求与实现,重要的心理结构之一就是耻辱感。耻辱感是以儒家为主流文化形态的传统中国人的内在精神构成和“反躬修己”的“主观中介”。儒家的主流文化地位的被消解,使内在心理结构面临解构危机。在当今多元价值共存的时代,儒者的心理构成的转换与重塑,对于未来文化心理结构的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儒家 理想人格 耻辱感

〔中图分类号〕B8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04)01-0029-05

众所周知,孔子毫不隐晦“知德者鲜”,愚以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孔子所说的“能见其过”与“内自讼”,应是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重要环节之一。如孔子主张“观过”,赞颜渊“不二过”,说明他认为,颜渊有“见过”、“观过”之能。但是,人为何不能“见过而内自讼”呢?究竟是什么妨碍人们“观过”、“自讼”呢?笔者认为,从客观面,是价值观不同所致,在主观面,则是在传统儒者一直较为重视,却在近代因种种原因而被人忽略的“耻辱感”是否能正常运作的问题。

猜你喜欢
理想人格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江淮论坛(2017年2期)2017-03-30 10:15:31
浅论健全国企领导干部理想人格的重要性
儒家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
道德与文明(2016年6期)2017-02-21 17:29:38
浅论庄子的理想人格思想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5:45:03
儒家理论中女性的理想人格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天府新论(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论薛宝钗形象魅力与中国传统理想人格
文教资料(2014年21期)2014-11-20 04:41:20
王阳明心学视阈中的理想人格
文教资料(2014年16期)2014-10-20 0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