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风
人家是小国出了大企业,我们是大国却出不来这样的大企业。
在世界经济论坛10 月13日公布的2004—200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芬兰、美国仍分列第1和第2位,中国则被排在了第46位。对于这样一个结果,可能有的人认为值得研究,也可能有的人认为没有多大意义,用不着予以太大的关心。
不管怎么样,这是一种外界对我们的评价。可以粗略地说,外界的评价与我们自己的感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许外界对我们有着某种偏见、不了解甚至于是敌意。那么,就算是如此,我们从这样一种评价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世界经济论坛主要是根据宏观经济管理、技术革新和公共机构质量这三项标准衡量一个经济体的竞争力的。在这里,作为评价对象所谓的“经济体”实际上主要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一般来说,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政府是管理主体。但是,从全球范围看,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因此也存在着事实上的竞争关系。
实际上,国家与地区的竞争力与企业的活力以及政府的管理水平都密切相关。比如高居榜首的芬兰仅仅是一个500多万人口的小国,但是,在那里却诞生出诺基亚这样的世界知名大企业。诺基亚的股票在伦敦、法兰克福、巴黎上市,后来又到纽约上市,诺基亚的大股东是美国人而不是芬兰人;诺基亚手机有微型电脑键盘方便中国人发短信,而中国造的手机却没有。因此,透过诺基亚,我们看到的是美国大股东与中国消费者的“双人舞”。人家是小国出了大企业,我们是大国却出不来这样的大企业。
台湾排名第4、新加坡排名第7也是许多人不能理解的。台湾在技术领域的排名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我们的情况怎样?新加坡的宏观经济环境质量多年来始终在全球首位。在这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对各类企业的管理模式。新加坡300万人口,平均每9个人就有一个小企业,其活力可见一斑;对于国有企业,他们的管理更有绝招,国有控股公司淡马锡公司管理的几千家企业无一亏损。他们的十项管理原则中的一个就是“一臂距离原则”,即用市场经济原则对待企业,不行就破产,当然没有了亏损企业。原来事情就这么简单!
中国的排名变化不大,对中国的评价是,宏观经济环境稳定,但公共机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包括芬兰在内的北欧国家是我们的镜子。今年竞争力排名前十位当中有5个是北欧国家。理由是这些北欧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出色,预算有盈余,腐败程度极低,企业在法制的环境中运营,私营企业处在技术革新的最前沿。我们的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怎样?预算科学吗?腐败程度令人满意吗?企业在法制的环境中运营了吗?民营企业处在技术革新的最前沿了吗?
也许上述评价带有明显的偏差,我们还是应该从中发现和认识自己的短处,积极克服,不断提高。另外,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经济体的综合评估项目包括贸易与投资开放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基础设施、技术、管理、人力及公共机构等。这些也没有作为我们评价国内不同地区(省、市)竞争力的参考。如果各个地区都提高了,整个国家不也就提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