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赋予黄土雕刻功能

2004-04-29 00:44:03阎文水
山西青年 2004年3期
关键词:黄土雕刻雕塑

阎文水

“黄土孕育了黄土文明,黄土可以种出粮食,挖出窑洞,黄皮肤的人有了吃的和住的,解决了生存的基本问题。今天,我们赋予了黄土第三种功能:雕刻。黄土显示出了艺术,显示出了美。这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在此之前从没有人用土来进行雕刻,它是个首创。”

土雕材料发明人、太原大学教师吕大达似乎忘记了他进行试验的那些艰苦的日日夜夜,忘记了几年来他为做大土雕艺术一次次的碰壁和失落。2004年开始了,这个不言放弃的人,能否圆了他心中那个不倦的梦想呢?

黄土也可以雕刻

土雕的想法始于1996年,那年1月,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哈尔滨冰雪节的盛况,坐在电视机前的吕大达被深深吸引住了。他想,哈尔滨能够用冰块雕刻,那么地处黄土高原的太原,能否用得天独厚、随处可取的黄土,也来进行雕刻?吕大达说,他素来喜欢猎奇。也许,对于任何一项发明来说,好奇都是最基本的。虽然他的专业是物理,与突然而至的灵感根本不沾一点边儿,但还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投入了。

“冰雕是漂亮,但存放时间长不了,最多两个月。美是美,但太短暂了,冰雕是一种速朽艺术,遗憾的艺术。”吕大达回忆他当时的想法,“用黄土作为雕刻材料,风格就不一样,存放时间长。土雕,几千年来没人搞过,世界上也没人研究过。当然你可以取块黄土雕刻一下,但那只能存放室内。我要让土雕放在室外,首先就要解决抗水性和抗冻性问题。”

为了找到干净适宜的黄土,吕大达骑着车子,一趟趟去了东山。家住五楼,又患有腰盘尖椎突出症,一袋袋黄土,不知费了他多少力气。多少比例黄土,多少比例化学添加剂,吕大达每次都要做出5到10块,反复试验。失败了,扔到垃圾筒里,再去驮来。经过一年多时间,上百次试验,一种不怕水、不怕冻、硬度适宜的土雕材料终于研制出来。1997年7月6日,他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土雕材料发明的专利权。

但吕大达并不是学美术的,他如何用艺术品去展示自己的土雕发明?请人不如请己,他自己慢慢学习琢磨,在发明土雕艺术的当年,这个从没接触过雕刻的人,手下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件土雕作品《骆驼》。之后,他的兴致更大了,工作之余,他就投入到土雕之中,用一块块黄土,雕刻出一件件形态各异的作品,琳琅满目地摆在家里。它们是作品吗,也许算不上,因为在吕大达心目中,大型的东西,才是土雕的最佳表达。那些小玩艺儿,只是试验品而已。

真正意义上作品的诞生,迟至2002年。它们就是坐落在太原神堂沟度假村,露天陈列的两件大型土雕作品,一件《人体》,2×1×1.2米;一件《链接》,2.5×2.5×2.7米,由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彭景跃制作的。拉来十几个立方的黄土,添加化学剂,凝结成个整体。然后再用镐头、斧子、铁铲等工具去掉多余的部分,精雕细刻。渐渐地,两件土雕艺术作品显现出来。其中《人体》还进行了表面处理,具有了仿汉白玉的洁白剔透的视觉效果。如今,两件作品依然摆放那儿,承受着雨淋风吹。

土雕的美妙之处

“土雕材料是一种美妙的材料。在世界范围内,你能给我找出一种雕刻材料,随处可取,成本低廉,而又工艺简单吗?冰雕季节性强,存放时间短;石雕材料采运困难,成本高,工期长;沙雕受地域限制,不能长期保存,而且作品必须呈金字塔形;木雕、砖雕个体体积小,制作规模受到限制。土雕材料具有这些材料所没有的优越性,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它是一种大众化的雕刻捌料。”

吕大达是这样为他的“土雕”定义的:土雕是以普通黄土为主要原料的新型雕塑材料与雕塑模式。这个概念有两层涵义:其一,土雕是一种雕塑材料;其二,土雕是一种雕塑模式。

作为雕塑材料,克服了防水、抗冻两大难题,土雕具有其它雕塑材料所没有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材料85%以上是黄土,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工艺简单;露天操作,露天存放;硬度适宜,硬度可调,可使用木工工具雕刻,可凿、锯、刨、铲、刻,时间短,速度快;可做各种表面效果处理,如仿花岗岩,仿汉白玉等;不需要焙烧,不消耗能源;废料可反复使用或还原为土,不污染环境;最宜制作大型整体园雕、浮雕作品。

