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追”少“求”

2004-04-29 02:08安造计
心理与健康 2004年3期
关键词:缘木求鱼夸父知己

安造计

曾经绚烂之极也好,曾经波澜不惊也罢,到了这时,一概都要归于平淡了。所谓多“追”而少“求”,就是要重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轻红尘人间的利害得失。

人到退休,虽不是“盖棺”,却基本可以“论定”了。跌跌撞撞,翻过60个坡坡坎坎之后,望前方,已是一马平川、一览无余。既不会再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烦恼和困惑,也不会再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和期待。曾经绚烂之极也好,曾经波澜不惊也罢,到了这时,一概都要归于平淡了。但归于平淡不等于归于沉寂,归于冷漠,归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在承认平淡、适应平淡的基础上,人依然应该有所追求才是。

有追求是人的本性。为了追求,人们熙熙攘攘、汗流浃背、争先恐后、夜以继日。追求是为了获取,望断南飞雁,不如抓住一只麻雀。但麻雀也不是那么好抓的,要想追求不落空,就得知己知彼。一般说来,年轻人既不知己也不知彼,他们的追求往往像梦,有浪漫、有美丽却总也成不了现实。中年人基本知己却不能完全知彼,他们的追求往往像钓鱼,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收获,或者说能有足够大的收获。退休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天命”已“知”,对己、对彼少说也能判断出个八九不离十来。知道自己既无缘、也没有理由再去做那五彩缤纷的白日梦。此时追求,应该是多“追”而少“求”了。

过了“耳顺”,即使还有夸父追日的雄心,却已经没有了夸父的脚力,如果仍旧强求像夸父那样跋山涉水、日行千里,那就是没有自知之明了。即使还有“追歼穷寇”的壮志,也已经没有了膂力,如果依然企图像当年一样叱咤风云、横扫千军,那是不现实的。所谓多“追”而少“求”,就是要重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轻红尘人间的利害得失。

人退休之后,一般都有很长一段“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岁月。心有余就多“追”,例如追随快乐,追随趣味,追随健康,追随朝云暮雨、湖光山色。力不足,就少“求”或者不求,例如不求钱财,不求名利,不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爱读书,不必求甚解;喜丹青,不必求工细;好写作,不必求发表;乐弈棋,不必求胜券在握……只要精神不萎靡,灵魂不萎缩,身体不突然滑坡,夫复何求!

学会多“追”,就是要学会为“有余之心”寻找寄托,在精神世界里神游八极、思接千载,使脑不荒废,心不早衰。学会少“求”,就是要学会让“不足之力”休养生息,不虚耗,不浪费,不“刻舟求剑”,不“缘木求鱼”,也不“吹毛求疵”……

猜你喜欢
缘木求鱼夸父知己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f Chinese-English Idiomatic Equivalence
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
前路有知己
追日
缘木求鱼
缘木求鱼
高适同路逢知己
缘木求鱼
千里之外
陪我记起,谁是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