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禁忌消隐后的苦难神学

2004-04-29 00:44:03周保欣
人文杂志 2004年2期
关键词:自我救赎

周保欣

内容提要新时期文学苦难叙述起源自作家特定经验。苦难的本质即在社会对人的背约,作家们的苦难叙事具有自我救赎的文化含义;由于苦难密切联系着政治社会的宏大叙事,在新的语境下,作家普遍存在对苦难的意义膜拜,创作上“诗到苦难为止”,这决定他们的文学叙事缺乏对苦难的审美哲学提升。

关键词社会背约 自我救赎 价值膜拜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04)02-0126-06

社会背约与苦难起源

尽管许多哲学和神学都试图解决苦难的起源问题,但正如苦难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苦难的起源也很难给出完满的解释。然就“伤痕”、“反思”文学来看,作家们对于苦难的理解和把握却相当一致。他们的叙事意识中,苦难不是来自基督神学所说的“人的悖逆和堕落”,也不是如佛家所言的“人生而有苦”,更不是如叔本华、尼采所说的“个人强力意志”。苦难的根源,就体现在当代激进政治“父权制”社会权力对生命自主机制的否定、压制和贬抑。

猜你喜欢
自我救赎
在希望与绝望的漩涡中
文教资料(2016年28期)2017-02-23 23:20:54
“摸金”中的自我救赎
戏剧之家(2016年18期)2016-10-27 11:10:08
寻爱之路,自我救赎
电影镜头中寂然独立的女性身影探究
戏剧之家(2016年15期)2016-08-15 19:23:31
《平凡的世界》中的偶像剧因素
大型货代企业的“自我救赎”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
论《追风筝的人》主人公的自我救赎
论动漫电影《鹿回头传奇》的主题及其他
电影文学(2014年23期)2015-01-04 05:26:12
凤凰涅槃:《珍爱人生》解读
电影文学(2014年2期)2014-02-26 0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