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前明
任何形式经济,一旦离开了企业文化支撑,都会显得后继乏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灵魂,没有灵魂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作为具有垄断性质的盐业企业,仍然离不开企业文化,十分需要企业文化。
盐业呼唤企业文化
就企业资源而言,文化是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的伸缩性和影响力更大于物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人们把经济生活与社会关系紧紧地联系到了一块,使那些本来单调的意识与行为也相对复杂了起来。“竞争”开始逐渐显现出了它的严肃性与残忍性,并波及社会各行各业、各个角落。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社会嬗变中也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带给企业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其结果是酸甜苦辣的。
早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人们所熟悉的是辽宁“鞍纲宪法”、大庆“三老四严”作风、“铁人”精神,曾激励起一代人的报国之志;如今的“海尔”“长虹”等一大批企业以“产业报国”雄心走向世界、为国争光。这些都足见先进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力。
其实,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一个,那就是“以人为本”。一个企业要充满生机与活力,就必须“抓人心,促人和。”重视人的价值和人格的独立,使员工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得到充分释放。
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人,目的是让员工科学规范行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但事实上,单凭对职工进行严厉的规章制度约束或单纯的物质刺激,是难取得理想效果的。因为,人是有上进心的,人的一生总是希望有所作为,自己的价值总企盼能得到充分体现,受到社会的承诺与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讲,就需要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文化,让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一贯之。盐业企业同样面临这种需要。
因为专营,盐业一直以良好的自我感觉来面对市场经济;因为专营,盐业在自我封闭下向前跨出的改革步子总显得有些迟缓,似乎“舍我其谁”,谁能与我“试比高”?专营使盐业在生存中发展,专营也使盐业在发展中常遇波折。企业文化倘若再不丰富专营、拓展专营,盐业的更大发展将会变得不可思议。
盐业面临的问题
思想素质。食盐长期处在指令性计划管理之下,商品特殊,员工优越感特别强,这样也伴随着惰性的滋生,因而思维方式因循守旧,对计划经济情有独钟,对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认识不足,更谈不上自觉参与竞争。
管理模式。盐业管理基本上是垂直领导,管理机制自成体系。企业营销统一调拨、统筹分配。企业基本上是处于外无压力、内缺动力的态势。相对而论,企业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勤奋进取的意识,显得十分淡薄。
用人机制。因盐业平稳保险、旱涝有收,社会的就业目光总是觊觎盐业,社会关系的亲和力也不断向盐业倾斜,照顾关系成了盐业的一大特点,“近亲繁殖”势必导致造盐业职工队伍总体素质不够高。
双轨制。食盐专营尽管是实行计划管理模式,而实质上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双轨运作。食盐专营不等同于就是参与了市场竞争。但是,国家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于产销都在流通领域的盐业企业,对参与市场竞争是不可例外的。但从计划管理的角度看,盐业有其特定性,不可以没有计划,如若失去计划管理,势必会出现损利害民之患。譬如,时有发生的伪劣盐冲击市场,就足以说明无计划管理之弊端。再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这样的计划管理又得服务于市场。因为食盐作为一种商品,在品种、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都要经受市场竞争的制约与检验。这就要求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必须置身于市场,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积极参与竞争。因此双轨制如何运行,这成为盐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多元化发展。谁都明白,食盐如果靠单纯专营,从一而终,就难图发展。尽管“以盐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方略,在全国盐业早就提得很响亮,也有一些有益尝试,对培养人才、分流富裕人员、增加员工收入和企业积累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然而,纵观全貌,问题不少,总的是多渠道经营举步维艰。但是,我们又不能回避这样的现实:虽然食盐专营,条件独特,相比之下,经营环境较为宽松。即使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盐业也毫不例外地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专营也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如何坚持多渠道经营,正是深化盐业改革、振兴盐业的客观要求。
