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涨缩两难 企业如何面对

2004-04-29 00:44:03徐川义姚庆江
企业文明 2004年1期
关键词:企业

徐川义 姚庆江

经济形势喜中有忧

回眸2003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非典以及频繁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下,我国经济在投资、内需和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下,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估计,去年我国经济有望增长8.5%。以2002年我国GDP10.2万亿人民币为基数匡算,2003年我国GDP突破11万亿元。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生活中还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新纪录:国家外汇储备突破4000亿美元,居民储备存款突破10万亿美元,工业生产增长创1995年以来最高增速,进出口贸易大进大出总额超过前年,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等等。

但是也必须看到,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多年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解决,影响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同时在经济这行中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矛盾。

投资居高不下 投资效率太低

去年1至10月,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累计完成投资30467亿元,比前年同期增长30.2%。统计数据表明,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中国目前投资的实际增幅已超过1992年-1993年经济过热时的水平。

事实上,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6年来,投资率(投资占GDP的比率)一直呈上升趋势,2002年接近40%,去年前三季度高达43%。这个比例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两倍以上,即使与普通发展中国家相比,也高出很多。过快的投资扩张还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一系列结构性矛盾。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格鲁曼曾对投资与效率的关系创造了一个指标,即增量资本产出率。这个指标的分子是资本增长,分母是GDP的增长。简而言之,这个指标就是衡量增加1元钱的国民生产总值要投入多少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让资本存量增长多少。西方国家一般1至2这个水平上,就是说主要靠效率而不是靠投入。

中国经济界的泰斗吴敬琏教授分析指出:我国的这个指标在1991年到1996年时是在2左右,现在是5到8这个水平上。如果说是5,要投5元钱才产生1元钱的国民生产总值。2002年我们新增的国民收入的42%都是用来投资了,2003年看起来可能还会提高。与此同时,我国GDP万元产值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4倍-5倍,工业排污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

投资效率低的经济运行现象,近来一直是宏观决策和经济界人士严重关注的问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以及投融资体制等深层次问题。央行副行长郭树清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投入产出比例很不理想,综合经济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亟待提高,这将是未来改革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持续高增长

据央行去年12月10日发布的统计报告,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1.64万亿元,同比增长20.4%,狭义货币M1余额为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流通中的现金M0余额为1.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广义货币M2增幅高于前三季度GDP增幅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增长之和11.2个百分点。全部金融结构各项贷款本外币并表的余额为16.85万亿元,同比增长23.1%。

中国社会科学院易宪容认为,国内近年来的信贷高速增长,基本上是建立在增加政府开支、增加政府相关的基础建设上的。确实,钢铁、汽车、房地产、开发区等被认定为低水平重复建设灾区,无不是能为政府部门增光添彩的政绩工程。专家们指出,如果不是政府对信贷资金的主导和安排,已经得到显著控制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本就不会反弹到去年这样的高度。

根据经验,在经济上升阶段投放的贷款,很容易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蜕变为不良贷款。例如,在全国最近几年兴建的38个支线机场中,37个已累计亏损达15.7亿元。国家审计署对四川绵阳机场检查发现,用地方和国债以及银行贷款投资7亿多元兴建起来的机场,不仅经营严重亏损,而且还有2亿多元机场设备闲置在那里。

内需不愠不火产品价格涨落不一

去年1月—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8%,总体上表现出一种持续不振的态势。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的增长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而大头的消费却是个瘸腿。在我国GDP增长中,消费的贡献度始终不足60%,不仅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的70%。

近几年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这表现在大量商品积压。到2002年,由多年库存积压而累积起来的过剩商品已高达近4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近40%,这种状况在去年也未根本好转。仅以汽车行业为例,截止去年10月底,全国汽车库存量已超过22万辆。

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缓慢,但农产品和投资有关的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已出现攀升势头。据国家统计局去年12月1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前年同月上涨3%,其中食品类价格比前年同月上涨8.1%。

而与投资相关的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反应却更为敏感。早在2002年12月份,全国钢材指数比当年初上涨7.6%,天然橡胶价格上涨40%,石油价格上涨19%。进入2003年,原材料价格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涨势——钢材平均吨价比前年又上涨了数百元;天然橡胶则连续数次暴涨,每吨价格最高上涨到了16000多元;原油及成品油价格涨幅在2成以上;国内铁矿石的价格上涨了120元左右;煤炭价格保持了2002年以来稳中有升态势;铜、铝、化工产品的价格等也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据报道,目前柴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使京杭大运河以柴油机为动力的货船主们望油兴叹,不仅各个加油站都限量加油,而且过去2元多的油,有的加油站已经卖到了6元。

面对这些看似简单而又耐人寻味的数据,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无论是经济理论界还是社会舆论,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学者,都出现了许多的有关经济运行态势热与冷、通胀还是通缩的判断和议论。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总经理许小年坚持“经济已经过热的判断”,并把目前中国经济称之为“没有温度的高烧”。他认为,高速的投资增长,使得通缩期的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严重,因此“需求上升没有导致价格的上升”,中国经济存在着重新走入通缩的危险。

