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要增强创新意识

2004-04-29 00:44:03张新宏
新闻爱好者 2004年3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角度细节

张新宏

新闻贵在于“新”,新意的开掘是电视新闻工作者探索的永恒课题,所以记者要立足于认真体现消息新闻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意识。既要在提高新闻时效上争首播、抢独家新闻上下工夫,也要在选题立意、刻画细节和角度表现的“新”上做文章。

1.首先要在抢独家新闻上下工夫

独家新闻是记者凭借新闻敏感抓来的。在西方,它是最有力的新闻竞争手段,是新闻机构借以吸引群众,增加收视率、收听率的重要措施,也是新闻机构提高知名度、权威性的手段。在我国新闻界,过去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缺乏新闻竞争机制,在新闻领域里,忽视了抢新闻、抓独家新闻的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新闻媒介也越来越重视播发独家新闻。抢新闻、抓独家新闻,今天也是竞争机制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体现。

抓独家新闻,各家新闻单位对采访报道的重大题材均在力争首发、首播,而且要发挥电视语言的特色,要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进行报道。濮阳中原电视台记者今年采编的消息《部一排四井喜获工业气流》就是在事发后的第二天进行了及时报道,使中原油田在深层气勘探上的重大成果及时展示于观众,从而鼓舞了士气,展现了中原油田走油气并举的道路的正确选择。

新闻敏感是记者在新闻竞争中获得和抓住独家新闻的基础,因此记者要下工夫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注意观察和研究各种问题、现象,留心周围事物,才能在同样条件下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抓住别人注意不到的新闻,挖掘别人发现不了的角度,提炼到别人提炼不到的主题。独家新闻也往往和新的角度、新的立意联系在一起。

2.要在选择新闻角度上做文章

新闻角度是记者凭借新闻敏感,为了充分展现事实的价值而选择的报道角度。选择报道角度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客观事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忽视共性固然难以从事物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只讲共性,忽视了个性特点,则必然雷同。报道要想收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防止千篇一律和模式化,就要研究事物的特点,寻求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报道角度。

求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审美心理。新异反常的现象总是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因此,反常的、奇异的现象总是有新闻价值的。此外,对比分析是提炼新闻主题不可缺少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对比是作为有关的背景材料在新闻中运用以深化主题思想。用对比作为报道的角度,使新闻既有新意又有思想深度。对比手法十分有说服力。对比,不仅可以用事物本身历史的纵向对比,也可以用事物之间的横向对比为角度。濮阳中原电视台获奖新闻《讲排场超标用车被处罚树新风婚事新办受欢迎》就是利用对发生在同一天的两场婚礼、两种效果的报道,反差鲜明地阐述了立场和观点,具有较好的教育效果。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逻辑思维的两种重要方式,对比正是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具体化形式。电视新闻通过声画结合的形象来展现对比,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极强的说服力、表现力和震撼力。

3.要在新闻立意上下工夫

新闻要以新夺人,还要求立意新、观点新。立意即新闻的主题,是记者在报道中提炼出来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心思想。新闻主题新与不新、好与不好,直接决定新闻的成败。所以说,主题、立意是新闻的灵魂,是新闻的纲,纲举目张,立意高,材料选择、运用才有明确的目标。

提炼新闻主题,是对事物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飞跃。记者要从大量的材料中,挖掘出最本质、最有时代性、最有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主要思想。提炼主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不要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是要深入采访、深入挖掘,找出最能概括事物的本质。

二是要选准角度,以最佳的新闻角度提炼最有价值的新闻主题。

三是要对具体事实有宏观的比照,高瞻远瞩地把事物放在全局的形势下比较衡量,判定其意义所在。

主题、立意是记者对客观事物价值的挖掘和认识,只有在深入采访掌握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在对全局有完整了解,对事物作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才能从具体客观的事实中,提炼出有新意的思想、观点。

4.要在精心刻画细节上求立意

一些新闻没有“灵气”,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及回味的余地,难以真正冲击观众的心灵,在很大程度上失之于细节的运用。要想让电视新闻常新常活,用好细节可谓一剂良方。

细节是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层面上一个细小的环节。它既可以是语言、动作,也可以是一幅画面、一个表情或神态。精心刻画并运用细节,有助于增强报道的立体感、纵深感和厚重感,增强新闻的鲜活度,使新闻好看、耐看。观众还可以透过细节品味出许多报道以外的东西来。可以说,一个好的细节能抵得上千言的文字描述。细节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选择并运用好细节上也还有值得探讨的内容。

我们常说文有文“眼”。细节亦可谓一篇报道的“眼”。它可以收到“以一目尽传精神”的效果。要围绕主题选细节。细节隐含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之中,而每个事件中又有若干个细节。这就要求记者精心选择、取舍,把最能突出和深化主题的细节,经过加工、“放大”后用到报道中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例如近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温家宝总理在农村视察时了解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时,记者抓拍到温总理紧紧握住村民务农回来还没有洗净的手的细节,充分展示了总理与农民心贴心的情怀,这一镜头在中央电视台得到了反复播放,感人至深,从此揭开了全国大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序幕。

强调新闻里用细节,并非细节越碎越多就好,也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用。新闻中的细节应该是能让作品闪光的细节,画龙点睛的细节,能够深化和突出主题的细节。

新闻贵在创新,电视记者要在新的起点上发挥新闻快、短、新的特色,要改变电视新闻中单一的表现形式,使其多样化。要充分调动各种电视元素,如画面、解说词、同期声、音响、字幕等,这些元素都能在不同的新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得以充分地运用。现在一些电视新闻不仅充分使用以上元素,还把图表、漫画、动画甚至音乐等使用到新闻中,使新闻更加生动、形象,也更能被现代观众所接受。只有不断地创新,我们的电视报道才能越办越好看,电视新闻才能牢牢地牵引着观众关注的目光。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角度细节
神奇的角度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角度不同
37°女人(2017年8期)2017-08-12 11:20:48
人啊
滇池(2017年7期)2017-07-18 19:32:42
细节取胜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