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于山作证

2004-04-29 00:44
延河 2004年10期
关键词:湾子刘校长中学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是长效工程,是贫困山区老百姓翻身致富的希望所在。刘正旺是一位共产党员,他扎根山里二十年,把一个位于半山腰的中学办成当地明星学校,得到了四万山民的拥戴。他的办学育人的事儿,深深感动了我,我为他的艰苦落泪,为他的成绩感动,为他的人生理念所折服。我夜不能寝,提起手中的笔,为刘正旺校长画一幅真实的人生写照。

——作者手记

一、“山里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从窑洞中学,

到白于山里最漂亮的学校的创业之路

哥哥走出山,妹妹追路边。

山外谋生路儿宽,山里妹妹心挂牵。

一盼哥哥走阳关,二盼哥哥早日还。

山头头上掂脚尖,妹妹盼你眼欲穿。

一首流传了百年的山里民歌,唱出了白于山里农民的辛酸。

在陕西省的西北部,有一条连绵起伏的大山,圆圆的山岭似馒头一座又一座;纵横交错的沟壑一道又一道。纵观全山,天苍苍,地茫茫,荒沙盖地,浮尘滚滚,十年九旱,灾害连年。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

1983年秋天,在白于山里弯弯曲曲的盘岭大道上,走来一个年轻英俊,浑身是劲的小伙子。他背着铺盖卷,挎着满满一挎包的书,向白湾子中学走去。小伙子叫刘正旺,二十二岁,刚从绥德师范毕业,他是怀着满腔的希望,美好的憧憬来的。刘正旺是定边县人,清楚地知道白于山的贫瘠与荒凉,八十年代初期,中国正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穷则思变,白于山也在变,但是变得太慢了,老百姓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在刘正旺的心中,白湾子中学应是一所不错的学校,是他初显身手的理想场所。当他走近白湾子中学时,不禁目瞪口呆,这叫学校吗?当时的校长看出他的心思:“小刘,白于山里的农民太苦了,还有两个人穿一条裤子的家呢!尽管学校危机四伏,连续几年在全县中学质量考核中坐了红椅子。但是,它毕竟是白于山里的一所中学,几年来,摘掉了一批农民娃文盲、科盲的帽子。”

他留下了,默默地代好两个班的课。他只有一个信念:党把我从绥德师范培养出来,我就要把所学的知识全部奉献给白于山区的后代。

1988年,他担任了教导主任。1990年他担任了副校长,他和山区的农民交上朋友,经常在山庄窝铺和农民拉家常。他说话时没有什么漂亮的词句,但有一颗为老百姓培育后代的赤子之心。山区的娃娃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

他经常教娃娃唱歌,唱的是一首《山里娃飞上蓝蓝的天》,歌词头一段是这样的动人:

白于山长长的山,

山里娃娃爱登山。

脸黑心明脑瓜灵,

吃苦耐劳真聪明。

山里娃要飞上蓝蓝的天。

1996年春,县教育局任命刘正旺担任白湾子中学校长。他既高兴又不安,高兴的是终于有了一片自主展示自己抱负的天地了;不安的是学校是有发展,步子太慢了,只有8名教师,100名学生,校舍是13眼土窑洞,刚刚盖了17间土砖木平房,标准教室,操场,围墙,厕所可盼不可及。最令人心寒的是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县中学倒数一、二名。

教育局长找他谈话了:“正旺,你正年轻,白湾子中学交给你了,那里有几万双企盼的眼睛。白于山要脱贫致富,教育是先锋!”

他来到白湾子镇政府,白湾子镇是定边及白于山区最大的乡镇之一。白湾子中学要服务白于山南部四所乡镇的农民后代。镇长眼光远大:“刘校长,治穷先育人,白湾子中学任重而道远!镇政府鼎力相助,大胆干吧!”