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却描绘了另一种景象:投资先行,拉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随后是就业的增加和工资的上涨,并走出通缩,出现“宏观反转”。“除了狗屎和债券,现在什么都可以买,”他用这句大白话表明自己的观点:通胀已经来临,至于通胀的幅度,他认为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这些大相径庭的结论和看法,各方争论不休,正反双方都能找到大量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认为,许多观点相互碰撞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总量越来越庞大,内在结构越来越复杂,支撑力量越来越多元,认识和把握它变得越来越困难。

企业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的来说,去年的经济形势是喜中有忧,但同时也是历年来最复杂的。但作为微观层面上的企业,如何去把握宏观经济的走势是至关重要的。把握有方,企业将从中获益,取得发展;把握失误,企业必然受损,甚至遭遇灭顶之灾。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产业各异,在其相应的产业链上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判断宏观经济对企业微观经济的影响,也是一件颇为不易但却必须要认真加以对待和研究的事情。例如,去年秋季的粮价大涨,给处于这条产业链上的企业所带来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去年10月,豆粕价格上涨令人感到吃惊:在短短半个月内,价格涨幅超过20%;在两个月内,价格暴涨50%。统计结果显示,豆粕等原材料的上涨给饲料行业带来了超过90亿元的损失,而2002年饲料全行业的盈利才仅有60亿元。与此同时在中国1.3万家左右的饲料企业中,超过20%的饲料企业已经停产。

毫无疑问,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中如何趋利避害对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根据目前情况,企业在2004年应当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政策取向和经济同期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了很多重要的政策信息。准确地理解这些政策取向,不仅有助于企业把握今年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也有助于企业从微观层面上权衡利弊、顺势而为。例如,会议指出:国家将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在资金投向方面,国债会从一部分盈利性的地方项目退出,转而投向非盈利性的公共环保设施。显然,这就发出了政策调整的明确信号。那些曾依靠国债资金投入的企业应该对应这种力度较大的调整,而增加资金投入的“公共和环保设施”给企业提供了什么样的机遇,这些都需要相关企业慎而对之。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会议首先采用了“周期经济”的提法,并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说:现在采用“经济周期”概念对经济形势进行动态的把握,体现了尊重经济规律的实事求是态度。他还指出:从我国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看,一般是上升阶段太短,往往只有一二年。因此,一方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局部过热问题,如果宏观调控力度太小、时机太晚,则经济很快就会冲向全局过热的超速期。一旦热起来就热得很,结果难以为继,又很快转折为下降阶段。另一方面,如果宏观调控力度过大,急刹车、一刀切,那么又可能使上升阶段退回到低速增长期。

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去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不错,但这种增长主要是由非常强劲的投资和信贷增长所推动的。为了避免投资和信贷增长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避免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央行先后采取了一些适度“收缩”的贷币政策措施。例如,央行提高银行法定保证金1%,减少了大约1500亿左右的基础货币供应量。这些措施必然会对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那些需要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大型项目,如钢铁、石化、汽车、房地产等,因为要从银行获得贷款将更为困难,融资成本也将面临着上升的趋势。

目前,由于所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央行在选择使用货币政策上面临两难选择:既要进一步治理通货紧缩,支持经济增长,又要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信贷资金的高速增长,预防经济过热。尤其是在去年底我国消费物价指数大幅上涨,出现了通胀苗头之后,更使得央行的调控难度加大。

央行去年12月15日发布的2003第4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有23.5%的储户认为物价过高,有49%的储户认为下季物价将上升,45.5%的储户认为下季物价基本不变。由于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仍分别高达37.7%和46.2%,粮油价格的变化对居民生活影响比较大,将直接影响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从而对通胀形成心理预期。

著名经济学家宋国青指出:抑制通胀和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顺利成章的办法是提高利率。但如果提高利率,相当于捅破一层窗户纸。现在全球利率水平都很低,与人民币直接挂钩的美元利率更是一降再降;同时人们普遍认为人民币有升值潜力。此时如果利率比较高,就会产生套利机会。总的来看,汇率的扭曲进一步导致了利率的扭曲。另外,汇率和利率的调整还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因而难以进行。

尽管目前的物价上涨尚不至于使央行调息,但企业目前必需考虑的问题是:央行能容忍现状多久?且不论CPI指数走高的原因,居民实际存款利率为负是多年来国内市场未出现的,去年10月、11月的实际利率分别为-0.216%和-1.416%。如果消费指数持续在3%的高位较长时期,则央行将被动升息以平抑物价,毕竟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央行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汇率风险

从理论上讲,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化会导致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升值则不利出口,贬值则相反。由于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已高达近60%,所以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是中国政府现阶段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一个重要立场。因此,在一个可预见的时期内(如1年),人民币汇率将窄幅波动。

