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珊
元宵,俗称“汤圆”,又叫“粉果”、“面茧”、“糖圆子”、“浮圆子”等。农历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
“元宵”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汉文帝登基这天正是正月十五。以后,每年这一天的晚上,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因“夜”在古语中叫做“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便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把元宵作为节日食品,相传始于东晋。唐代称元宵为“粉果”、“面茧”,当时的元宵都是无馅的,糖放在汤里,因此又有“实心圆子”和“元宝”之说。到了宋代,吃元宵更加普遍,元宵的品种也大大增多,出现了包馅元宵。民间用各种果料做馅,外面裹以糯米粉滚成球状,吃起来饶有风味。因这种糯米丸子在锅中时浮时没,人们又管它叫“浮圆子”。
袁世凯自封为大总统后,又图谋称帝,遭到各省声讨,当时正值元宵节,他通夜难眠,听了夜市上四处叫卖“元宵呵,元——宵”,不禁引起他的忌讳:这分明是喊“袁消呵,袁——消!”他听着怕得要死,恨得要命,便立即下令把元宵改称汤元或汤团。当时山东、安徽、江苏等省流传一首民谣,对袁世凯作了辛辣的嘲弄:“大总统,具圣贤,正月十五最难眠,‘在头(银元上有大头像)抵铜角,元宵改汤元。明年袁消后,谁还叫汤元?”
元宵节吃元宵,意在祝一家团圆和睦,大吉大利,并借以表达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的心愿。同时,元宵营养价值很高。据营养学家分析测定,做元宵用的糯米每500 g含蛋白质33 g、脂肪7 g、碳水化合物381 g、钙95 mg、磷775 mg、铁33 mg。此外,还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维生素。以营养这样高的糯米,再加以芝麻、核桃、花生、果料和适当的动、植物油制成的元宵,堪称搭配合理、营养丰富的上等理想食品。
元宵对人体还具有滋补保健的药用价值。医学家认为糯米性平,味甜,补虚调血,健脾开胃,益气止泄,有缓中、生津和润燥的功能。《本草经疏》载,糯米“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紧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再者,各类元宵馅如冰糖、核桃、桂花、玫瑰、山楂等,无疑都对人体具有不同程度的滋补功能和较高的药用疗效。因此,洁白晶莹、馅心香馨、荤素皆宜、汤清味鲜的元宵,已超过时令食品的范围,成为一种四时皆宜的点心小吃,有香、辣、甜、酸、咸,或汤吃、或炒吃、或油炸和蒸食,老幼皆宜,难怪自古至今,天下通食而盛传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