那年,刘正旺才34岁。正是人生的黄金年龄。他成了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不停地跑。他一边代课,一边筹措资金盖房,晚上十二点才坐在灯下批改作业。

请看下面一组数字:

1996年,建平房5间;

1997年,建起脊房9间;

1998年,建平房5间,新建操场9000平方米;

1999年,建楼板房19间,门房5间,砖围墙380米;

2000年,建厕所16间,新建百万蓄水池1座;

2001年,建会议室5间;

2002年,建起脊房27间,平房2间,新建窑洞10孔;

2003年,新建1780平方米教学楼一幢,教学辅助用房41间;

2004年,建师生住房30间,厕所8间。

几年里,学校购置配备了标准架床、宿舍两用柜、课桌凳、办公设备、英语听力、电视转播、教室“三体一幕”、理化实验室、微机室、图书阅览室、艺术室、团队室。在2002年至2003年“普九”攻坚战中,学校通过各种渠道筹款256万元,高质量、高标准地通过了“普九”验收。

今天,当你步入白湾子镇大街时,放眼望去,一幢漂亮的教学楼矗立在白于山腰,楼房从式样到质量敢与县城中学的大楼比美。校园里,处处硬化,处处美化,处处香化。标准的花畦,艳美的花朵,俊美的校园,标准的国旗台。现代化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教室美观、整洁,布置精致。这所令人倾倒的学校,在白于山农民眼里,她是一片育人的沃土;在白于山娃娃们的眼里,她是一所乐园;在初来乍到的客人眼里,她是白于山区的一颗明珠。

从几眼简陋的土窑洞,到今天的漂亮诱人的标准化中学。刘正旺干得好啊!他才四十二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但是,他满脸皱纹,满目沧桑,与他的年龄太不相称了。

刘正旺由二十二岁的青春年华,到如今的满脸苍老,他把自己的心血都献给了白于山的娃娃们,当地老百姓说他是:白于山的大功臣!

在我们采访的日子里,来到白于山的沟沟畔畔,走访了各式各样的人,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刘校长把心血全用在白于山的后代身上,这样的好校长打着灯笼难找啊!

二、学校再困难,也不能让孩子失学!

———学生上学打白条,

三年竟有1405人的办学惊人之举。

白于山穷,好多农民肚子都填不饱,白于山苦,山秃水缺五谷欠收。他们在温饱线上煎熬,何谈孩子上学?

为了山里的后代,刘正旺和他的一班人深入山庄窝铺,逐户家访。在严酷的事实面前,刘正旺这个铁打的汉子落泪了。返校后,他们一致做出个大胆的决定“学生报名可以赊欠报名费”。这个政策的出台,使很多没钱上学的家庭让孩子进入了学校。山里的人知恩图报,他们纷纷到学校来感谢刘正旺校长,大家提了些土特产,非让刘校长收下不可。刘正旺动情地说:“乡亲们来了是好事,多给学校提提意见。要说感谢,要感谢党的政策,开放的好政策。我是个共产党员,只不过干了点份内的工作。”

在认真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后,他们又出台了一项政策:“贫困学生可以免去入学报名费”。这一政策的出台,又使许多特困户的家庭,把自己失学的孩子送回学校。2000年至2003年,免去报名费的学生有78人。

刘正旺为山区的后代的学生,费尽了心机。

白湾子镇个体户陈景贵,孩子叫陈晶晶,身患重病。由于生意不好,全家人束手无策。全校师生开展了献爱心活动,全校损款1300元,把陈家从危急中拉起来,陈晶晶病好后,及时返回了学校。

薛窑村薛满德的孩子无钱上学,让女儿进餐厅当童工。刘校长知道后,学校立即给满德家送300元,让孩子马上返校。

这仅仅是两例,如果要让家长们参加座谈会,他们会摆出许许多多的例子,说出一串串感人肺腑的故事。2000年至2003年学校学生捐款助学11人,总额达18000元,这个师生自己捐款的数字,对于今天,在白于山这个农民刚刚脱贫进入温饱的地方,是多么不容易的啊!

刘正旺永不满足自己的工作,他在学校和领导班子商议,明确规定:班内的特困生,每辍学1名,扣除班主任工作考评10分;全班每学期无辍学学生,奖励班主任30元。

在采访中,刘正旺一直让我们去写他的领导班子成员,他手下有三名副校长,二名主任,明确分工,各把一关,评比总结,期末奖励,形成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领导群体。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篱笆三根桩,正是刘正旺的品德,才能凝聚了这么一班子人,他们为白于山区的农民娃娃搭建了一座勤奋读书、顽强拼搏、争创优秀、互学互助,共同前进的平台。

数字是最权威的事实雄辩,截至2004年8月,白湾子中学学生发展到1320名,20个教学班近80名教师。其中白于山区学生950名,城里和外地学生280名。不少在县城的学生也到白湾子中学来了,这些学生的家长,一:耳闻目睹学校的巨大变化,以学生为本的好观念。二:看重学校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风气。学校在大山深处,周围既没网吧,又没游戏厅,更无歌舞厅、录相厅,是学生净化头脑、安心学习的一块净土。