但是,必须冷静地看到,中国维持现行汇率政策的能力正开始从内部受到挑战。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去年7月15日曾经指出,中国货币当局为阻止人民币升值而大量增加外汇储备的做法,必然给国内带来通货膨胀的问题。他的这一预言,在近期的物价指数走势得到了印证。

自从2002年初,美国为了减少贸易赤字而放弃了“强势美元”的政策,美元开始逐步而有秩序的贬值。到目前为止,美元对世界其它主要货币等均无止跌迹象。去年初以来欧元对美元汇价已经累计上扬了20%左右,较2000年10月1比0.8225的汇率最低点上升了近49%。尽管日政府采用大量抛售日元来阻止日元升值,美元对日元汇率仍下跌了13%。由于我国主要采取的盯住美元汇制,因此美元对欧元、日元贬值的同时,人民币对欧元等世界主要货币也随之被动贬值。

美元贬值与欧元等货币的升值给众多涉外经济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外汇风险。最近颇受媒体关注的上市公司漳泽电力,因其两台主机是利用217.77亿日元贷款购买的,由于日元汇率从去年初的100日元兑6.9305元人民币,上升至9月底的100日元兑7.4309元人民币,从而给公司造成了1.15亿人民币的汇率损失。

宝钢作为一个外币负债大户,其外汇借款余额为4.2亿美元;币种为美元、日元和欧元;币种结构比例大约为4∶3∶3。公司采用诸如提前还款、借新还旧、利率掉期、贷币掉期和即期远期买卖等多种措施规避和降低外币风险。例如,2002年下半年,为控制美元利率风险,宝钢对借入的7500万美元进行了掉期交易。相对其它公司而言,宝钢堪称应对外汇风险的佼佼者,并取得不俗的成绩,然而,宝钢2003年上半年年报仍然显示,日元和欧元的升值已经导致公司上半年以日元、欧元为主计价的负债发生了2.67亿元的汇兑损失。

漳泽电力和宝钢的案例足以说明汇率变动给企业所带来的风险是不可小视的。企业的汇率损失固然有外部原因,如外汇风险控制的方式有限来进行解释,但其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和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都是不争的事实。

反倾销与贸易壁垒

目前,我国是全球反倾销、技术性贸易措施受害最严重的国家。据商务部调查,贸易壁垒每年约影响我国400亿-500亿美元的出口。截至2003年9月底,全球发起的反倾销案件中共有540多起是针对中国产品的。不仅美欧一些发达国家频繁对我国实施反倾销调查,就连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印度等也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诉讼,涉案产品4500多种。据统计2002年中国轻工、机电、纺织服装等六个行业的出口受技术壁垒限制造成的损失高达173美元。欧盟、美国、日本等国,还通过设定安全技术标准以及保障措施来阻止中国产品进入。这些无疑将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较大影响。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种方面的。从法律上看,目前包括美国在内,把中国看作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在确定是否构成反倾销时,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们是以市场经济的国家作为中国的代替国,以其商品的市场价格,跟我们的出口价格进行比较,而不是用中国的国内市场价格进行比较。这是我国的出口产品遭投诉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我国企业取得反倾销案胜诉比较困难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尽管这是一个不公平的规定,或者说是歧视性的规定,但这是我国入世协议中的一个内容,目前这个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而且有15年的约定,这对我们很不利。因此我们的企业出口要更加小心。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有关专家建议企业,首先,仔细了解进口国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安全标准以及当地文化,弄清进口国的各方利益集团对某种产品所能容忍的底线,并制定出相应对策;其次,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改进装潢包装,努力创造自己的品牌,同时控制出口的比例;第三,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应以国家和行业利益为重,切忌不要将价格战从国内打到国外去;第四,在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应加上日后应对反倾销的成本和由此可能造成的损失;第五,企业应努力创造条件,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税制改革和税率调整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曾公开表示,今年将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纪管”的原则,启动新一轮的税制改革。据报道,新一轮的税改将从改革增值税起步,将目前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逐渐向消费型增值税过渡,原定的固定资产不予低扣的政策将会改变。

实际上,税制的改革和税率的变动是对参与博弈的各方面利益的调整。这种利益的调整对企业而言,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例如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就对部分企业产生了较为重大和直接的影响,因为出口退税率的降低将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中国占据了全球摩托车贸易量的半壁江山,但事实上,由于恶性的价格竞争,在越南市场上一辆中国摩托车平均价格由5年前的700美元降至现在的280美元,平均利润仅为50元左右,跟卖废铁差不多。业内人士表示,这次出口退税率的降低,使中国摩托车行业雪上加霜。

今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的一年,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就经济领域而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将深入进行,加上我国又面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在国际贸易和往来中将面临更多的新情况。相信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以及宏观调控手段的娴熟,今年的经济将会更加健康。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4期)2022-06-05 07:53:30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企业
当代水产(2021年5期)2021-07-21 07:32:44
企业
当代水产(2021年4期)2021-07-20 08:10:14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