土雕在世界范围首次将土作为雕刻材料,相比冰雕、沙雕,土雕是一种可以制作大型、大规模雕塑群,而又具有长期保存性的雕塑模式。这种新材料的出现,使得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世界级的土雕公园的设想成为可能。一种创新的文化形态不仅能够开创新的大众产业,成为一种可能被普遍接受的事物,同时独具的个性也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现在的孩子从小接受各种各样的艺术教育,有学音乐的,有学舞蹈的,有学绘画的,为什么极少、几乎没有学习雕塑的。这首先不是雕塑艺术的问题,而是雕塑材料的问题,至今没有一种价格低廉、易雕刻的雕塑材料出现。”吕大达认为,雕塑艺术目前基本上还是殿堂艺术,土雕有可能使这种本来最接近人们的艺术尽快走向民间,成为这一高雅艺术大众化的起点,土雕材料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雕塑艺术普及率低的状况。眼光颇为开阔的吕大达还认为,相对经济发达、钢筋混凝土林立的西方国家来说,我们的“土”恰恰是我们的优势和魅力所在。这种具有原始美、古朴美的独特商品,能够走向世界。

土雕与黄土文明

“华夏文明就是黄土文明,黄土文明源于黄土。依靠黄土,我们的先民解决了吃、住两大项,生存有了保障,才谈得上发展,谈得上文化。”吕大达为我们绘制了一幅黄土文化模式:黄土地一黄河一黄帝一黄皮肤一黄土雕。黄土地是根,是始,它使大河变黄,使居于天地之中的部落联盟首领取下与脚下土色一样的名字,甚至使居住其间的子民皮肤也生成自己的颜色。这使我想起一位诗人所说的,黄皮肤的人生活在黄土地上,似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把自己发明的黄土雕置于黄土文化模式的末端,不是一种自抬,而是对黄土文化的一种膜拜,一种敬献。这种一脉相承,显示了吕大达在一种大文化背景下认识土雕的广阔襟怀,显示了他在继承与创新上的独到认识。远古时代人类始祖女娲用黄土塑造出了人,现代土雕则用黄土雕刻出了艺术。黄土造出人这件伟大的艺术品,而今,人又赋予黄土以雕刻的功能,赋予黄土以艺术之美。

不仅仅发明一种材料,不仅仅用这种材料让人制作几件作品,吕大达有个更大的梦想:创建一座“土雕公园”。要像哈尔滨的冰雪节那样,在太原、在山西本土开发土雕,让它成为太原、山西的旅游景点。吕大达说,我国目前许多大城市都已建成了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主题公园,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省会太原,创建“土雕公园”应该是个极好的项目。

黄土孕育了黄土文明,中华民族五千年丰富的历史首先应该作为雕刻题材,吕大达梦想里的“土雕公园”中的土雕群第一部分,可以分为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发明创造等内容,以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团结、向上、永远昂立于天地之间的精神。第二部分以世界雕塑名作作为主要内容,以满足人们对世界名雕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观赏需求。第三部分以现代雕塑、抽象雕塑为主要内容。

在如何开发文化产业的问题上,吕大达认为有三种模式:一种是保护性的。如平遥、五台山、晋中大院等,其本质是对先人辉煌成就的肯定与保护;一种是模仿性的。如卡拉OK、网络文化、啤酒节、电影节等,都是外来文化的翻版;一种就是创新性的。我们的祖先有多少地方走在世界前沿,我们今天理应不能中断,否则我们的民族就是因循守旧。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吕大达对创建“土雕公园”痴心不改的原因。可以看出他把土雕与黄土文明相提的原因。

猜你喜欢
黄土雕刻雕塑
巨型雕塑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当代陕西(2020年15期)2021-01-07 09:23:14
我的破烂雕塑
黄土成金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04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04
《刘文西:绘不尽是黄土情》
艺术品鉴(2020年5期)2020-01-03 11:14:47
写实雕塑
好孩子画报(2019年3期)2019-04-28 12:07:52
On art
雕刻树叶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