白于山里的父老乡亲深深为刘正旺的人品所折服。他为了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学生每学期住宿吃饭生活费用仅仅350元,是城里同等中学的三分之一,他在学校后园里建了一个百头猪厂,猪存栏保持120头左右,每周宰杀一头200斤肉的肥猪,用于改善师生生活。食堂里公开贴出一月饭表,一月不吃重样饭。彻底改变了过去“黄米饭两铲铲,洋芋汤两片片”的陈旧式的办灶方式。并成立了教师、学生伙食监管会,周周评灶,月月总结。家长们高兴地说:“这比我们家饭食都好,孩子们送到学校,我们一百个放心。”

在办“尖子班”、“重点班”的今天,刘校长有自己的思路和打算,他坚持均衡分班、分课,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同一级学生同一个起跑线上可以消除自卑心理。教师没有优班思想,做到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百年警句震醒后人,刘正旺是最好的实践者。正是他的睿智和追求,把大山里的白湾子中学建成一流的校舍,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氛围,团结奋进的师生群体。

写到这里,我望着案头的白于山的一组照片,仿佛看见一棵棵幼树正在春风沐雨中茁壮成长,他们在十年、二十年后,将是一棵棵参天大树。这些建设白于山区的栋梁之材,正是刘正旺和一班人,坚持十几年、二十几年浇灌、锄草、除虫的辛勤劳动的结晶。

三、“教师再年轻,也要设法让他们挑大梁”

———从8名教师,

到如今80名教师的艰辛之路

学校要兴旺,校长是榜样;有名好校长,教师个个是强将,是啊!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批好教师,就有成千上万名好学生。

白于山是陕西省最贫困的山区之一,荒凉与贫瘠使许多上级准备分配到山里教学的年轻人,望而生畏,谈虎色变。是啊!直至今天,那儿还不富裕。但是,白湾子中学,是一块磁石,吸引了一批年青的优秀教师。

在白湾子中学,青年教师占十分之八。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平均年龄24岁,而且不乏有在白湾子干了五六年的挑大梁的教师。

刘正旺深知,凡事人的因素占第一位。他认真实施“人才”战略,不论资排辈,不分年龄长幼,唯真才实学为依据,唯教学成绩为效果,坚持“以人为本,普遍提高,边教边学,学中摸索,注重总结,讲求实效”的培养年轻教师的办法。这样,白湾子中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年轻人占90%。年轻人好哇!他们朝气蓬勃,脑瓜儿灵活;他们接受新生事物快,给学生灌输新知识快。他们没有师道尊严的束缚,师生关系融洽,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相辅相成”的可喜局面。

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刘正旺校长的用心所在。他在学校推行了一套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新办法,鼓励教师业余自学,把提高师资纳入评比机制。这几年,他给参加自考、电大学习的教师每人每年报销车费200元。并明确宣布,教师达到专科毕业奖励300元;达到本科毕业奖励500元。

水涨船高,学校就是教师畅游的大江大河,教师就是百帆竞争的帆船。学生就是江河之上的千万只飞鸟。江河净,帆船新,会招来珍贵的益鸟在飞翔,在帆船间不断飞行,在江河中的小岛上歇息、繁衍。这就是当校长工作艺术的辩证法,刘正旺深得其精髓,深得其益处。

为了锻炼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刘正旺在学校建立了一套严格可行的常规制度。在白湾子中学有段顺口溜:常规管理是熔炉,是铜是铁火中熔,精心教学金贵重,马虎从事废渣桶。

白湾子中学几年来,常规管理的核心是:打破铁饭碗,实行结构工资,量化评比,体现多劳多得,好劳多得,使评比和工资挂勾,形成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人性化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一九九六年以来,学校因地制宜,先后推出了《教师岗位职责》、《教职工量化考核细则》、《毕业班教师奖励制度》、《结构工资试行办法》。他们在制度中引进了责任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刘正旺在实践中体现了“嘴喊声大人不干,政策调动千千万!”的威力。

刘正旺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好教师,有一条办学的好思路:“整体推进,全面提高,不为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才”。学校开设了音乐、体育、美术、书法、写作、奥数、舞蹈七个特长班,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实行专职专能,发挥优势专长的分课标准。学校对教师的出勤、工作量、备课、讲课、辅导、批改、成绩测评、师德表现全部量化评比,公开登记,与期末奖金挂勾,在教师中形成了你追我赶,互帮互学,比工作、比贡献的可喜风气,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分辛苦,一份回报,百分辛苦百份回报。如今,白湾子中学由过去的“推光头”,到现在连续五年在全县中学质量检测名列全县榜首,这在学校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定边教育界的人士有人惊呼:白湾子中学简直是在创造奇迹!