盐业文化如何创建
中外企业文化的经验积累所显示,建设企业文化,应是集传统管理文化、中外近代企业管理先进思想、管理方式之大成。因此,盐业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更新观念是关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盐业同样存在危机感和紧迫感。只有更新观念、树立竞争意识、焕发新的精神,才能推进企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对盐业专营的认识,需要更新观念。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盐业仍采取专营计划管理,这一举措,有利于确保普供碘盐。但也存在着负面效应,似乎盐业可以游离于市场之外,不需要竞争也能发展。其实,这是对盐业专营的一种误解。实践已经证明,盐业专营并未完全到位。诸如,产地降价竞销,伪劣食盐冲销,私盐浸销等屡禁不止,也是客观存在的。从企业发展上看,盐业企业需要更新观念,深化企业改革,才能使盐业企业经受市场经济考验,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提高素质是基础。首先,要突破用人上的陈规陋习,建立选择、使用、培养人才的合理机制,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一展才华提供必要条件。其次,企业管理应以人为本。而对人的管理,既靠硬性管理也靠软性管理。硬性管理,在于强化建章建制,使企业的事务处理合符规范、有章可循;让员工明白应该做些什么。所以,硬性管理的重点,是突出一个“严”字。软性管理,则是注重感情的投入,把尊重、爱护、关心人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之中。要不断探寻“硬性”与“软性”管理得当的结合点,使制度的规范、感情的沟通同步发展。第三,要加强培训,努力扩大员工的知识面。要发扬好学求进的优良作风,重视工作实践与知识传授,双管齐下,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第四,要塑造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经常开展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的活动,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形成战斗式的工作、宁静式的学习、文化式的休闲的良好氛围。
塑造形象是重点。盐业应主动变垄断企业形象为市场经济企业形象,建立起优秀的盐业文化。盐业企业要确立自己的价值观,既要体现食盐专营的特色,如价格不可随市场浮动,市场对食盐的要求必须确保;同时,在面向市场、服务群众的职业道德方面,员工们的举止行为又必须为社会所公允。与此同时,盐业企业文化还应展示企业时代气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需要和文化修养的提高,其购物心理、消费观念都在发生变化,亦即是购买商品,既是对物质的需要,还要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作为盐业商品的经营者,必须具有这种应变的能力。盐是白色结晶体,其本质是咸的,是永远不会变的。但是,在盐的内在成分,基础上加碘、加锌、调味、沐浴等等,其使用价值就大不一样,它能有效地增加商品的使用附加值。这既是需要,也是走向。盐业文化就要善于把握这种趋势,引领人们消费时尚新潮,从而带动盐业发展。
搞好结合是方法。要努力探索建设企业文化和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新途径。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其内涵不同,但目标一致。培养企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修养就是二者的共同点,且都属于企业的软性管理范畴。二者的不同处则是:企业理念、企业意识、企业形象、企业伦理、企业精神等属企业文化内涵;而学习政治理论、党建,进行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形势任务教育,以及培养“四有”新人等等,则是思想政治范畴。由此可见,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既不能相互替代,又不能截然分开。只要在实际运作中做到有机结合,就能产生互补效应。同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保证作用。因为企业文化建设,在于塑造具有企业特色的形象、规范员工行为,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诸如,在强调劳动价值的同时,要防止拜金主义、个人私欲的无限膨胀,必须加强奉献精神教育;在倡导重视人的因素、容纳人的个性发展的同时,又必须加强思想信念和人生观的教育;在大力提倡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思想修养、对人与人之间有分寸、处事有原则的教育;在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倡导公平竞争的同时,也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企业步入现代化管理轨道的同时,必须相应地加强对职工主人翁意识教育,等等。总之,做到二者有机结合,就能促进企业运作的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二者结合要寻求新突破。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变革就意味着变化。昨日的先进思想今日未必先进,过去好的工作方法现在未必适用,这些都需要不断突破和创新,使员工真正树立起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意识、新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