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集团党委
将看不见的要素通过“有形的手”变成新的生产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造。
有着50年建厂历史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面对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严峻挑战,加大了企业再造力度。1999年公司产销量在行业率先突破30万辆大关,2001年达到40万辆,2002年达到58万辆,2003年达到9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接近1200亿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但最突出最普遍的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与生产经营更好结合的问题。实践中一汽党委感到,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作为生产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和要素,有机地融入并配置到经济工作之中,使之成为经济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这种思路,集团公司发扬“优势在队伍”的传统,把实施思想资源配置作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进行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效果。
思想资源配置的涵义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概念。经济学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市场经济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资源的流向,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部门和效率最高的企业。
在企业经营中,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始终是核心要素。然而在一汽的发展实践中,我们感到仅有这三个流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整合“三流”的思想流,没有统一的思想,“三流”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处于游散状态。为此,我们提出了“四流”统一,并根据企业战略决策、经营实践、员工的思想需求,把先进思想观念视为企业最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的基本要素、基本资源,直接参与到生产经营之中。
生产要素可以通过“无形的手”配置,思想资源必须通过“有形的手”配置,而这双“有形的手”就是企业各级领导以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全体人员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工作。
实施配置的基本模式
配置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一汽战略脉搏和发展节奏,根据企业经济、政治、文化的需求,提出符合企业发展规划、经营工作实践和员工思想动态需要的先进思想观念。通过宣传渗透、教育启发、示范引导,引领舆论、导向共识、凝聚人心,优化思想资源、文化资源配置,改写企业文化基因。使各级领导和政工人员成为企业效益创造的保证者、员工观念转变的引导者、企业进中求稳的拉动者、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播者,为实现“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的新一汽提供有力的思想和文化保障。
配置的基本原则:时代感、敏锐性、亲和力、自己要信。所谓时代感就是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代表时代前进方向,并把宏观的政策与微观的实际结合起来,使之具体化、企业化。所谓敏锐性,就是要敏锐地感知企业每一个角落发生的变化,见微知著,用先进的思想和行为引领企业的发展。所谓亲和力,就是要深入员工、深入实际、深入人心,讲求工作艺术,以平等、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思想宣传,以事实、范例影响人。所谓自己要信,就是要以高度的热情、崇高的责任感,献身思想资源配置的事业中,以激情感染人,以真情影响人,以高尚的价值观赢得员工的信赖。
如何进行思想资源配置
把握时态发展,提出指导思想。思想资源配置的思想从哪里来?要从经营工作实践中来,从企业发展规划中来。前几年,我们在营销上出现了应收帐款居高不下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正常运行。我们用了3个多月时间深入市场调查研究,提出了“营销工作既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的思想和措施,公司果断地作出“集中销售,停止赊销”的决策,从而扭转了被动局面。为了加速企业的战略实现,我们又提出了在“十五”期间实现汽车年产销量达75万辆、销售收入实现850亿元和利润40亿元、员工收入人均达29000元的“四个翻一番”目标,点燃了员工的希望火花,凝聚并激励了他们斗志。到2002年,当这些目标基本实现后,我们又及时提出了“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的新目标。这些管理和发展新思路,为建设“新一汽”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
抓住倾向问题,敢于扶正祛邪。企业不确定因素是潜在的、苗头性的、甚至是未来型的。思想资源配置只有灵敏地感知企业每个角落的呼吸和脉搏,才能有预见性、及时性、主动性地干好。1999年12月,我们接到一封署名中层干部家属的来信,反映她丈夫带领一班人拼命干,虽然成绩很大,但8小时以外却带着一伙人使劲玩,要求我们管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不护短,公开发表了这封信,并组织全公司10万员工进行大讨论,营造“讲廉洁、干实事、树形象”的舆论氛围,使全体干部的思想受到极大震动,从而规范了用权行为。
发挥决策作用,主动补齐助威。思想资源配置要有渠道和载体,使之上下互动,把企业决策化为员工的共识与行为。每当企业需要作出重大决策时以及运行到一定节点时,企业党委扩大会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渠道,让公司决策化为广大员工的行动。2002年初,我们确定了产销45万辆目标,经过一致努力上半年就达到了28万辆,为了发展这个好势头,公司在年中召开了党委扩大会,作出坚决实现50万辆的新决策,然后大张其鼓地宣传新目标,实施新举措,使部分“歇歇脚”、“喘口气”的思想转变成了继续大干的新动力。2003年,企业作出了冲刺90万辆历史最新目标的决策,党委扩大会提出了“结构调整要跟上、体制机制要跟上、企业管理要跟上、科技进步要跟上、员工素质要跟上”的“五跟上”工作任务,为实现90万辆新目标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打造先进观念,改写文化基因。这几年,一汽发展得非常快,许多人问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感到变化最大的是人。
拉开“一汽大幕向外看”,催生了“躺在摇篮里长不大”的紧迫感。一汽曾是计划经济的典范,工厂体制、管理模式、乃至于训练人的方法、评价人标准,无不打着计划经济的烙印。拉开一汽大幕向外看,就是大量介绍国内外各种先进企业的思想观念、制度模式、管理方法,让广大员工在观念碰撞、优势比较、差距对照中转换参照系,找准自己的站位。我们给员工讲“快鱼吃慢鱼”的故事、讲“狮子和羚羊赛跑”的故事,让员工明确“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法则,使昔日“生是一汽人,死是一汽鬼”、“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传统旧观念开始动摇,最后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开展“四W”活动,践行“用户第一”新理念。“四W”活动包括:“我的用户是谁?”、“我的用户需求什么?”、“我为用户做了什么?”、“我还能为用户做什么?”。这一活动的开展,使从总经理到员工、从企业内部到一汽的经销商、服务商,都在寻找自己的用户,都在做让用户满意、甚至感动的事情。“用户第一”的新理念,拉动了公司的全面工作。
以发展的思路正视发展,在前进中抖落泥土。一汽在改革中是稳中求进、还是进中求稳?我们选择了后者。在前进中抖落泥土,不是一尘不染后再前进。这之中,重点要解决好员工对企业长远发展与自身利益一致性的认识,把“改革是做强一汽的必由之路”、“早改革是生的痛苦,晚改革是死的痛苦,没有痛苦的转型不存在”的道理向员工讲明讲透,使他们树立“为了一汽和自身的长远利益敢于舍弃眼前利益”的新观念,激活员工为了自身利益投身改革的主动性。如:吉轻厂原有员工8900多人,重组后仅剩3700多人,其他5100多人怀着眷恋之情离开了企业走向了地方,企业由过去每年亏损1个多亿走上了盈利之路。
让员工在实惠中理解发展、支持发展。思想资源配置不能光讲道理,还要讲切身利益,不断造福于在岗人员、离退休员工和弱势群体。凡是涉及企业的重大事项、经营活动,公司都要通过厂务公开等形式,让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最大限度实现。为了鼓励员工创造并实现自我价值,公司建立了“绿区”制度,凡进入“绿区”的高层次人才可获得相应待遇,现已有102名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配发了轿车。与此同时,伴随着一汽的快速发展,员工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并通过“安居工程”、“温暖工程”、“爱心工程”等活动,使广大在岗员工和离退休员工不仅真正爱一汽,更乐意为一汽的发展殚思竭虑。
小康社会一定是小车社会。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机遇期,为让中国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汽车作出一汽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