一位领导问刘校长:“你那里各方面条件比不上城里中学,如何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呢?”

刘正旺感慨地回答:“那是一种人的力量,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天地人三合一的人文精神”

刘校长说得好!说得深刻!在普九攻坚战中,全校教师不讲报酬,连续奋战两个月,这是一种校荣我荣,校衰我辱的爱校如家的思想,正是有了这种奉献精神,凝聚了师生的刻苦勤奋,积极向上的斗志,形成了一种白湾子中学的品牌。

写不完的结尾

刘正旺正是白湾子中学品牌的形象大使,他的人格魅力是多么使人佩服,情系山区,爱在农民娃,艰苦创业,志在为白于山老百姓建一所育百年大树的幼林基地。他在白湾子中学默默无闻地干了二十年,从未张扬自己。下面有几组感人的事儿,因篇幅有限,只能作简略描述。

之一:县物价局来校检查收费,有关人员抱来的是一大叠白条子,一张历年来特困学生免交报名费的登记表。物价局的同志们眼眶湿润了,他们说:“不查了,刘校长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样的学校,太少了。”

之二:白湾子中学连续五年位于定边县中学质量评估前列,刘正旺的两个孩子都十几岁了,学习成绩一直平平。他的家在县城,他每年寒暑假在家住上几天,又返校投身于连年繁忙的基本建设之中。有一回他50天没回家,当他回到家里,媳妇扭身出去了,两个孩子把门用力一甩也跑出了。当时,他真想大哭一场或大发一顿脾气。但是,当他看到两个孩子放假通知书,成绩单的成绩是那么一般,心头涌动出一种失落和自责。

之三:白湾子中学盖好了,盖美了。在普九验收中一次高标准的通过。验收的省、地、县领导称白湾子中学是一种奇迹。但是,刘正旺的县城家却还是五间土坯房子。他太忙了,无力顾及这个家,他手头钱也不富裕,为贫困学生上学少说也捐出了一万二千余元。

令人心情沉重的是,在采访结束,笔者写稿子时,定边县遇到了一场特大暴雨,那是2004年8月18日晚上,刘正旺刚从学校赶回来。那晚上大雨如注,雷鸣电闪,当他一家人发觉情况不妙,赶忙抱着被褥往出转移。当他只抱出一部分东西时,五间房倒塌了,其余80%衣服、家俱泡在泥水之中,被房顶上的椽子、瓦块打得七零八落。那晚上,他全家在一块高地上整整坐到天明。刘正旺没来及穿外套,只好向邻居借一件。这场损失刘正旺家在八万元以上。而他却赶忙找电话,问学校情况,当他听到白湾子中学安然无恙时,长长地出了口气。

这里描述的只是简单的几件事儿,当我写到这里,不由扪心自问,刘正旺校长的事儿太动人了,你能干出来吗?在如今经济大潮风起云涌,物欲私欲横冲直撞的环境中,在定边,在陕北,在中国,像刘正旺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县政协委员,有多少个呢?

刘正旺今年才42岁,正是人生的盛年。我们高兴地看到:他以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赤子之心,在白于山里演绎着一场人生价值的追求大战。他将得到丰厚的回报,这是历史的辩证法。

白于山是神奇的山,白湾子中学是充满希望的学校,育人工程是千秋大业,刘正旺校长任重而道远!

白于山的农民朴实厚道,一首新民歌唱出了他们的心头话:

白于山连绵起伏的山,

雏鹰展翅冲云端。

白于山有位好校长,

刘正旺的名字山里传,

他为山区创大业。

老百姓谁不夸?谁不赞?

十年育树百年栋梁,

娃娃们飞出了深深的山。

猜你喜欢
湾子刘校长中学
校长“不务正业”
大运河扬州段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及保护研究
—以扬州湾子街街区为例
在多解中学创新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现代旅游发展研究
回不去的路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刘校长又来了
诸暨市学勉中学
7号线湾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