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 山
作者简介
周梅森,1956年出生,江苏徐州人。早期曾创作《沉沦的土地》、《军歌》、《黑坟》等一系列历史小说。近年,《人间正道》、《中国制造》、《至高利益》、《绝对权力》、《国家公诉》等一系列关注现实的官场小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成为收视热点。近日,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最新作品《我主沉浮》,周梅森称“我以前所有的作品,都是在为这部作品做准备。”
反腐败问题因为契合现实,总能抓住不少人的眼球,所以以政治为题材的小说往往紧扣反腐败这个主题,周梅森的新著《我主沉浮》也不能例外。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主人公赵安邦、钱惠人从在乡里分土地相遇开始,冒着掉乌纱的危险开始了分地改革,同时也开始了他们二人的合作。两人一路政坛打拼,在那个激荡人心的改革时代冲在了最前沿,在官场上虽一路跌跌撞撞,但总能化险为夷,后来赵安邦官居汉江省省长,钱惠人也担任汉江第一经济大市宁川市市长。
钱惠人的确是个政治精英,不仅辅佐赵安邦有功,而且自身非常能干有作为,一些改革举措大胆超前,并被事实证明卓有成效。他在作风上也十分小心,当初他还是宁川市政府副秘书长时,就曾拒绝了伟业集团的几十万赠金,收受了一块劳力士手表也诚惶诚恐地交了上去。加上有赵安邦这个省长大人作靠山,没有人会怀疑钱惠人的政治前途。
看到小说的前半部分,我也不得不称道钱惠人的政治才能和浑身洋溢的干劲,就恨全中国怎么不多出几个钱惠人式的人物。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就在钱惠人要提升副省级领导的节骨眼上,赵安邦的政治对手省委副书记于华北却要拿钱惠人开刀,明显地是给赵安邦制造麻烦,保守、满脑子原则性的于华北查来查去,也没有查出钱惠人有什么贪污、受贿问题。于华北准备放弃时,赵安邦却发现了钱惠人腐败的蛛丝马迹,并循着这些线索,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钱惠人居然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夫人控制了一家上市公司,把公司当作了自己的提款机,权力和资本被如此隐蔽和巧妙地结合起来,连对钱惠人知根知底的赵安邦也惊叹不已。
一个政治精英突兀地变成了腐败精英,让我彻底推翻了先前对钱惠人的评价。不过由此,我想到现实肯定又要比小说更复杂。在现实政治中,我们所了解的政治信息都是表面的、经过过滤的、甚至是虚假的,而大量真实的信息我们根本无法接触。这种信息上的障碍让普通百姓只能远距离地观察官场,百姓对官员的评价也只能通过各种小道消息,或是通过官员身后留下的高楼大厦、广场马路等“政绩工程”了。所以在现实中,难保很多像钱惠人这样的腐败精英还被奉为政治精英。
但如果把反腐当成这部小说的全部,这部小说不会比一些记录腐败案例的纪实类文字高明多少,甚至不见得比普通人道听途说的“官场野史”更吸引人。而周梅森显然不是在单纯地叙述反腐败,而是在小说中提出了一个更宏阔的问题:改革者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是不是带有原罪?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惊异的问题。当下,我们过多地关注民营企业的原罪问题,甚至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民企生来带着原罪,这从近来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事件和泛滥成灾的假冒伪劣商品中即可见一斑。但我们无法把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改革者与原罪联系起来。然而这部小说却让我们分明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改革每越一步雷池,都要突破旧有的规则,而突破规则的代价是一批改革派官员因此而倒下,继之的改革派官员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并因此而受益,在官场不断获得提升,赵安邦和早期的钱惠人都属于此类的改革者。这种违反规则的做法在改革早期,表现为勇破陈规陋习,解放了人的思想,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问题在于,随着社会进入到了转型期,不断突破规则的行为危害了法治建设和市场秩序,还可能给一些人牟取个人利益以巨大的空间,其对改革的积极作用反而不及消极作用大。一些勇破规则的改革派后来在政治上得势,却无法止住逾越规则的惯性,因而出现了钱惠人这样的腐败精英。从这个角度上看,改革者不能说没有一点过错,但这反过来提醒我们,法律和制度建设必须适应社会的转变,需要及时作出调整,今后应通过规范和完善法律和制度来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而不是寄托于个别精英人物的引领。或许这才是小说的主旨所在。
《我主沉浮》周梅森著 作家出版社 2004.5 定价:2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